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 购物 网址 头条 软件 日历 阅读 图书馆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C++知识库 -> TC-Traffic Control in Linux -> 正文阅读

[C++知识库]TC-Traffic Control in Linux

Linux中的流量控制, 一篇手册的翻译,很遗憾随着项目的结束对TC应用的不多,仅仅写到这里了。

1. TC原理

Linux操作系统中的流量控制器TC(Traffic Control)用于Linux内核的流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在输出端口处建立一个队列来实现流量控制。
接收包从输入接口进来后,经过流量限制丢弃不符合规定的数据包,由输入多路分配器进行判断选择:

  • 如果接收包的目的主机是本主机,那么将该包送给上层处理,否则需要进行转发,将接收包交到转发块(Forwarding Block)处理。
  • 转发块同时也接收本主机上层(TCP、UDP等)产生的包,通过查看路由表,决定所处理包的下一跳。
  • 然后,对包进行排列以便将它们送到输出接口。

一般只能限制网卡发送的数据包,不能限制网卡接收的数据包,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发送次序来控制传输速率。Linux流量控制主要是在输出接口排列时进行处理和实现的。

2. 规则

2.1 队列(Queues) 和排队规则(Queueing Disciplines)

通过对包进行排队(queuing),我们可以决定数据的发送方式(the way in which data is SENT)。但理解下面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只能对发送(transmit)的数据进行整形(shape the data)。

互联网的工作机制决定了接收端无法直接控制发送端的行为。这就像你家的 (实体!)邮箱一样:除非能联系到所有人(告诉他们未经同意不要寄信给你),否则 你无法控制别人寄多少东西过来。😉

但与实际生活不同的是,互联网基于 TCP/IP 协议栈,这多少会带来一些帮助。TCP/IP 无法提前知道两台主机之间的网络带宽,因此开始时它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慢启 动),直到开始出现丢包,这时它知道已经没有可用空间来存储这些待发送的包了,因此就会 降低发送速度。TCP/IP 的实际工作过程比这个更智能一点,我们后面会再讨论。

这就好比你留下一半的信件在实体邮箱里不取,期望别人知道这个状况后会停止给你寄新的信件。 但不幸的是,这种方式只对互联网管用,对你的实体邮箱无效 😃

如果内网有一台路由器,你希望限制某几台主机的下载速度,那你应该找到发送数据到 这些主机的路由器内部接口(inner interface of your router),然后在这些 路由器内部接口上做 整流(traffic shaping,流量整形)。

此外,还要确保链路瓶颈(bottleneck of the link)也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例如,如果网 卡是 100Mbps,但路由器的链路带宽是 256Kbps,那首先应该确保不要发送过多数据给路由器,因为它可能扛不住。否则,链路控制和带宽整形的决定权就不在主机侧而到路由器侧了。要达到限速目的,我们需要对“发送队列”有完全的把控(”own the queue”),这里的“发送队列”也就是整条链路上最慢的一段(slowest link in the chain)。 幸运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条件都是能满足的。

2.2 Simple, classless qdisc(简单、不分类排队规则)

如前所述,排队规则(queueing disciplines)改变了数据的发送方式。

不分类(或称无类别)排队规则(classless queueing disciplines)可以对某个网络 接口(interface)上的所有流量进行无差别整形。包括对数据进行:

  • 重新调度(reschedule)
  • 增加延迟(delay)
  • 丢弃(drop)

与 classless qdisc 对应的是 classful qdisc,即有类别(或称分类别)排队规则,后者是一个排队规则中又包含其他排队规则(qdisc-containing-qdiscs)!😮 先理解了 classless qdisc,才能理解 classful qdisc。
目前最常用的 classless qdisc 是 pfifo_fast qdisc,这也是默认排队规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高级功能如此健壮:本质上来说,它们只不过是“另一个队列”而 已(nothing more than ‘just another queue’)。
每种队列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其中一些可能测试的并不全面。

2.2.1 pfifo_fast(先入先出队列)

如名字所示,这是一个先入先出队列(First In, First Out),因此对所有包都一视同仁。

pfifo_fast 有三个所谓的 “band”(可理解为三个队列),编号分别为 0、1、2:

  • 每个 band 上分别执行 FIFO 规则
  • 如果 band 0 有数据,就不会处理 band 1;同理,band 1 有数据时, 不会去处理 band 2。
  • 内核会检查数据包的 TOS 字段,将**“最小延迟”的包放到 band 0**。

不要将 pfifo_fast qdisc 与后面介绍的 PRIO qdisc 混淆,后者是 classful 的! 虽然二者行为类似,但 pfifo_fast 是无类别的,这意味你无法通过 tc 命令向 pfifo_fast 内添加另一个 qdisc。

2.2.1.1 参数与用法

pfifo_fast qdisc 默认配置是写死的(the hardwired default),因此无法更改

下面介绍这份写死的配置是什么样的。

  • priomap
    priomap 决定了如何将内核设置的 packet priority 映射到 band。priority 位于包的 TOS 字段:
     0     1     2     3     4     5     6     7
  +-----+-----+-----+-----+-----+-----+-----+-----+
  |                 |                       |     |
  |   PRECEDENCE    |          TOS          | MBZ |
  |                 |                       |     |
  +-----+-----+-----+-----+-----+-----+-----+-----+s

