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步编程的实现方式?
? ?JavaScript中的异步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回调函数的方式,使用回调函数的方式有一个缺点是,多个回调函数嵌套的时候会造成回调地狱,上下两层的回调函数间的代码耦合度太高,不利于代码的可维护
?━ Promise的方式,使用Promise的方式可以将嵌套的回调函数作为链式使用。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会造成多个then的链式调用,可能会造成代码的语义不够明确。
?━?generator的方式,它可以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将函数的执行权转义出去,在函数外部还可以将执行权给转移回来。因此在generator内部对于异步操作的方式,可以以同步的顺序来书写,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何时将函数的控制权转移回来,因此需要有一个自动执行generator的机制,比如说co模块等方式来实现generator的自动执行,
?━ async函数的方式,async函数是generator和promise实现的一个自动执行的语法糖,它内部自带执行器,当函数内部执行到一个await语句的时候,如果语句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那么函数将会等待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后再继续向下执行。因此可以将异步逻辑,转化为同步的顺序来书写,并且这个函数可以自动执行。
2.setTimeout、Promise、Async/Await 的区别
(1)setTimeout
console.log('script start') //1. 打印 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settimeout') // 4. 打印 settimeout
}) // 2. 调用 setTimeout 函数,并定义其完成后执行的回调函数
console.log('script end') //3. 打印 script start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script end->settimeout
(2)Promise
Promise本身是 ‘同步的立即执行函数’, 当在executor中执行resolve或者reject的时候, 此时是异步操作, 会先执行then/catch等,当主栈完成后,才会去调用resolve/reject中存放的方法执行,打印p的时候,是打印的返回结果,一个Promise实例。
console.log('script star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console.log('promise1 end')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promise2')
})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settimeout')
})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 script start->promise1->promise1 end->script end->promise2->settimeout
当JS主线程执行到Promise对象时:
-
promise1.then() 的回调就是一个 task -
promise1 是 resolved或rejected: 那这个 task 就会放入当前事件循环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
promise1 是 pending: 这个 task 就会放入 事件循环的未来的某个(可能下一个)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中 -
setTimeout 的回调也是个 task ,它会被放入 macrotask queue 即使是 0ms 的情况
(3)async/await
async function async1(){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async1 start->async2->script end->async1 end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 await 就会先返回,等到触发的异步操作完成,再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可以理解为,是让出了线程,跳出了 async 函数体。
例如:
async function func1() {
return 1
}
console.log(func1())
func1的运行结果其实就是一个Promise对象。因此也可以使用then来处理后续逻辑。
func1().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30
})
?await的含义为等待,也就是 async 函数需要等待await后的函数执行完成并且有了返回结果(Promise对象)之后,才能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await通过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来实现同步的效果。
?
