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来自《老饼讲解神经网络》:bp.bbbdata.com
关于《老饼讲解神经网络》:
本网结构化讲解神经网络的知识,原理和代码。
重现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算法,是学习神经网络的好助手。?
目录
一、入门原理解说
01.?基于Kohonen规则的聚类算法??
02.??SOM聚类的思想??
03.??SOM神经网络的拓扑图??
04.??SOM的模型表达式??
编后语??
二、SOM-代码重写(单样本训练)
01.?代码结构说明??
02.?代码运行结果解说
03.?具体代码
SOM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Feature?Map)是Kohonen在1981年提出的一种用于聚类的神经网络,是神经网络家族中经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员。
本篇第一节先聚焦于讲清SOM是个什么东西,解决什么问题,思路是什么,有什么特性, 第二节则扒取matlab的源码,自写《SOM-单样本训练算法》,即用自己的代码逻辑重现matlab工具箱的效果。
??笔者语??
SOM不是一个困难的算法,但要讲清SOM,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笔者曾想一张文章讲完SOM,左揉右捏,后来发现,这鬼东西,越图快越不行。
为什么SOM必须慢慢讲述,主要是因为SOM的思想经历了三阶段:
??Kohonen规则??
-->
??单样本训练??
-->
??批量样本训练??
想直接讲述批量样本训练根本讲不了。
谨此,希望读者也不要图快,一步一步来。
?
一、入门原理解说
??01.?基于Kohonen规则的聚类算法??
??聚类问题??
口语描述:假设数据是一团团的,我们希望找出这些一团团数据的中心点(聚类中心),样本离哪个聚类中心最近,就将样本判为该聚类中心。
???基于Kohonen规则的聚类方法??
kohonen规则聚类很简单,
先随机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点,
然后每次选出一个样本,将离它最近的聚类点往它移动,使该聚类点更靠近它,如此反复m次。
更新法则如下:
其中,???????????????????????????????????????
:离样本最近的聚类中心点。
?:?学习率。?????????????????????????????
???kohonen规则的有效性??
kohonen规则虽然简单,然而它却是行之有效的。
且看一个Demo:
平面中有四簇数据,
我们先随机初始化5个聚类中心点,
然后使用Kohonen规则调整聚类中心点的位置,
?
可以看到,经过一定步数后,聚类中心点移到了四类数据的中心位置附近。
Demo代码:
% Kohonen聚类规则
rand('seed',70);
%------------生成样本数据-------------
dataC = [2.5,2.5;7.5,2.5;2.5,7.5;7.5,7.5]; % 生成四个样本中心
sn = 40; % 样本个数
X = rand(sn,2)+dataC(mod(1:sn,4)+1,:); % 随机生成样本点
% -----------初始化聚类中心点--------------
kn = 5; % 聚类中心点个数
C = rand(kn,2)*10; % 随机生成聚类中心
C0 = C; % 备份聚类中心点的初始值
% -----------使用样本训练聚类中心点-----------
lr = 0.1; % 学习率
for t = 1:50
for i = 1:sn
cur_x = X(i,:); % 提取一个样本
dist = sum((repmat(cur_x,kn,1) - C).^2,2); % 计算样本到各个聚类中心点的距离
[~,idx] = min(dist); % 找出最近的聚类中心点
C(idx,:) = C(idx,:) + lr*(cur_x - C(idx,:)); % 将该聚类中心点往样本靠近
end
end
% ----------画图------------------------
subplot(1,2,1)
plot(X(:,1),X(:,2),'*');
hold on
plot(C0(:,1),C0(:,2),'or','MarkerFaceColor','g');
subplot(1,2,2)
plot(X(:,1),X(:,2),'*');
hold on
plot(C(:,1),C(:,2),'or','MarkerFaceColor','g');
??02.??SOM聚类的思想??
SOM是Kohonen规则的改进,
它在更新离样本最近的聚类中心点P的的时候,会把P的邻近聚类中心点也一起更新。
请注意,初学者很容易误会,以为SOM所指的邻近聚类点就是目标聚类点附近的聚类点,其实不是,SOM对“邻近聚类点”有自己的定义。
??SOM聚类点的距离与邻近聚类点??