TOS 字段占用 4 个比特,各 bit 含义如下:

  Binary Decimcal  Meaning
  -----------------------------------------
  1000   8         Minimize delay (md)
  0100   4         Maximize throughput (mt)
  0010   2         Maximize reliability (mr)
  0001   1         Minimize monetary cost (mmc)
  0000   0         Normal Service

tcpdump -vv 会打印包的 TOS 字段,其中的 TOS 值对应下面的第一列:

  TOS     Bits  Means                    Linux Priority    Band
  ------------------------------------------------------------
  0x0     0     Normal Service           0 Best Effort     1
  0x2     1     Minimize Monetary Cost   1 Filler          2
  0x4     2     Maximize Reliability     0 Best Effort     1
  0x6     3     mmc+mr                   0 Best Effort     1
  0x8     4     Maximize Throughput      2 Bulk            2
  0xa     5     mmc+mt                   2 Bulk            2
  0xc     6     mr+mt                    2 Bulk            2
  0xe     7     mmc+mr+mt                2 Bulk            2
  0x10    8     Minimize Delay           6 Interactive     0
  0x12    9     mmc+md                   6 Interactive     0
  0x14    10    mr+md                    6 Interactive     0
  0x16    11    mmc+mr+md                6 Interactive     0
  0x18    12    mt+md                    4 Int. Bulk       1
  0x1a    13    mmc+mt+md                4 Int. Bulk       1
  0x1c    14    mr+mt+md                 4 Int. Bulk       1
  0x1e    15    mmc+mr+mt+md             4 Int. Bulk       1

第二列是对应的十进制表示,第三列是对应的含义。例如,15 表示这个包期望 Minimal Monetary Cost + Maximum Reliability + Maximum Throughput + Minimum Delay。我把这样的包称为“荷兰包”(a ‘Dutch Packet’。荷兰人比较 节俭/抠门,译注)。第四列是对应到 Linux 内核的优先级;最后一列是 映射到的 band,从命令行输出看,形式为:

  1, 2, 2, 2, 1, 2, 0, 0 , 1, 1, 1, 1, 1, 1, 1, 1

例如,priority 4 会映射到 band 1。priomap 还能列出 priority > 7 的那些 不是由 TOS 映射、而是由其他方式设置的优先级。例如,下表列出了应用(application)是如何设置它们的 TOS 字段的,来自 RFC 1349(更多信息可阅读全文)

  TELNET                   1000           (minimize delay)
  FTP     Control          1000           (minimize delay)
          Data             0100           (maximize throughput)
    
  TFTP                     1000           (minimize delay)
    
  SMTP    Command phase    1000           (minimize delay)
          DATA phase       0100           (maximize throughput)
    
  DNS     UDP Query        1000           (minimize delay)
          TCP Query        0000
          Zone Transfer    0100           (maximize throughput)
    
  NNTP                     0001           (minimize monetary cost)
    
  ICMP    Errors           0000
          Requests         0000 (mostly)
          Responses        <same as request> (mostly)
  • txqueuelen
    发送队列长度,是一个网络接口(interface)参数,可以用 ifconfig 命令设置。例 如,ifconfig eth0 txqueuelen 10
    tc 命令无法修改这个值。

    2.2.2 TBF(Token Bucket Filter,令牌桶过滤器)

    TBF 是一个简单 qdisc,对于没有超过预设速率的流量直接透传,但也能容忍超过预 设速率的短时抖动(short bursts in excess of this rate)。
    TBF 非常简洁,对网络和处理器都很友好(network- and processor friendly)。 如果只是想实现接口限速,那 TBF 是第一选择
  • TBF 实现包括几部分:
  1. A buffer (bucket):bucket 最重要的参数是它的大小,即能容纳的 token 数量
  2. Tokens:token 会以特定的速率(specific rate)填充 bucket 缓冲区。

当一个包到来时,会从 bucket 中拿到一个 token,然后收集这个包的信息,最后从 bucket 中删除这个 token。 这个算法和 token flow、data flow 结合起来,会产生三种可能的场景:

  1. 数据速率 == token 速率:每个包都能找到一个对应的token,然后直接从队列出去,没有延时(delay)。
  2. 数据速率 < token 速率:正常到来的数据都能及时发送出去,然后删除一个 token。 由于 token 速率大于数据速率,会产生 bucket 积压,极端情况会将 bucket 占满。如果数据速率突然高于 token 速率,就可以消耗这些积压的 token 。因此积压的 token
    一个额外好处能够容忍短时数据速率抖动(burst)
  3. 数据速率 > token 速率:token 很快就会用完,然后** TBF 会关闭(throttle )一会**。这种 情况称为 overlimit(超过限制)。如果包还是源源不断地到来,就会产生丢包

第三种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我们能够对数据可用的带宽进行整形(administratively shape the bandwidth)。

积压的 token 使得超过限速的短时抖动数据仍然能发送,不会丢包,但持续的 overload 会导致数据不断被 delay,然后被丢弃。

注意:在实际的实现中,token 是基于字节数,而不是包数。

2.2.2.1 参数与用法

虽然通常情况下并不需要修改 TBF 配置参数,但我们还是可以看一下有哪些。

首先,永远可用的(always available)参数:

  • limit or latency

    • limit:因等待可用 token 而被放入队列的字节数。
    • latency:每个包在 TBF 中停留的最长时间。随后会基于 latency、bucket size、rate 和 peakrate(如果设置了)来计算 limit。
  • burst/buffer/maxburst

bucket 的大小,单位是字节。这是累积可用的 token 所支持的最大字节数( maximum amount of bytes that tokens can be available for instantaneously)。总 体来说,越大的整流速率(shaping rates)需要越大的缓冲区。要在 Intel 网卡 上实现 10Mbps 整流,你至少需要 10KB 缓冲区。

如果缓冲区太小,可能会丢包,因为 token 到来太快导致无法放入 bucket 中。

  • mpu

“零长度”的包占用的并不是零带宽(A zero-sized packet does not use zero bandwidth)。例如对于以太网,任何一个包的字节数不会少于 64。 Minimum Packet Unit(最小包单元)决定了一个包所使用的最小 token 量(the minimal token usage for a packet)。

  • rate

速度旋钮(speedknob)。
如果当前 bucket 中有 token,并且没有禁止 bucket 的 token 删除动作,那默认情况下 ,它会全速删除。如果不期望这种行为,那可以设置下面几个参数:

  • peakrate

如前所述,默认情况下,包到了之后只要有 token 就会被立即发送。这可能不是你期 望的,尤其当 bucket 很大的时候。

p e a k r a t e peakrate peakrate 可指定 bucket 发送数据的最快速度。通常来说,这需要做的 就是:放行一个包 - 等待恰当的时长 - 放行下一个包。通过计算等待时长,最终实现 了 peakrate 效果。

但实际中,由于 Unix 默认的 10ms 定时器精读限制,如果平均每个包 10K bits , 我们只能做到 1 M b p s 1Mbps 1Mbps peakrate!( 10 K b / 10 m s = 1000 K b p s = 1 M b p s 10Kb/10ms = 1000Kbps = 1Mbps 10Kb/10ms=1000Kbps=1Mbps,译注)。

  • mtu/minburst

1 M b i t / s 1Mbit/s 1Mbit/s 的 peakrate 通常并不是很有用,因为实际中的带宽要远大于此。实现更高 peakrate 的一种方式是:每个 timer tick 发送多个包,在效果上就好像我们创建 了第二个 bucket!

这第二个 bucket 默认只有一个包(defaults to a single packet),完全算不上一个 bucket。

计算最大可能的 peakrate 时,用 MTU 乘以 100(更准确地说,乘以 HZ 数,例如 Intel 上是 100,Alpha 上是 1024)。

2.2.2.2 示例配置

一个简单但非常有用的配置:

$ tc qdisc add dev ppp0 root tbf rate 220kbit latency 50ms burst 1540

为什么说这个配置很有用呢?如果你有一个 queue 很大的网络设备,例如 DSL modem 或 cable modem,而且用一个快速设备(例如以太网接口)连接到这个网络设备,那你会发现 大文件上传会严重影响实时交互

这是因为上传的数据会被缓存到 modem 的 queue 里,而且缓存的数据量很大(以提升吞吐) 。但这并不是期望的,你希望的是 queue 不要太大,这样能保证交换式数据的实时性,因 此能在上传数据过程中同时做其他事情。

上面的配置将发送速率降低到了 modem 不会对数据进行排队缓存(queuing)的水平 —— 此时 queue 前移到了 Linux 中,而我们可以将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里的 220kbit 是上行链路的真实带宽乘以一个系数,如果你的 modem 足 够快,可以将 burst 调大一些。

2.2.3 SFQ(Stochastic Fairness Queueing,随机公平排队)

随机公平排队(SFQ)是公平排队算法族的一个简单实现。相比其他算法,SFQ 精准性要差 一些,但它所需的计算量也更少,而结果几乎是完全公平的(almost perfectly fair)。

SFQ 中的核心是 conversion(会话)或 flow(流),大部分情况下都对应一个 TCP session 或 UDP stream。每个 conversion 对应一个 FIFO queue,然后将流量分到不 同 queue。发送数据时,按照 round-robin 方式,每个 session 轮流发送。

这种机制会产生非常公平的结果,不会因为单个 conversion 太大而把其他 conversion 的带宽都 挤占掉。SFQ 被称为**“随机的”(stochastic)是因为它其实并没有为每个 session 分配一个 queue**,而是用算法将流量哈希到了一组有限的 queue

但这里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多个 session 会可能会哈希到同一个 bucket(哈希槽), 进而导致每个 session 的 quota 变小达不到预期的整流带宽(或速度)。为避免这个 问题过于明显,SFQ 会不断变换它使用的哈希算法,最终任何两个会话冲突的持续时间都不会很长,只会有几秒钟。

SFQ 只有在实际出向带宽已经非常饱和的情况下才有效,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 Linux 机器上就不存在 queue,因此也就没用效果。稍后会看到如何将 SFQ 与其他 qdisc 相结合来实现一般情况下的公平排队

