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即将于12月4-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将聚焦如何构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如何在相互依存的全球数字时代弥合数字鸿沟等一系列问题。论坛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国家或地区的多学科、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共话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方面的模式、路径和机制,研讨应对人工智能在算法公平、数字公平、技术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在论坛召开之前,今天先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并回顾即将参会的这些重磅嘉宾此前关于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精彩发言! 在全球科技竞争浪潮之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技术层面的突破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治理层面遇到的挑战却日益加剧。算法安全导致应用风险,黑箱模型导致算法不透明,数据歧视导致智能决策偏见,系统决策复杂导致责任事故主体难以界定,数据滥用导致隐私泄露风险,遑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就业替代、社会公平、数字鸿沟等社会系统层面的风险。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痛点和难点,积极构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潜力和优势,有效应对其引发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姚期智: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就技术本身而言,人工智能有自己的发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第一,如何保证算法的稳健性。在人脸识别技术上,AI已经可以做的比人类好了,但他们的稳定性和人类相比仍有差距。第二,AI算法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在环境、医药、教育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我们对于AI的依赖会越来越高。如何判定一个算法被大众接受,广泛使用,需要满足一些标准。第三,超级AI已经来了吗?究竟如何去理解一般AI和超级AI,这是我们需要在概念上突破的,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