SOM是先引入一个拓扑结构,把所有聚类点连结在一起,然后籍此来定义距离。
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三维的,等等,最常用是二维
例如最常用的二维六边形拓扑结构:
距离的定义
在SOM中,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指在引入的拓扑结构中,这两点之间的最小边数。
邻近聚类点
点P的邻近聚类点是指与P的最小连结边数小于某个阈值的聚类点。
例如,
当邻域距离阈值为1时,点P的邻近聚类点,是与点P直接连接的点。????
当邻域距离阈值为2时,则是到达点P不超过2条边的聚类点。????????????????
当邻域距离阈值为k时,就是指经过m(m<=k)条边可达点P的聚类点。
??SOM的更新方法??
SOM更新的方法与上面所说的Kohonen规则思想是一样的, 不同点在于,SOM在更新离样本最近的聚类中心点P的的时候,会把P的邻近聚类中心点也一起更新 ????
更细节的,有以下三点:
1、更新邻近聚类点: ?更新样本最近点P的同时,P的邻近聚类点也一起更新,(P的学习率要比邻近聚类点更大一些)。
??
?
2、增加学习率的收缩机制:
随着更新步数,学习率越来越小。
?
?
3、邻近距离收缩机制:
随着更新步数,邻近距离阈值越来越小,渐渐的,只有目标点及其邻边聚类点。?
比起纯粹的Kohonen规则,虽然改动不大,在代码编写上,却要复杂很多。 复杂是因为要初始化拓扑结构,获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矩阵(这里说的距离是上面所说的边数),以便在更新时获取邻近聚类点。
???说?明??
●??以上的更新方法来自matlab老版本的单样本训练算法(learnsom)。 ●??matlab新版本已采用了批量更新算法(learnsomb)。????????????? 两种方法的细节,我们都另起文章细讲,并扒出源码,重现matlab的实现逻辑。????????
??????
?
??03.??SOM神经网络的拓扑图??
??网络拓扑图??
SOM神经网络是典型的三层神经网络, 拓扑图如下: ?
第一层是输入层 第二层是隐层,
隐层有多少个隐节点,就代表有多少个聚类中心点?(?聚类中心点的位置就是该隐节点与输入的连接权重?)?。
第三层是输出层
输出层是one-hot格式(即[0?0?0?1]这样的格式),
它的节点与隐层节点个数一致,
它的值由隐层节点竞争得到,?即隐层节点哪个值最大,对应的输出节点就为1,其余为0。
??带隐层拓扑的网络拓扑图??
往往还会把隐层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一起画上, ?
则SOM的网络拓扑图会如下:
?
PASS:输出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对于最终模型的应用上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它只是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
??04.??SOM的模型表达式??
SOM的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
●??dist?为x和W的欧氏距离
例如,2输出3隐节点时,
,
则:
●??compet?为竞争函数,
它将向量最大的值置为1,其实置0
例如,compet([?2?5?3?])?=?[?0?1?0?]??
SOM模型输出的计算,简单来说,就是x离W哪行最近,就为1,其余为0.
背后意义就是离哪个聚类中心点近,就判为哪个聚类点。
??编后语??
本文我们先大概摸清SOM神经网络是什么,
它的思路其实并不复杂,只是Kohonen的基础上,在隐节点引入了一个拓扑结构来定义邻域
由于我们往往看到的基本都是带隐节点拓扑结构的网络拓扑图,很容易产生误会,以为隐层节点间相互连接,
其实隐节点的拓扑图只在训练阶段用于获取邻域节点,与最终的模型并没有任何关系。
在接下来的文章,我们把SOM的代码按matlab内部逻辑实现后,我们将更清晰SOM算法的具体细节与算法流程。
二、SOM-代码重写(单样本训练)
本文是笔者细扒matlab2009b神经网络工具箱newsom的源码,
在源码的基础上去除冗余代码,重现的简版newsom代码,代码与newsom的结果完全一致。 通过本代码的学习,可以完全细节的了解SOM单样本训练的实现逻辑。
??01.?代码结构说明??
代码主要包含了三个函数:???testSomNet??????trainSomNet??????predictSomNet??
testSomNet:??测试用例主函数,直接运行时就是执行该函数。
1、数据生成:随机生成一组训练数据,
2、用自写的函数训练一个SOM网络,与预测结果。
3、使用工具箱训练一个SOM网络。
4、比较自写函数与工具箱训练结果是否一致(权重、训练误差的比较)
trainSomNet:网络训练主函数,用于训练一个SOM神经网络。
单样本训练方式,训练一个SOM神经网络
predictSomNet: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预测。
传入需要预测的X,与网络的权重矩阵,即可得到预测结果。
02.?代码运行结果解说
运行代码后,得到预测结果与对比结果,如下:
?