说的更明确一点:没用配套的整流配置的话,单纯在(连接 modem 的)以太网接口上配 置SFQ 是毫无意义的。

2.2.3.1 参数与用法

SFQ 大部分情况下默认参数就够了,

-perturb

每隔多少秒就重新配置哈希算法。如果这个参数没设,哈希算法就永远不会重新配置。 建议显式设置这个参数,不要为空。10s 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quantum

在轮到下一个 queue 发送之前,当前 queue 允许出队(dequeue)的最大字节数。默认是 一个 MTU。不建议设置为小于 MTU 的值。

-limit

SFQ 能缓存的最大包数(超过这个阈值将导致丢包)。

2.2.3.2 示例配置

如果你有一个带宽已经饱和的网络设备,例如一个电话调制解调器(phone modem),那下 面的配置有助于提高公平性:

$ tc qdisc add dev ppp0 root sfq perturb 10

$ tc -s -d qdisc ls
qdisc sfq 800c: dev ppp0 quantum 1514b limit 128p flows 128/1024 perturb 10sec 
 Sent 4812 bytes 62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解释:

-800c::自动分配的 handle number(句柄编号)
-limit 128p:最大缓存 128 个包
-flows 128/1024:这个 sfq 有 1024 个哈希槽(hash buckets),其中 128 个当前有 数据待发送。
-perturb 10sec:每隔 10s 换一次哈希算法。

2.3 使用建议:何时选择哪种队列?

总结起来,上面几种都是简单的 qdisc,通过重排序(reordering)、降速(slowing)或 丢包(dropping)来实现流量管理。

选择使用哪种 qdisc 时,下面几点可供参考。其中提到了几种在第 14 章才会介绍到的 qdisc。

-单纯对出向流量限速(slow down outgoing traffic),推荐使用** TBF**。如果是 针对大带宽进行限速,需要将 bucket 调大。

  • 如果带宽已经打满想确保带宽没有被任何单个 session 占据,推荐使用 SFQ
  • If you have a big backbone and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consider Random Early Drop (see Advanced chapter).
  • 对(不再转发的)入向流量整形,使用 Ingress Policer。顺便说一句,入向整形称为 ‘policing’,而不是 ‘shaping’
  • 对需要本机转发的流量整形,
    • 如果目的端是单个设备,那在目的端设备上使用 TBF。
    • 如果目的端是多个设备(同一个入向设备分流到多个目的设备),使用 Ingress Policer。
  • 如果你不需要整形,只是想看看网络接口(interface)是否过载(so loaded that it has to queue), 使用 pfifo queue(注意不是 pfifo_fast)。pfifo 内部没有 bands,但会记录 backlog 的大小。
  • 最后 —— 你还可以尝试“社会学整形”(”social shaping”)。有时候一些问题是无法单纯 用技术解决的。用户会对技术限制充满敌意。和气地对别人说几句好话,也许你需要的 带宽就解决了。

2.4 术语

为方便理解接下来更复杂的配置,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些概念。由于这项技术本身比较复杂, 发展也还处在较为早期的阶段,因此大家可能会用不同的术语描述同一样东西。

下列术语大体上来自 draft-ietf-diffserv-model-06.txt, An Informal Management Model for Diffserv Routers。想进一步了解一些术语的定义,可参考这份文档。

我们接下来会用到下列术语:

  • Queueing Discipline (qdisc,排队规则)

    管理设备队列(queues of devices)的算法,可以是管理入向(incoing/ingress )队列,也可以是管理出向队列(outgoing/egress)。

  • root qdisc(根排队规则)

    attach 到网络设备的那个 qdisc。

  • Classless qdisc(无类别排队规则)

    对所有包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 Classful qdisc(有类别排队规则)

    一个 classful qdisc 会包含多个类别(classes)。每个类别(class)可以进一步包 含其他 qdisc,可以是 classful qdisc,也可以是 classless qdisc。

    严格按定义来说,pfifo_fast 属于有类别排队规则(classful),因为它内部包 含了三个 band,而这些 band 实际上是 class。但从用户配置的视角来说,它是 classless 的,因为这三个内部 class 用户是无法通过 tc 命令配置的。

  • Classes(类别)

    每个 classful qdisc 可能会包含几个 class,这些都是 qdisc 内部可见的。对于每 个 class,也是可以再向其添加其他 class 的。因此,一个 class 的 parent 可以 是一个 qdisc,也可以是另一个 class。

    Leaf class 是没有 child class 的 class。这种 class 中 attach 了一个 qdisc ,负责该 class 的数据发送

    创建一个 class 时会自动 attach 一个 fifo qdisc。而当向这个 class 添加 child class 时,这个 fifo qdisc 会被自动删除。对于 leaf class,可以用一个更合适的 qdisc 来替换掉这个fifo qdisc。你甚至能用一个 classful qdisc 来替换这个 fifo qdisc,这样就可以添加其他 class了。

  • Classifier(分类器)

    每个 classful qdisc 需要判断每个包应该放到哪个 class。这是通过分类器完成的。

  • Filter(过滤器)

    分类过程(Classification)可以通过过滤器(filters)完成。过滤器包含许多的判 断条件,匹配到条件之后就算 filter 匹配成功了。

  • Scheduling(调度)

    在分类器的协助下,一个 qdisc 可以判断某些包是不是要先于其他包发送出去,这 个过程称为调度,可以通过例如前面提到的 pfifo_fast qdisc 完成。调度也被 称为重排序(reordering),但后者容易引起混淆。

