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cquisition 用户获取
用户获取,用户拉新,首先要去考虑的其实并不是各种渠道推广引流,而应该是产品上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结合不同阶段用户群体的特征,制定最适合的拉新策略,同时时刻关注各个核心数据指标。
(一)产品角度
1. 简化注册登录流程
- (1)账号强相关产品,由于当前绑定手机为硬性要求,往往可以采用默认手机验证码登录的形式,将注册/登录/绑定流程融合,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同时,可以辅以各个社交账号的引入登入,如常见的微信/微博/QQ授权等。
- (2)对于账号非强相关的产品,则可以采用直接体验,核心功能时注册登录的策略,先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兴趣点,随着体验的深入,自然而然产生注册登录行为,降低转化流失。
登录后,绝大分部分可以通过保存登录状态,除非用户注销,否则下次启动产品,无需再次登录。当然,诸如银行等产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重新登入的验证是必要的。
2. 滞后权限授权
当用户体验相关功能时进行授权,才是一件自然而然,更令用户接受的行为。
3. 用户初次进行产品介绍/操作指引
产品介绍时,适当的页面数量以及优质的内容成为关键,建议最多不超过4屏,否则用户耐心将会降低,甚至产生烦躁的情绪。
(二)运营角度
1. 冷启动期
冷启动期的用户,往往是我们产品的第一批用户,这个阶段,我们关心的点,其实不应该是用户的数量,而应该是用户的质量。 用户能够深入地体验我们的产品,并带来一些意见和反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打磨。
此阶段通过引流后,应及时关注DAU/留存/活跃时长等指标,评估核心用户的反馈,对产品进行打磨。
2. 增长期
产品顺利渡过冷启动期后,将进行飞速的增长期。经过冷启动期产品的打磨,在核心用户群体中通过验证,那么接下来就是大量寻找目标用户群体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便是结合目标群体的普遍特征,比如说二次元/宅男/运动爱好者等等,寻找合适的渠道进行推广引流。比如说市场分发渠道/其他产品推广引流/意见领袖引流/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等等,没有最好的渠道,只有最适合的渠道。
此阶段重点应关注ROI指标,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高质量的用户。
3. 稳定期
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后,由于产品用户群体的不同,产品的用户规模,会达到一个瓶颈水平,很难再持续保持增长了,这个时候产品也经历了前面两个时期的验证,需求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个阶段更多地可以寻找产品是否拥有延展的方向,通过需求的延展,获取更多的用户。
此阶段重点应关注用户的留存指标,寻找合适的时机扩展用户群体。
4. 衰退期
此阶段,用户的获取,应侧重于对于流失用户的召回。
召回流失用户,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出发:
(1)利益驱动召回: 诸如滴滴沉默用户发放优惠券,电商平台发放满减券等等;
(2)社交属性召回: 诸如脉脉提醒某用户对你进行关注等等; (3)产品核心需求召回: 诸如探探多少用户对你右滑表示喜欢你等等; (4)新功能刺激召回:诸如游戏发放新的大版本。
此阶段重点应关注召回率,流失指标,通过用户召回,减缓产品的衰退。
二、Activation 用户激活
Activation激活作为AARRR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千辛万苦从各种渠道获取的目标用户,通过这个阶段,部分用户将被激活,成为产品的真实用户,相应地,也会有部分用户无法被顺利激活,造成流失。
只有有效地激活到来的用户,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发生,不然美观的用户规模数字下,都是一些无法产生效益的“尸体用户”。
用户激活更应该考虑的是用户对于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情况,而不单单时注册情况。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其用户群体/用户角色均有所不同,达成用户激活,都会有对应不同的方法。
(一)单用户产品
单用户产品就是服务于个人用户,没有过多的不同用户之间的接触以及不同角色的产品,举两种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工具类产品,一个是游戏。 最核心的,就是尽可能地降低使用门槛,能够让用户一目了然,舒舒服服地进行操作。
(二)多用户产品
多用户产品,又可以根据用户关系,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一个是熟人产品,另外一个则是陌生人产品。
1、熟人产品
针对熟人产品,是否能够顺利获取熟人关系,是新用户能否被激活的关键。
2、陌生人产品
对于陌生人产品,其关键则为如何为用户匹配用户。
(1)水军策略
水军策略是指投放一定的虚拟用户,用于激活前期,为用户创造需求场景,广泛应用于各种陌生人社交平台/秀场等。
(2)匹配策略
匹配策略则是最常见的一种连接用户与用户的策略,常见的匹配策略有:LBS匹配/用户属性匹配/个性化推荐匹配等,通过为用户匹配或者推荐用户,促成用户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沉浸于产品中,达成用户激活。
(三)多角色产品
多角色产品,要想激活多方用户,不单单需从多方用户,逐个激活用户,同时,在激活各方用户的基础上,需要达成多角色之间的平衡连接。 比如最常见的电商平台,通过首单优惠/商家推荐等,促成用户与商家的首次交易行为。又比如滴滴,一方面通过派单算法,调和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平衡,保证供需的合理化,另一方面,通过乘客与司机两方的补贴,促成订单的产生与完成。
促成用户激活的过程中,有以下核心数据指标需要时刻关注:
- 用户激活率:
用户激活率,也即用户使用核心功能的占比,各个产品的激活定义规则各不相同,每个产品,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激活定义; - 用户激活花费时长:
用户激活花费时长,是指用户从进入产品,到被激活所花费的时间,时间越短,证明激活效果越明显; - DAU/MAU:
DAU/MAU指的是用户日活跃与月活跃的比值,不同类型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基准线,如移动游戏的基准线为20%,工具类APP为40%,比值越大,说明用户对于产品的粘性越强,激活效果越明显; - DAOT:
DAOT指的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使用时长越长,说明用户的粘性越强,但同时需结合其他指标,评估是否产品流程过长导致的时长增加。
三、Retention用户留存
当用户来到我们的产品,被我们所激活,体验了我们的核心功能,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让用户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形成一种信赖与依赖,最终离不开我们的产品。
(一)计算留存情况
目前存在有两种计算方式,来计算产品的次日留存/7天留存/30天留存,评估一个产品的留存情况。
1、改良版第N天计算法
准确地反映新增用户的留存水平,避免特殊场景造成的数据指标影响。
- 次日留存:统计日新增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的用户所占比例(T+2出数据指标);
- 7天留存:统计日新增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时间间隔小于7个自然天然填的用户所占比例(T+8出数据指标);
- 30天留存:统计日新增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时间间隔小于30个自然天然填的用户所占比例(T+31出数据指标)。
2、N天内计算法
清晰、完整地表现所有用户的活跃留存情况。
- 次日留存:统计日活跃用户中,次日再次使用产品的用户占比(T+2出数据指标);
- 7天留存:统计日活跃用户中,往后7天内再次使用产品的用户占比(T+8出数据指标);
- 30天留存:统计日活跃用户中,往后30天内再次使用产品的用户占比(T+8出数据指标)。
(二)制定留存标准
针对留存水平的标准,许多产品/运营人员往往直接套用4-2-1(40%-20%-10%)基准,但其实,每个产品往往因为行业性质的不同,用户的合理使用频次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应该结合自身产品所处的行业、产品形态以及自身产品定位进行考虑。
(三)提升留存水平
1、产品方向
(1)最本质的便是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优化用户体验。 (2)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粘性 如日常活跃功能、用户激励体系、强化用户投入(时间、金钱、内容、情感、社交)
2、运营方向
本质就是挽留与挽回
四、Revenue获取收入
(一)用户群体划分
根据用户付费习惯及消费意识,大致上可以分为免费用户,普通付费用户,优质付费用户,需要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特征提取,并制定获利策略。
(二)变现方式
1、产品及服务变现
产品及服务变现,本质上就是直接建立传统买卖关系,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或解决其问题,从而收取费用获得盈利。 而要想提升产品及服务的变现水平,在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重要点,一是找到免费与付费的平衡,二是用户付费行为引导培养。
(1)找到免费与付费的平衡
首先要明确用户的预期,免费地满足用户的预期,对于预期之外的体验,进行收费。
(2)用户付费行为引导培养
养用户付费行为习惯,可以运用上瘾模型及激励策略。上瘾模型的本质便是让把用户的某些行为,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广泛应用于用户习惯的培养。
2、流量变现
(三)评估变现效果
在产品项目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指标去量化评估变现效果。 1、LTV: 客户终生价值,是指公司从用户所有的互动中所得到的全部经济收益的总和。简单地讲,就是用户来到我们的产品,直到最终离开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够获取的总收益。
2、用户付费率: 付费用户群体在活跃用户群体中所占规模比例,一旦用户产生付费行为,便成为付费用户;这个指标往往用来衡量产品的付费模块是否能够真正触达用户需求。
3、二次付费率: 付费用户群体中,产生过二次及以上付费行为的用户所占规模比例,通过观察二次付费率指标,可以评估产品付费模块是否对用户产生正向价值,付费体验是否良好。
4、ARPU及ARRPU: ARPU是指平均每用户收入,ARRPU是指平均每活跃用户收入,通常情况下,按月份维度进行统计。这两个指标,可以评估不同渠道的用户质量,不同时期的用户付费情况。
五、Refer用户传播
(一)定义
自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无需借助过多外力,产品自身激发用户间的自发传播。
(二)优势
(三)提升产品的自传播水平
1、传播基础 传播基础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产品要靠谱,二是传播分享手段要便捷。 2、自主传播 3、传播转化
(四)评估自传播水平
如何去关注我们的自传播水平,主要可以关注K因子这个指标。K因子由传播数量和转化率组成。
K = (每个用户向他的朋友们发出的邀请的数量)* (接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 从整体上看,K值的高低,直接体现自传播结果水平,当K值大于1时,将激发自传播巨大的力量,K值越大,力量越强。而若K值小于1,那么传播水平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
K因子的把控,有助于我们评估整体的传播结果,但日常的运营过程,更应该去分析其两个影响因子的水平,针对性去提升两个模块的水平,从而最终实现用户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