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堆回答,感觉讲了,但是又没讲,没有跳出Python语法本身的概念,也没站在历史角度上来处理问题
1. 基于C语言的历史性来看,for 这个语句本来没那么强,后来大家觉得有很多循环处理的事情,能简化这个过程就爽了,比如直接能将map输出来,但是后来觉得,这样还不够爽,如果能让对象直接输出来不是更爽
2. 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动了本语言的根基,要保证向后兼容性,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点子,那就是for 运行到对象的时候,以前肯定是抛异常,现在不让它抛异常了,直接给它增强一些功能,检测下,如果该对象有个__iter__函数的话,那就理解为这货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但是为了保证迭代对象不仅限于该对象本身,如该对象本身并不想做那么复杂,而是将这种全力交给了另外一个代理对象来帮它做异步生成器迭代过程,因此代码不能写死,所以你可以在__iter__函数中返回你想要的对象,而并必让当前对象来干活,这样就增强了代码的灵活性,降低了代码的耦合。
3. 于是当for拿到__iter__来的对象后,就开始调用__next__进行迭代了
证据如下: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
self.count = 11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count >30:
raise StopIteration
self.count += 1
return self.count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count = 1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B()
for c in A():
print(c)
# 输出 11 12 13 ...
所以,这才是__iter__ __next__ 两个函数设计的良苦用心,这样一讲,是不是瞬间就记住了迭代器怎么实现了,强烈建议大家去看《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这本书,有时候你们需要的答案,并不一定在当前知识架构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