  • Shaping(整形)

    在包发送出去之前进行延迟处理,以达到预设的最大发送速率的过程。整形是在 egress 做的(前面提到了,ingress 方向的不叫 shaping,叫 policing,译者注)。 不严格地说,丢弃包来降低流量的过程有时也称为整形。

  • Policing(执行策略,决定是否丢弃包)

    延迟或丢弃(delaying or dropping)包来达到预设带宽的过程。 在 Linux 上, policing 只能对包进行丢弃不能延迟 —— 没有“入向队列”(”ingress queue”)。

  • Work-Conserving qdisc(随到随发 qdisc)

    work-conserving qdisc 只要有包可发送就立即发送。换句话说,只要网卡处于可 发送状态(对于 egress qdisc 来说),它永远不会延迟包的发送

  • non-Work-Conserving qdisc(非随到随发 qdisc)

    某些 qdisc,例如 TBF,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再将一个包发送出去,以达到期望的带宽 。这意味着它们有时即使有能力发送,也不会发送。

有了以上概念,我们来看它们都是在哪里用到的。

                Userspace programs
                     ^
                     |
     +---------------+-----------------------------------------+
     |               Y                                         |
     |    -------> IP Stack                                    |
     |   |              |                                      |
     |   |              Y                                      |
     |   |              Y                                      |
     |   ^              |                                      |
     |   |  / ----------> Forwarding ->                        |
     |   ^ /                           |                       |
     |   |/                            Y                       |
     |   |                             |                       |
     |   ^                             Y          /-qdisc1-\   |
     |   |                            Egress     /--qdisc2--\  |
  --->->Ingress                       Classifier ---qdisc3---- | ->
     |   Qdisc                                   \__qdisc4__/  |
     |                                            \-qdiscN_/   |
     |                                                         |
     +----------------------------------------------------------+

Thanks to Jamal Hadi Salim for this ASCII representation.

上图中的框代表 Linux 内核。最左侧的箭头表示流量从外部网络进入主机。然后进入 Ingress Qdisc,这里会对包进行过滤(apply Filters),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要丢弃这个包。这个过程称为 “Policing”。这个过程发生在内核处理的很早阶段,在穿过大部 分内核基础设施之前。因此在这里丢弃包是很高效的,不会消耗大量 CPU

如果判断允许这个包通过,那它的目的端可能是本机上的应用(local application),这 种情况下它会进入内核 IP 协议栈进行进一步处理,最后交给相应的用户态程序。另外,这 个包的目的地也可能是其他主机上的应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这台机器 Egress Classifier 再发送出去。主机程序也可能会发送数据,这种情况下也会通过 Egress Classifier 发送。

Egress Classifier 中会用到很多 qdisc。默认情况下只有一个pfifo_fast qdisc ,它永远会接收包,这称为“入队”(”enqueueing”)。

此时包位于 qdisc 中了,等待内核召唤,然后通过网络接口(network interface)发送出去。 这称为“出队”(”dequeueing”)。

以上画的是单网卡的情况。在多网卡的情况下,每个网卡都有自己的 ingress 和 egress hooks

2.5 Classful qdisc(分类别排队规则)

如果想对不同类型的流量做不同处理,那 classful qdisc 非常有用。其中一种是 CBQ( Class Based Queueing,基于类别的排队),由于这种类型的 qdisc 使用太广泛了,导致 大家将广义上基于类别的排队等同于 CBQ(identify queueing with classes solely with CBQ),但实际并非如此。

CBQ 只是其中最古老 —— 也是最复杂 —— 的一种。它的行为有时可能在你的意料之外。 那些钟爱 “sendmail effect” 的人可能感到震惊。

sendmail effect:对于任何复杂的技术,没有文档的实现一定是最好的实现。
Any complex technology which doesn’t come with documentation must be the best available.

接下来介绍更多关于 CBQ 及其类似 qdisc 的信息。

2.5.1 Classful qdisc & class 中的 flow

当流量进入一个 classful qdisc 时,该 qdisc 需要将其发送到内部的某个 class —— 即 需要对这个包进行“分类”。而要这个判断过程,,实际上是查询所谓的“过滤器”( ‘filters’)。过滤器是在 qdisc 中被调用的,而不是其他地方,理解一点非常重要!

过滤器返回一个判决结果给 qdisc,qdisc 据此将包 enqueue 到合适的 class。 每个 subclass 可能会进一步执行其他 filters,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没有 其他过滤器,这个 class 将把包 enqueue 到它自带的 qdisc。

除了能包含其他 qdisc,大部分 classful qdisc 还会执行流量整形。这对包调 度(packet scheduling,例如,基于 SFQ)和速率控制(rate control)都非常有用。 当高速设备(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个低速设备(例如一个调制解调器)时,会用到这个 功能。

如果只运行 SFQ,那将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因为包会无延迟地进入和离开你的路由 器:网卡的发送速度要远大于真实的链路速度。瓶颈不在主机中,就无法用“队列”(queue )来调度这些流量。

