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
1 概念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 ,对样本 或指标 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本,要求能合理地按照各自的特性来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即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 聚类分析----无监督学习方法
- 聚类是为了更好地分类
2 两种类型
在实际问题中,收集n个样本,对每一个样本测量p个指标/变量:
Q型聚类
- 根据p个指标对n个样本进行分类
- 如:根据多项经济指标(指标)对不同的地区(样本)进行分类
R型聚类
- 根据n个样本对p个指标进行分类
- 如:根据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样本)对多项经济指标(指标)进行分类
【注: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实践中人们更感兴趣的通常是Q型聚类 】
3 相似性度量
3.1 样本间的相似性度量
【注:最常用的是闵氏距离中的欧氏距离 ,需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相同量纲的变量,然后再计算距离】
3.2 指标间的相似性度量
【注:最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协方差) 】
3.3 类间的相似性度量
- 最短距离法
- 以两类中距离最近的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作为类间距离
- 最长距离法
- 以两类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作为类间距离
- 重心法
- 以两类变量均值之间的距离作为类间距离
- 类平均法
- 以两类样本两两之间距离的平均数作为类间距离
- 离差平方和法
- 先将n个样本各自归成一类,然后每次减少一类,随着类与类的不断聚合,类内离差平方和必然不断增大,选择使离差平方和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直到所有的样本归为一类为止
【注:最常用的是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 】
4 系统聚类法
4.1 基本思想
逐步将距离近的类合并在一起
先将所有n个样本看成不同的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再从这n-1类中找到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样本被合为一类
【这种系统归类过程与计算类和类之间的距离有关,采用不同的距离定义。有可能得出不同的聚类结果】
4.2 步骤
4.3 最短距离法
若使用最短距离法来测量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即称其为系统聚类法中的最短距离法
4.4 类平均法
4.5 离差平方和法
4.6 优缺点
- 优点:
- 事先不需要确定要分多少类
- 聚类过程一层层进行,最后得出所有可能的类别结果,研究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后需要的类别
- 该方法可以绘制出树状聚类图,方便使用者直观选择类别
- 缺点:
- 计算量较大,对大批量数据的聚类效率不高
- 当每个观测值被归属在某一类中,纵使后来发现不恰当,也不会被重新归属
5 SPSS系统聚类法实例
6 Matlab系统聚类法实例
-
R型聚类分析 %% I.R型聚类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对多项指标进行分类-->从10个指标中选定了6个分析指标】
clc,clear
close all
a=load('gj.txt') % 读取导入纯文本文件gj.txt
b=zscore(a) % 数据标准化
r=corrcoef(b) %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 % 另外一种计算距离方法
% d=tril(1-r)
% d=nonzeros(d)'
d=pdist(b','correlation') % 计算相关系数导出的距离
z=linkage(d,'average') % 按类平均法聚类
h=dendrogram(z) % 画聚类图
set(h,'color','k','LineWidth',1.3) % 把聚类图线的颜色改成黑色,线宽加粗
T=cluster(z,'maxclust',6) % 把变量划分成6类
for i=1:6
tm=find(T==i) % 求第i类的对象
tm=reshape(tm,1,length(tm)) % 变成行向量
fprintf('第%d类的有%s\n',i,int2str(tm)) % 显示分类结果
end
-
Q型聚类分析 %% II.Q型聚类分析【根据多项指标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从6个分析指标对30个地区进行聚类分析】
clc,clear
close all
load gj.txt % 读取导入数据矩阵
gj(:,[3:6])=[] % 删除数据矩阵的第3~6列,即使用变量1,2,7,8,9,10【6项指标】
gj=zscore(gj) % 数据标准化
y=pdist(gj) % 求对象间的欧氏距离,每行是一个对象
z=linkage(y,'average') % 按类平均法聚类
h=dendrogram(z) % 画聚类图
set(h,'color','k','LineWidth',1.3) % 把聚类图线的颜色改成黑色,线宽加粗
for k=3:5
fprintf('划分成%d类的结果如下:\n',k)
T=cluster(z,'maxclust',k) % 把样本点划分成k类
for i=1:k
tm=find(T==i) % 求第i类的对象
tm=reshape(tm,1,length(tm)) % 变成行向量
fprintf('第%d类的有%s\n',i,int2str(tm)) % 显示分类结果
end
if k==5
break
end
fprintf('**************************************************\n')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