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了同步和异步,也提到了回调函数,异步编程需要通过回调函数来完成。
一、回调函数
在日常项目工作中一定有需要多次异步请求到结果后在执行的代码,比如
function f1(f2){
console.log(1)
}
function f2(f3){
console.log(2)
}
function f3(){
console.log(3)
}
f1(f2(f3()))
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3 2 1
二、Promise
有人要问了,回调函数已经可以实现我们需求了,为什么后面还出现了Promise 呢? 答:回调函数会造成“回调地狱”,也就是我们有很多个回调函数后,代码的逻辑性很难梳理。 最初Promise 是由社区提出和实现,后来ES6将它写进了语言标注,统一了用法。
1.Promise 是什么呢?
从官方的解释上来看,Promise 是个对象,但是它有两个不同于对象的特点:
Promise 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它有三种状态:pending (进行中)、fulfilled (已完成)、rejected (已失效)。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Promise 对象当前是哪种状态,一旦状态确定就再也无法改变。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后,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 变成fulfilled 或者从pending 变成rejected 。这就与事件的执行不一致了,事件的特点是,一旦错过了执行结果,再去监听结果,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 对象解决了回调函数带来了“回调地狱”的缺点,避免了蹭蹭嵌套。同时它也带来了其他缺点,比如: 1. 无法取消Promise ,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2.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then ),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馈到外部。 3. 当Promise 对象处于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行进度。
2. Promise 的基本使用
ES6 规定,Promise 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promise 实例。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if(){
resolve(value)
}else{
reject(error)
}
})
Promise 给构造对象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里resolve 和reject 。
resolve 函数,将Promise 对象状态从pending 变成resolved (为了方便记忆,这里将用resolved 代替fulfilled ),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成功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reject 函数,将Promise 对象状态从pending 变成rejected ,在异步操作时调用,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Promise 实例生成之后,可以使用thien 方法执行resolved 状态和rejected 状态的返回函数,也就是上面说的操作成功和失败的结果传递出去。
promise.then(value=>{
},error=>{
})
下一篇详细讲述Promise.thien()方法。下一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