2.5.2 qdisc 大家庭:roots, handles, siblings and parents

  • 每个接口都有一个 egress “root qdisc”。默认情况下,这个 root qdisc 就是前 面提到的 classless pfifo_fast qdisc。
  • 每个 qdisc 和 class 都会分配一个相应的 handle(句柄),可以指定 handle 对 qdisc 进行配置。
  • 每个接口可能还会有一个 ingress qdisc,用来对入向流量执行策略(which polices traffic coming in)。

关于 handle:

  • 每个 handle 由两部分组成<major>:<minor>

  • 按照惯例,root qdisc 的 handle 为 1:,这是 1:0 的简写。

  • 每个 qdisc 的 minor number 永远是 0
    关于 class:

  • 每个 class 的 major number 必须与其 parent 一致。

  • major number 在一个 egress 或 ingress 内必须唯一。

  • minor number 在一个 qdisc 或 class 内必须唯一。

上面的解释有点模糊,可对照 tc(8) man page 的解释:

所有 qdiscs、classes 和 filters 都有 ID,这些 ID 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是自动分的。

ID 格式 `<major>:<minor>`,`major` 和 `minor` 都是 16 进制数字,不超过 2 字节。 两个特殊值:
    - `root` 的 `major` 和 `minor` 初始化全 1。
    - 省略未指定的部分将为全 0。
下面分别介绍以上三者的 ID 规范。

- qdisc:qdisc 可能会有 children。

    - major 部分:称为 handle,表示的 qdisc 的唯一性。
    - minor 部分:留给 class 的 namespace。
- class:class 依托在 qdisc 内,

    - major 部分:继承 class 所在的 qdisc 的 major。
    - minor 部分:称为 classid,在所在的 qdisc 内唯一就行。
- filter:由三部分构成,只有在使用 hashed filter hierarchy 时才会用到。

译者注。

2.5.2.1 如何用过滤器(filters )对流量进行分类

综上,一个典型的 handle 层级如下:

                     1:   root qdisc
                      |
                     1:1    child class
                   /  |  \
                  /   |   \
                 /    |    \
                 /    |    \
              1:10  1:11  1:12   child classes
               |      |     | 
               |     11:    |    leaf class
               |            | 
               10:         12:   qdisc
              /   \       /   \
           10:1  10:2   12:1  12:2   leaf classes

但不要被这棵树迷惑!不要以为内核位于树的顶点,网络位于下面。包只会通过 root qdisc 入队或出队(get enqueued and dequeued),这也是内核唯一与之交互的部分( the only thing the kernel talks to)。

一个包可能会被链式地分类如下(get classified in a chain):

1: -> 1:1 -> 1:12 -> 12: -> 12:2

最后到达 attach 到 class 12:2 的 qdisc 的队列。在这个例子中,树的每个“节点”( node)上都 attach 了一个 filter,每个 filter 都会给出一个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 选择一个合适的分支将包发送过去。这是常规的流程。但下面这种流程也是有可能的:

1: -> 12:2

在这种情况下,attach 到 root qdisc 的 filter 决定直接将包发给 12:2。

2.5.2.2 包是如何从 qdisc 出队(dequeue)然后交给硬件的

当内核决定从 qdisc dequeue packet 交给接口(interface)发送时,它会

1. 向 root qdisc `1:` 发送一个 dequeue request
2. `1:` 会将这个请求转发给 `1:1`,后者会进一步向下传递,转发给 `10:`、`11:`、`12:`
3. 每个 qdisc 会查询它们的 siblings,并尝试在上面执行` dequeue() `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内核需要遍历整棵树,因为只有 12:2 中有数据包。

简单来说,嵌套类(nested classes)只会和它们的 parent qdiscs 通信,而永远不会直 接和接口交互内核只会调用 root qdisc 的 dequeue() 方法

最终结果是,classes dequeue 的速度永远不会超过它们的 parents 允许的速度。而这正 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就能在内层使用一个 SFQ 做纯调度,它不用做任何整形的工作 ;然后在外层使用一个整形 qdisc 专门负责整形。

2.5.3 PRIO qdisc(优先级排队规则)

PRIO qdisc 实际上不会整形,只会根据设置的过滤器对流量进行分类。

可以将 PRIO qdisc 理解为 pfifo_fast qdisc 的升级版,它也有多个 band,但 每个 band 都是一个独立的 class,而不是简单的 FIFO。

当一个包 enqueue 到 PRIO qdisc 之后,它会根据设置的 filters 选择一个 class ,并将包送到这个 class。默认情况下会创建三个 class。每个 class 默认情况下都包含一 个纯 FIFO qdisc,没有其他内部结构,但你可以用其他类型的 qdisc 替换掉 FIFO。

当从 PRIO qdisc 取出(dequeue)一个包时,会先尝试:1。只有 lower bands/classes 没有数据包可取时,才会尝试 higher classes。

如果想基于 tc filters 而不仅仅是 TOS flags 做流量优先级分类时,这个 qdisc 会非常 有用。还可以向这三个预置的 classes 添加额外的 qdisc,毕竟 pfifo_fast 只能提供简 单的 FIFO qdisc。

由于 PRIO** 没有流量整形功能**,因此针对 SFQ 的忠告也适用于这里:

1. 如果你的物理链路已经打满了,可以用 PRIO qdisc (对流量进行分类),或者
2. 在外层嵌套一个 classful qdisc,后者负责流量整形。

用正式的术语来说,PRIO qdisc 是一个** work-conserving 调度器(随到随发)**。

2.5.3.1 参数与用法

下面几个参数能被 tc 识别:

