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下某个值的在内存中的地址
v1 = 'vincent'
print(id(v1))
v2 = [11,22,33]
v3 = [11,22,33]
print( id(v2) )
print( id(v3) )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函数执行传参时,传递的是内存地址。验证:
def func(data):
print(data, id(data))
v1 = 'vincent'
func(v1)
print(id(v1))
可以看出传递的是内存地址。
Python参数传递的特性好处是什么?
- 主要是可以节省内存。如果执行函数时,每执行一次都要创建一个数据进行传递,那么有可能会将同一个数据创建很多遍,浪费内存空间。
- 当传递内存地址的时候,可以让函数帮我们对值的修改。例如:
def func(data):
data.append(44)
v = [11,22,33]
func(v)
print(v)
因为v 和data 指向了同一块内存,所以v 的值发生了变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实现对值的修改,参数必须是可变类型(list/dict/set),在函数内部只能对内部元素进行修改。
例如:
def func(data):
data.upper()
v = 'vincent'
func(v)
print(v)
def func(data):
data = [44,55]
v = [11,22,33]
func(v)
print(v)
深拷贝
如果想实现传值而不是传地址,那么可以使用深拷贝。
import copy
def func(data):
data = [44,55]
v = [11,22,33]
new_v = copy.deepcopy(v)
func(new_v)
print(v)
函数的返回值也是内存地址
def func():
data = [11, 22, 33]
print(id(data))
return data
v1 = func()
print(v1, id(v1))
上述代码的执行过程:
- 执行func函数
data = [11, 22, 33] 创建一块内存区域,内部存储[11,22,33] ,data变量指向这块内存地址。return data 返回data指向的内存地址- v1接收返回值,所以 v1 和 data 都指向
[11,22,33] 的内存地址(两个变量指向此内存,引用计数器为2) - 由函数执行完毕之后,函数内部的变量都会被释放。(即:删除data变量,内存地址的引用计数器-1)
所以,最终v1指向的函数内部创建的那块内存地址。
如果两个函数进行调用,将返回不一样的内存地址:
def func():
data = [11, 22, 33]
print(id(data))
return data
v1 = func()
print(v1, id(v1))
v2 = func()
print(v2, id(v2))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data是字符串或者整型时,会返回的地址是一样的,涉及到Python的缓存机制,这里不表
参数的默认值
当我们在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参数默认值之后,在函数定义之后,还未执行函数时,Python解释器会帮助我们为函数创建一块区域,存储参数的默认值。
def func(a1,a2=18):
print(a1,a2)
原理:Python在创建函数(未执行)时,如果发现函数的参数中有默认值,则在函数内部会创建一块区域并维护这个默认值。
func("root") : 执行函数未传值时,则让a2指向 函数维护的那个值的地址。func("admin",20) :执行函数传值时,则让a2指向新传入的值的地址。
在特定情况【默认参数的值是可变类型 list/dict/set】 & 【函数内部会修改这个值】下,参数的默认值 有坑 。
def func(a1,a2=[1,2]):
a2.append(666)
print(a1,a2)
func(100)
func(200)
func(99, [77,88])
func(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