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K-近邻算法是什么?
简而言之,k-近邻算法就是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
-
k-近邻算法的工作原理: 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训练样本集),在样本集当中的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个数据与其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在输入无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通过算法提取出样本集中特征最为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当中k的由来,通常k为不大于20的整数。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举例说明: 当k=3时,距离最近的3个样本为2个红色三角形与1个蓝色正方形,因此将它归类为红色三角形 当k=5时,距离最近的5个样本为2个红色三角形与3个蓝色正方形,因此将它归类为蓝色正方形 -
k-近邻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
k-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 (1)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准备数据: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最好是结构化的数据格式 (3)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训练算法:此步骤不适用于k-近邻算法 (5)测试算法:计算错误率 (6)使用算法:首先需要输入样本数据和结构化的输出结果,然后运行k-近邻算法判定输入数据分别属于哪个分类,最后应用对计算出的分类执行后续的处理
二、实验准备:使用python导入数据
- 先创建一个knn.py文件,然后编写一些通用函数
from numpy import *
from os import listdir
import operator
def createDataSet():
group = array([[1.0,1.1],[1.0,1.0],[0,0],[0,0.1]])
labels = ['A','A','B','B']
return group,labels
在这部分代码中我们导入了科学计算包numpy,运算符模块operator以及os模块当中的listdir方法。NumPy库总包含两种基本的数据类型:矩阵和数组,矩阵的使用类似Matlab,本实例用得多的是数组array。operator模块则在k-近邻算法执行排序操作时会使用到。listdir函数可以列出给定目录的文件名,在测试算法中会用到。
2.实施k-近邻算法 伪代码: 对未知类别属性的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递增次序排序; (3)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的预测分类。
def classify0(inX,dataSet,labels,k):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diffMat = tile(inX,(dataSetSize,1)) - dataSet
sqDiffMat = diffMat**2
sqDistances = sqDiffMat.sum(axis=1)
distances = sqDistances**0.5
sortedDistIndicies = distances.argsort()
classCount={}
for i in range(k):
voteIlabel = labels[sortedDistIndicies[i]]
classCount[voteIlabel] = classCount.get(voteIlabel,0) + 1
sortedClassCount = sorted(classCount.items(),key=operator.itemgetter(1),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ClassCount[0][0]
在此代码中,计算两个向量点xA和xB之间的距离时使用了欧式距离公式:d=
(
x
A
0
?
x
B
0
)
2
+
(
x
A
1
?
x
B
1
)
2
\sqrt {(xA0-xB0)^2+(xA1-xB1)^2}
(xA0?xB0)2+(xA1?xB1)2
?,在计算完所有点之间的距离后,就可以对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然后,确定前k个距离最小元素所在的主要分类,最后将classCount字典分解为元组列表,然后通过itemgetter方法按照第二个元素的次序对元组进行排序,此处的排序为逆序,最后返回发生频率最高的元素标签。
group,labels = createDataSet()
print(classify0([0,0],group,labels,3))
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B,当然若改变输入[0,0]为其他值,输出结果也会发生改变,如将输入[0,0]改为[1.0,1.1],则输出为A。
三、实验:实现手写识别系统
1.准备数据:将图像转换为测试向量 在该实验当中,我们首先要将书上所提供的实际图像转换为向量,在trainingDigits文件夹中包含了大约2000个例子,每个数字大约有200个样本,在testDigits文件夹中包含了大约900个测试数据。我们要先将一个32×32的二进制图像矩阵转换为1×1024的向量,这样才能使用之前写的分类器来处理数字图像信息。 首先编写img2vector函数,将图像转换为向量:该函数创建1*1024的numpy数组,然后打开给定文件,循环读出文件前32行,并将每行的头32个字符值存储在numpy数组中,最后返回数组。
def img2vector(filename):
returnVect = zeros((1, 1024))
fr = open(filename)
for i in range(32):
lineStr = fr.readline()
for j in range(32):
returnVect[0,32*i+j] = int(lineStr[j])
return returnVect
2.测试算法:使用k-近邻算法识别手写数字 在将数据处理成分类器可识别的格式后,将数据输入到分类器中,检测分类器的执行效果。在该部分测试代码中,还需从os模块中导入listdir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列出给定目类的文件名。
def handwritingClassTest():
hwLabels = []
trainingFileList = listdir('D:/machinelearning/machinelearninginaction/Ch02/trainingDigits')
m = len(trainingFileList)
trainingMat = zeros((m,1024))
for i in range(m):
fileNameStr = trainingFileList[i]
fileStr = fileNameStr.split('.')[0]
classNumStr = int(fileStr.split('_')[0])
hwLabels.append(classNumStr)
trainingMat[i,:] = img2vector('D:/machinelearning/machinelearninginaction/Ch02/trainingDigits/%s' % fileNameStr)
testFileList = listdir('D:/machinelearning/machinelearninginaction/Ch02/testDigits')
errorCount = 0.0
mTest = len(testFileList)
for i in range(mTest):
fileNameStr = testFileList[i]
fileStr = fileNameStr.split('.')[0]
classNumStr = int(fileStr.split('_')[0])
vectorUnderTest = img2vector('D:/machinelearning/machinelearninginaction/Ch02/testDigits/%s' % fileNameStr)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vectorUnderTest,trainingMat,hwLabels,3)
print("the classifier came back with: %d,the real answer is: %d" % (classifierResult,classNumStr))
if(classifierResult != classNumStr):errorCount += 1.0
print("\nthe total number of errors is: %d" % errorCount)
print("\nthe total error rate is: %f" % (errorCount/float(mTest)))
在handwritingClassTest()函数当中,我们先将trainingDigits目录中的文件内容存储在列表中,便可得到目录中含有多少文件,并将其存储在变量m当中。然后创建一个m行1024列的训练矩阵,该矩阵的每行数据存储一个图像。我们从文件名中解析出分类数字,然后将类代码存储在hwLabels向量当中,再使用img2vector函数载入图像,然后对testDigits目录中的文件执行相似操作,不过我们并不将该目录下的文件载入矩阵当中,而是使用classify0函数测试该目录下的每个文件。 测试结果: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错误率为1.1%。改变变量k的值、修改函数handwritingClassTest随机选取训练样本、改变训练样本的数目都会对k-近邻算法的错误率产生影响。 举例:当把k值修改为5后,错误率发生了变化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k-近邻算法的应用。k-近邻算法是分类数据最简单最有效的算法,k-近邻算法是给予实例的学习,在使用算法时我们必须有接近实际数据的训练样本数据。该算法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并且无数据输入假定,但该算法必须保存所有数据集,这样会使用大量的存储空间,空间复杂度高,并且还必须对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计算距离值,因此计算复杂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