  • bands

需要创建的 band 数量。这个每个 band 实际上都是一个 class。如果改变这个配置, 还需要同时修改 priomap 参数。

  • priomap

如果没有提供 tc filters 来指导如何对流量分类,那 PRIO qdisc 将依据 TC_PRIO 优先级来决定优先级。这里的工作方式与 pfifo_fast qdisc 是类似的, 更多细节可以参考前面的 pfifo_fast 小节。

PRIO qdisc 里面的 band 都是 class,默认情况下名字分别为 major:1、 major:2、 major:3, 因此如果你的 PRIO qdisc 是 12:,那 tc filter 送到 12:1 的流量就有更高的优先级。

重复一遍:band 0 对应的 minor number 是 1! band 1 对应的 minor number 是 2 ,以此类推。

2.5.3.2 示例配置

我们将创建一棵如下所示的树:

          1:   root qdisc
         / | \ 
        /  |  \
       /   |   \
     1:1  1:2  1:3    classes
      |    |    |
     10:  20:  30:    qdiscs    qdiscs
     sfq  tbf  sfq
band  0    1    2

高吞吐流量(Bulk traffic)将送到 30:,交互式流量(interactive traffic)将送到 20:10:
命令行:

$ tc qdisc add dev eth0 root handle 1: prio # This *instantly* creates classes 1:1, 1:2, 1:3
  
$ tc qdisc add dev eth0 parent 1:1 handle 10: sfq
$ tc qdisc add dev eth0 parent 1:2 handle 20: tbf rate 20kbit buffer 1600 limit 3000
$ tc qdisc add dev eth0 parent 1:3 handle 30: sfq          

然后查看创建出来的 qdisc:

# tc -s qdisc ls dev eth0 
qdisc sfq 30: quantum 1514b 
 Sent 0 bytes 0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tbf 20: rate 20Kbit burst 1599b lat 667.6ms 
 Sent 0 bytes 0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sfq 10: quantum 1514b 
 Sent 132 bytes 2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prio 1: bands 3 priomap  1 2 2 2 1 2 0 0 1 1 1 1 1 1 1 1
 Sent 174 bytes 3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可以看到,band 0 已经有了一些流量,而且在执行这条命令的过程中,刚好又发送了一个 包!

现在我们来用 scp 命令传输一些数据,它会自动设置 TOS flags:

$ scp tc ahu@10.0.0.11:./
ahu@10.0.0.11's password: 
tc                   100% |*****************************|   353 KB    00:00    

$ tc -s qdisc ls dev eth0
qdisc sfq 30: quantum 1514b 
 Sent 384228 bytes 274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tbf 20: rate 20Kbit burst 1599b lat 667.6ms 
 Sent 2640 bytes 20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sfq 10: quantum 1514b 
 Sent 2230 bytes 31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prio 1: bands 3 priomap  1 2 2 2 1 2 0 0 1 1 1 1 1 1 1 1
 Sent 389140 bytes 326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可以看到,所有的流量都进入了优先级最低的 handle 30:,这正是我们期望的。为了验证交互式流量会进入优先级更高的 bands,我们可以生成一些交互式流量。 然后再来查看统计:

# tc -s qdisc ls dev eth0
qdisc sfq 30: quantum 1514b 
 Sent 384228 bytes 274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tbf 20: rate 20Kbit burst 1599b lat 667.6ms 
 Sent 2640 bytes 20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sfq 10: quantum 1514b 
 Sent 14926 bytes 193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qdisc prio 1: bands 3 priomap  1 2 2 2 1 2 0 0 1 1 1 1 1 1 1 1
 Sent 401836 bytes 488 pkts (dropped 0, overlimits 0) 

正如预期 —— 所有额外流量都进入了 10:,这是我们优先级最高的 qdisc。handle 30: 的流量这次没有增长,而刚才它吸收了所有的 scp 流量。

2.5.4 著名的 CBQ(Class Based Queueing)qdisc

前面提到,CBQ(Class Based Queueing,基于类的排队) 是最复杂、最花哨、最少被理 解、也可能是最难用对的 qdisc。这并非因为它的发明者都是魔鬼或者能力不够,而是 因为 CBQ** 算法经常不够精确**,而这是由于它与 Linux 的工作方式不是太匹配造成的

除了是 classful qdisc 之外,CBQ 还是一个整流器(shaper),作为一个整流器来说, 其实它工作地并不是非常理想。理想的工作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想将一个 10Mbps 的连 接整形为 1Mbps,那这条链路应该有 90% 的时间是空闲的。否则,我们就需要 throttle 来确保链路 90% 的时间是空闲的。

空闲时间是很难测量的,CBQ 的方式是:用硬件层连续两次请求数据的时间间隔( 毫秒)来推算。这可以用来近似估计链路的空闲状态(how full or empty the link is)。

这种测量方式是非常间接的,因此结果并不总是很准确。例如,接口的物理带宽是 100Mbps ,但它可能永远打不到 100Mbps,而原因可能是网卡驱动写的太烂。另一个例子,PCMCIA 网 卡永远打不到 100Mbps,这是由于其总线设计导致的 —— 因此,又回到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计算空闲时间

