在 C++11 中增加了返回类型后置(trailing-return-type,又称跟踪返回类型)语法,将 decltype 和 auto 结合起来完成返回值类型的推导。 C++11 支持为函数模板中的参数设置默认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默认值,也可以尝试由编译器自行推导得到,还可以亲自指定各个模板参数的类型。 C++11 标准新引入了一种类模板,命名为 tuple(中文可直译为元组)。tuple 最大的特点是:实例化的对象可以存储任意数量、任意类型的数据。 C++11 标准中,建议将 const 和 constexpr 的功能区分开,即凡是表达“只读”语义的场景都使用 const,表达“常量”语义的场景都使用 constexpr。 C++ 11 标准中,const 用于为修饰的变量添加“只读”属性;而 constexpr 关键字则用于指明其后是一个常量(或者常量表达式),编译器在编译程序时可以顺带将其结果计算出来,而无需等到程序运行阶段,这样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isnull(void *c){
cout << "void*c" << endl;
}
void isnull(int n){
cout << "int n" << endl;
}
int main() {
isnull(NULL);
isnull(nullptr);
return 0;
}
程序执行结果为:
int n
void*c
C++ 智能指针底层是采用引用计数的方式实现的。简单的理解,智能指针在申请堆内存空间的同时,会为其配备一个整形值(初始值为 1),每当有新对象使用此堆内存时,该整形值 +1;反之,每当使用此堆内存的对象被释放时,该整形值减 1。当堆空间对应的整形值为 0 时,即表明不再有对象使用它,该堆空间就会被释放掉。 作为智能指针的一种,unique_ptr 指针自然也具备“在适当时机自动释放堆内存空间”的能力。和 shared_ptr 指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unique_ptr 指针指向的堆内存无法同其它 unique_ptr 共享,也就是说,每个 unique_ptr 指针都独自拥有对其所指堆内存空间的所有权。 这也就意味着,每个 unique_ptr 指针指向的堆内存空间的引用计数,都只能为 1,一旦该 unique_ptr 指针放弃对所指堆内存空间的所有权,则该空间会被立即释放回收。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isnull(void *c){
cout << "void*c" << endl;
}
void isnull(int n){
cout << "int n" << endl;
}
int main() {
isnull(0);
isnull(NULL);
return 0;
}
程序执行结果为:
int n
int n
对于 isnull(0) 来说,显然它真正调用的是参数为整形的 isnull() 函数;而对于 isnull(NULL),我们期望它实际调用的是参数为 void*c 的 isnull() 函数,但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不难看出,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
C++ 98/03 标准中,如果我们想令 isnull(NULL) 实际调用的是 isnull(void* c),就需要对 NULL(或者 0)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isnull( (void*)NULL );
isnull( (void*)0 );
如此,才会成功调用我们预期的函数(读者可自行执行此代码,观察输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