?
从中可以看到,自写代码与工具箱的逻辑一致。
03.?具体代码
matlab2009b亲测已跑通:
%------------测试DEMO函数------------------
function testSomNet()
%本代码来自bp.bbbdata.com
%本代码模仿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newsom神经网络,用于训练《SOM神经网络》,
%本代码扒自matlab2009b,使用的是旧版newsom单样本训练算法,在新版matlab中不再使用。
%代码主旨用于教学,供大家学习理解newsom神经网络原理
% ---------数据生成与参数预设-------------
% 数据生成
rand('seed',70);
X = [rand(1,400)*2; rand(1,400)]; % 生成样本
test_x = [0.5 0.6;0.5 0.6]; % 测试样本
epochs = 10; % 训练步数
dimensions = [4 3]; % 输出节点拓扑维度
%---------调用自写函数进行训练--------------
rand('seed',70);
w = trainSomNet(X,dimensions,epochs);
py = find(predictSomNet(w,test_x))
% -----调用工具箱,与工具箱的结果比较------
% 调用工具箱进行训练
rand('seed',70);
Xr = [min(X,[],2),max(X,[],2)];
net = newsom(Xr,dimensions);
net.trainParam.epochs = epochs;
net = train(net,X);
% 工具箱的结果
pyByTool = find(sim(net,test_x))
w_tools = net.IW{1};
% 与工具箱的差异
maxECompareNet = max([max(abs(w(:)-w_tools(:))),max(abs(pyByTool(:)-py(:)))]);
disp(['自写代码与工具箱权重阈值的最大差异:',num2str(maxECompareNet)])
end
% -----------SOM的训练函数----------------------
function w = trainSomNet(X,dimensions,epochs)
[xn,sn] = size(X); % 输入个数,样本个数
hn = prod(dimensions); % 隐节点个数
% ----生成隐节点拓扑结构并计算矩阵矩阵-----------
pos = hextop(dimensions); % 生成隐节点拓扑结构
d = linkdist(pos); % 隐节点拓扑结构距离矩阵
% --------参数设置--------------
order_steps = 1000; % 收缩步数阈值
order_lr = 0.9; % 初始学习率
tune_lr = 0.02; % 学习率收缩阈值
nd_max = max(max(d)); % 初始邻域距离
tune_nd = 1 ; % 邻域距离收缩阈值
%-----初始化w:取每个输入的中心点-------------------
x_mid = (min(X,[],2)+max(X,[],2))/2; % 计算输入的中心点
w = repmat(x_mid',hn,1); % 初始化w
% ---------训练-----------------------------
step = 0;
for epoch=1:epochs
for i=1:sn
idx = fix(rand*sn) + 1; % 随机选择一个样本
cur_x = X(:,idx); % 当前选择的样本
if (step < order_steps) % 小于order_steps时,线性收缩学习率与邻域
percent = 1 - step/order_steps;
nd = 1.00001 + (nd_max-1) * percent;
lr = tune_lr + (order_lr-tune_lr) * percent;
else % >=order_steps时,幂收缩学习率,邻域则不再变化
nd = tune_nd + 0.00001;
lr = tune_lr * order_steps/step;
end
a = predictSomNet(w,cur_x); % 网络的预测值
lr_a = lr * 0.5*(a + (d < nd)*a); % 计算邻域内的节点学习率
% 计算dw
dw = zeros(hn,xn);
dw = dw +repmat(lr_a,1,xn) .* (repmat(cur_x',hn,1)-w);
% 更新w
w = w + dw;
step = step + 1;
end
end
end
% --------SOM的预测函数---------------
function y = predictSomNet(w,X)
% 计算隐节点激活值
z = zeros(size(w,1),size(X,2));
for i= 1: size(X,2)
cur_x = X(:,i);
z(:,i) = -sum((repmat(cur_x',size(w,1),1)-w).^ 2,2) .^ 0.5;
end
% 通过隐节点竞争得到输出
[~,idx] = max(z);% 找出最大值
y = z*0;
y(idx+ size(y,1)*(0:size(y,2)-1)) = 1;
end
注意:本代码是matlab旧版本神经网络工具箱som代码的逻辑,在新版本上与newsom结果会不一致。
?
相关文章
?《BP神经网络梯度推导》
??????《BP神经网络提取的数学表达式》
《一个BP的完整建模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