当考虑到非纯物理网络设备(not-quite-real network devices)时,例如 PPP over Ethernet 或 PPTP over TCP/IP,情况会更加糟糕。在这些场景中,有效带宽可能是由到用户空间的管道(pipe)效率决定的 —— 这个值可能很高。

真正测量过的人会发现,CBQ 并不是永远很精确,有时甚至完全偏离了真实值

但在某些场景下,CBQ 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基于本文的介绍,你应该能恰当地配置 CBQ,使 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工作良好。

2.5.4.1 CBQ shaping 详解

如前所述,CBQ 的工作原理是:在发送包之前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以将带宽控制到期望 的阈值。为实现这个目标,它需要计算包之间的等待间隔。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计算一个有效空闲时间(effective idletime):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exponential weighted moving average,EWMA)来计算,这个算法假设包的优先级大小 是指数变化的,越近的包(recent packets)优先级越高。UNIX 的 loadaverage 指标 就是用的这个算法。

平均空闲时间(avgidle)的定义:avgidle = 有效空闲时间(EWMA)- 计算出的空闲时间
1. 理想的未过载链路(loaded link):avgidle = 0,每经过精确地计算出的时间间隔,就有一个数据 包到来(packets arrive exactly once every calculated interval)。
2. 过载链路(overloaded link):avgidle < 0,如果这个负值变得太大,CBQ 会关闭一 会,表示超出限制了(overlimit)。
3. 空闲链路(idle link):avgidle < 0,而且这个值可能会非常大,这可能会导致 累积几个小时之后,算法允许无限大的带宽(infinite bandwidths after a few hours of silence)。 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avgidle 会设置一个上限(maxidle)。

如果发生 overlimit,理论上 CBQ 会严格等待 calculated_idletime,然后才发生下一个 包,然后再次 throttle 自己。但此时也要注意 minburst 参数,见下面。

下面是整形(shaping)相关的配置参数:

  • avpkt

    平均包长,单位是字节。计算 maxidle 时会用到。

  • bandwidth

    设备的物理带宽,计算idle time 时会用到。

  • cell

    包长的增长步长。设备发送不同长度的包时,耗时可能是不一样的,与包长有关。 例如,一个 800Byte 和一个 806Byte 的包所花的发送时间可能是一样的。默认值通常是8,必须是2 的幂次。

  • maxburst

    计算 maxidle 时用到,单位:包数(number of packets)。

    avgidle == maxidle 时,可以并发发送 maxburst 个包,直到 avgidle == 0。 注意 maxidle 是无法直接设置的,只能通过这个参数间接设置。

  • minburst

    前面提到,overlimit 情况下 CBQ 要执行 throttle。理想情况下是精确 throttle calculated idel time,然后发送一个包。但对 Unix 内核来说,通常很难调度 10ms 以下精度的事件,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 throttle 更长一段时间,然后一次发 送 minburst 个包,然后再睡眠 minburst 倍的时间。

    The time to wait is called the offtime。从较长时间跨度看,更大的 minburst 会使得整形更加精确,但会导致在毫秒级别有更大的波动性。

  • minidle

    如果 avgidle < 0,那说明 overlimits,需要等到 avgidle 足够大才能发送下一个包。 为防止突然的 burst 打爆链路带宽,当avgidle 降到一个非常小的值之后,会 reset 到 minidleminidle的单位是负微秒(negative microseconds),因此10 就表示 idle time 下限是 -10us

  • mpu

    最小包长(Minimum packet size)—— 需要这个参数是因为,即使是零字节的包在以太 网上传输时也会被填充到 64 字节,因此总会有一个发送耗时。 CBQ 需要这个参数来精确计算 idle time。

  • rate

    期望的离开这个 qdisc 的流量速率(rate of traffic)—— 这就是“速度旋钮”(speed knob)!

在内部,CBQ 有很多优化。例如,在 dequeue 包时,已经明确知道没有数据的 class 都会跳过。 Overlimit 的 class 会通过降低其有效优先级(effective priority)的方式进行惩罚。 所有这些都是很智能也很复杂的。

2.5.4.2 CBQ classful behaviour

除了整形之外,基于前面提到的 idletime 近似,CBQ 也能完成类似 PRIO queue 的功能 ,因为 class 可以有不同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总是限于优先级低的被 poll。

每次硬件层请求一个数据包来发送时,都会开启一个 weighted round robin (WRR)过程, 从优先级最高的 class 开始(注意,优先级越高对应的 priority number 越小)。

优先级相同的 class 会作为一组,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有数据要发送。

下列参数控制 WRR 过程:

  C++知识库 最新文章
【C++】友元、嵌套类、异常、RTTI、类型转换
通讯录的思路与实现(C语言)
C++PrimerPlus 第七章 函数-C++的编程模块(
Problem C: 算法9-9~9-12:平衡二叉树的基本
MSVC C++ UTF-8编程
C++进阶 多态原理
简单string类c++实现
我的年度总结
【C语言】以深厚地基筑伟岸高楼-基础篇(六
c语言常见错误合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9-18 09:54:07  更:2021-09-18 09:54:45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4年12日历 -2024/12/28 12:26:54-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