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以inline修饰的函数叫做内联函数,编译时C++编译器会在调用内联函数的地方展开,没有函数压栈的开销,内联函数提升程序运行的效率。
面对同一个函数,将其定义为内联和不定义为内联时,它们在编译时是存在差异的。如下: 不定义为内联: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ret = Add(a, b);
cout << ret << endl;
return 0;
}
汇编如下: 很明显,这里的汇编代码表示程序在编译时调用了Add这个函数,并对其建立了函数栈帧,进行了一系列的压栈等操作。
定义为内联:
inline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ret = Add(a, b);
cout << ret << endl;
return 0;
}
区别仅仅为一个"inline"
汇编代码如下: 可以看到这里还是调用了Add函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内联函数没有被展开。因为在Debug版本下,为了进行调试,编译器并没有将其展开。
如果要在Debug下观察被展开的情况,需要进行下面操作: 再次转到反汇编: 可以看到,这里便没有再为Add函数建立函数栈帧,而是将其在调用的地方直接展开。
二、特性
内联函数主要有三大特性:
1. inline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省去调用函数额开销。所以代码很长或者有循环/递归的函数不适宜使用作为内联函数。
一般情况下,代码行数极少(一般为个位数)且频繁调用的函数,建议将其定义为内联函数,因为这点代码量确实不用费劲为它建立函数栈帧,不然得不偿失。 而如果是代码量极大,或者是递归函数,则不建议这么做。 假设现在有一个三十行代码的函数,要调用它1000次: 如果将其定义为内联函数,则调用它时的汇编代码量就应该为30*1000行(这里忽略了压栈等操作,只进行粗略计算),因为要将其展开1000次。 而如果不定义为内联函数,其对应的汇编代码量为30+1000行(30为函数体本身的汇编代码量,1000表示调用函数1000次,即使用1000次call指令)。 故而得出上面结论。
2. inline对于编译器而言只是一个建议,编译器会自动优化,如果定义为inline的函数体内有循环/递归等等,编译器优化时会忽略掉内联。
上面说了,如果函数的代码量过大或者为递归时,不建议使用内联,即使有人“不听话”,应要在前面加上inline,这时编译器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照样不会将其展开。如下:
inline int Add(int x, int y)
{
int ret = x + y;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 = 10 + 20;
return ret;
}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ret = Add(a, b);
cout << ret << endl;
return 0;
}
上面函数的代码量已经不适合作为内联了,将其转到反汇编结果如下: 可见虽然Add函数戴上了一个inline的帽子,但是编译器并没有将其展开。
3. inline不建议声明和定义分离,分离会导致链接错误。因为inline被展开,就没有函数地址了,链接就会找不到。
做一个演示: add.h
#pragma onc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dd(int x, int y);
add.cpp
#include "add.h"
int Add(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test.cpp
#include "add.h"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ret = Add(a, b);
cout << ret << endl;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错误不是语法错误,而是链接错误。 众所周时,在程序链接阶段会进行符号表的合并和重定位,而符号表的合并指的是对函数的名字和地址进行整理,以便程序使用。但是这里的Add函数是一个内联函数,在程序调用它时会直接将其展开,也就是说它并不会进入符号表,故而链接时程序就会崩溃。 正确的做法是将内联函数的声明和定义一起放在头文件中,在程序执行时直接将其展开。
三、类与内联函数
在类内定义的成员函数,编译器默认其为内联函数。但是需要注意,这里的内联函数与上面介绍的相同,并不是绝对的,最终是将其直接展开还是函数调用由编译器来决定。
四、用内联函数替换宏
不得不说,用宏来定义函数有很多优点:
1.增强代码可读性 2.不用指定具体类型,具有“模板函数”buff加成 3.与函数相比,宏调用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但是,不可否认,它也有很多缺点:
1.不支持调试(预编译阶段进行了替换)。 2.导致代码可读性差,可维护性差,容易误用。 3.没有类型安全的检查 。 4.容易写错。
而内联函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宏所有的缺点,故用内联函数来替换宏函数,何乐而不为呢?
五、内联函数到底有没有地址?
在《C++编程语言》这本书中,作者指出:“内联函数仍然具有唯一的地址,内联函数的静态变量也是如此。”
那这跟上面说的“符号表”那一部分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 在调用内联函数的部分中,可以内联其代码。在使用指针起作用的部分中,可以创建非内联版本以具有地址。
函数的内联扩展没有地址,但是如果该函数具有静态变量,则该变量确实具有地址(实际上是一个全局变量)。内联函数中的其他变量可能会被分配在堆栈上或者寄存器中。但是它们仍然是独立的变量,而且会像完全没有内联扩展函数一样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