3. 对Promise的理解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对象,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他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异步编程的困境,避免了地狱回调,它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1)Promise的实例有三个状态:
-
Pending(进行中) -
Resolved(已完成) -
Rejected(已拒绝)
当把一件事情交给promise时,它的状态就是Pending,任务完成了状态就变成了Resolved、没有完成失败了就变成了Rejected。
(2)Promise的实例有两个过程:
注意:一旦从进行状态变成为其他状态就永远不能更改状态了。
Promise的特点:
-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 (进行中)、fulfilled (已成功)、rejected (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承诺”; -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 变为fulfilled ,从pending 变为rejected 。这时就称为resolved (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的缺点:
-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总结: Promise 对象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最早由社区提出。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一个 Promise 实例有三种状态,分别是pending、resolved 和 rejected,分别代表了进行中、已成功和已失败。实例的状态只能由 pending 转变 resolved 或者rejected 状态,并且状态一经改变,就凝固了,无法再被改变了。
状态的改变是通过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数来实现的,可以在异步操作结束后调用这两个函数改变 Promise 实例的状态,它的原型上定义了一个 then 方法,使用这个 then 方法可以为两个状态的改变注册回调函数。这个回调函数属于微任务,会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
注意: 在构造 Promise 的时候,构造函数内部的代码是立即执行的
4. Promise的基本用法
(1)创建Promise对象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 和reject.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new Promise()`来创建promise对象,但是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和`promise.reject`这两个方法
Promise.resolve(value) 的返回值也是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对返回值进行.then调用,代码如下:
Promise.resolve(1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打印出11
});
resolve(11) 代码中,会让promise对象进入确定(resolve 状态),并将参数11 传递给后面的then 所指定的onFulfilled 函数;
创建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new Promise 的形式创建对象,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value) 的形式创建promise对象;
Promise.reject 也是new Promise 的快捷形式,也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代码如下:
Promise.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就是下面的代码new Promise的简单形式: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 reject(new Error("我错了!"));
});
下面是使用resolve方法和reject方法:
function testPromise(ready)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 ?if(ready) {
? ? ?resolve("hello world");
? }else {
? ? ?reject("No thanks");
? }
});
};
// 方法调用
testPromise(true).then(function(msg){
?console.log(msg);
},function(error){
?console.log(error);
});
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给testPromise 方法传递一个参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如果为true 的话,那么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solve() 方法,并且把其中的参数传递给后面的then 第一个函数内,因此打印出 “hello world ”, 如果为false 的话,会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ject() 方法,则会进入then 的第二个函数内,会打印No thanks ;
(2)Promise方法
Promise有五个常用的方法:then()、catch()、all()、race()、finally。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方法。
-
then()
当Promise执行的内容符合成功条件时,调用resolve 函数,失败就调用reject 函数。Promise创建完了,那该如何调用呢?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 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 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参数可以省略。 then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 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当要写有顺序的异步事件时,需要串行时,可以这样写: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ajax('first').success(function(res){
? ? ? ?resolve(res);
? })
})
promise.then(re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 ? ?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 ? ? ? ? ?resolve(res)
? ? ? })
? })
}).then(re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 ? ?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 ? ? ? ? ?resolve(res)
? ? ? })
? })
}).then(res=>{
? ?
})
那当要写的事件没有顺序或者关系时,还如何写呢?可以使用all 方法来解决。
2. catch()
Promise对象除了有then方法,还有一个catch方法,该方法相当于then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向reject 的回调函数。不过catch 方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执行resolve 回调函数时,如果出现错误,抛出异常,不会停止运行,而是进入catch 方法中。
p.then((data) => {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err) => {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 }
);
p.then((data) =>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catch((err) =>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3. all()
all 方法可以完成并行任务, 它接收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promise 对象。当数组中所有的promise 的状态都达到resolved 的时候,all 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solved ,如果有一个状态变成了rejected ,那么all 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solve(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solve(3);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 ?console.log(res);
? ?//结果为:[1,2,3]
})
调用all 方法时的结果成功的时候是回调函数的参数也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按顺序保存着每一个promise对象resolve 执行时的值。
(4)race()
race 方法和all 一样,接受的参数是一个每项都是promise 的数组,但是与all 不同的是,当最先执行完的事件执行完之后,就直接返回该promise 对象的值。如果第一个promise 对象状态变成resolved ,那自身的状态变成了resolved ;反之第一个promise 变成rejected ,那自身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ject(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 ? ? resolve(3);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2
},rej=>{
? ?console.log(rej)};
)
那么race 方法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5. finally()
finally 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 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then 或catch 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finally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finally 方法关掉服务器。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
.finally(server.stop);
finally 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 还是rejected 。这表明,finally 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finally 本质上是then 方法的特例:
promise
.finally(() => {
?// 语句
});
// 等同于
promise
.then(
?result => {
? ?// 语句
? ?return result;
},
?error => {
? ?// 语句
? ?throw error;
}
);
上面代码中,如果不使用finally 方法,同样的语句需要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各写一次。有了finally 方法,则只需要写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