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主要介绍OpenCV 中的setTo() 函数。
函数介绍
可以直接在 OpenCV参考文档 中查阅:
函数功能演示
通过查阅源码,我们可以看到setTo() 函数的原型如下:
Mat& setTo(InputArray value, InputArray mask=noArray());
用法如下:
src.setTo(0, mask);
该函数的功能,是针对图像矩阵src ,在矩阵src 中,把矩阵mask 中元素不为0 的相应像素点位置的像素值全部变为value值 ,举例说明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opencv2/opencv.hpp>
int main() {
cv::Mat src = (Mat_<uchar>(3, 3) << 0, 100, 0, 0, 205, 160, 0, 0, 0);
cv::Mat mask = (Mat_<uchar>(3, 3) << 0, 120, 0, 150, 0, 130, 0, 0, 0);
src.setTo(0, mask);
std::cout << src << std::endl;
return 0;
}
通过Image Watch 这个插件,我们可以看到经过setTo() 函数前后,图像src 像素值的变化:
setTo() 函数处理前:
setTo() 函数处理后: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setTo() 函数相当于是给图像src 加了一个mask 蒙版,mask 中不为0的像素点位置,在图像src 中的相应位置都要置为0 或其他自定义的value 值。
至此,想必各位已经对setTo() 函数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了解,写到这里,差不多本文也就要结束了,之所以会选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本人在学习setTo() 这个函数时,发现网上的讲解并不是很清晰,对于小白并不是很友好,后来自己动手实践了后,才将其差不多搞明白,遂将其记录之,以助后人。如果我的这篇文章帮助到了你,那我也会感到很高兴,一个人能走多远,在于与谁同行。
参考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