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计算机科学家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任何简单或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本文详细地介绍了 Python 程序的组织结构。
1. 顺序结构
程序从上到下顺序地执行,中间没有任何的判断和跳转,直到程序结束。
print("---程序开始---")
a = 1
b = 2
print(a+b)
print(a-b)
print(a*b)
print("---程序结束---")
# 输出结果
---程序开始---
3
-1
2
---程序结束---
2. 对象的布尔值
Python 一切皆对象,所有对象都有一个布尔值,可使用内置函数 bool() 获取对象布尔值。
布尔值为 False 的对象:False、数值0、None、空字符串、空列表、空元组、空字典、空集合。
print(bool(False))
print(bool(0))
print(bool(None))
print(bool(""))
print(bool([]))
print(bool(()))
print(bool({}))
print(bool(set()))
# 输出结果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3. 选择结构
即程序有分叉口,程序根据判断条件的布尔值选择性地执行部分代码,明确地让计算机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样的事。
3.1 单分支结构
类似于中文逻辑的:如果...就...,也就是 Python 中的?if 条件语句。
a = 100
# 如果if后的判断语句的布尔值为True,则执行if内嵌套的语句
if a < 200:
print("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 输出结果
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3.2 双分支结构
类似于中文逻辑的:如果...就...,否则...,也就是 Python 中的 if...else 条件语句。
a = 100
'''如果if后的判断语句的布尔值为True,则执行if内嵌套的语句;
如果为False,则执行else内嵌套的语句'''
if a < 200:
print("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else:
print("a是一个大于200的数")
# 输出结果
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a = 300
if a < 200:
print("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else:
print("a是一个大于200的数")
# 输出结果
a是一个小大于200的数
3.3 多分支结构
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也就是 Python 中的 if...elif...elif...else 条件语句。
a = 500
if a < 200:
print("a是一个小于200的数")
elif 200 <= a < 400:
print("a是一个介于200和400之间的数")
elif 400 <= a < 600:
print("a是一个介于400和600之间的数")
else:
print("a是一个不小于600的数")
# 输出结果
a是一个介于400和600之间的数
3.4 嵌套 if 的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不止一次判断,所以 if 条件语句往往是嵌套使用的。
a = 200
b = 500
'''如果if后的判断语句的布尔值为True,则执行if内嵌套的语句;
如果为False,则执行else内嵌套的语句'''
if a < 300:
print("a小于300")
'''如果if后的判断语句的布尔值为True,则执行if内嵌套的语句;
如果为False,则执行else内嵌套的语句'''
if b > 200:
print("b大于200")
else:
# 占位符,当还没明确具体代码,但又不想让程序报错时,可以使用
pass
else:
print("a大于300")
# 输出结果
a小于300
b大于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