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 购物 网址 头条 软件 日历 阅读 图书馆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人工智能 -> MMDetection理解 -> 正文阅读

[人工智能]MMDetection理解

1. Model整体构建流程和思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训练核心组件

1.1.1 Backbone

  • 功能特征提取
  • 常用的Backbone:ResNet 系列、ResNetV1d 系列和 Res2Net 系列
  • 典型用法
# 骨架的预训练权重路径
pretrained='torchvision://resnet50',
backbone=dict(
   type='ResNet', # 骨架类名,后面的参数都是该类的初始化参数
   depth=50,
   num_stages=4,
   out_indices=(0, 1, 2, 3),
   frozen_stages=1,
   norm_cfg=dict(type='BN', requires_grad=True), 
   norm_eval=True,
   style='pytorch'),
  • 支持的Backbon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 Neck

  • 功能
    • 是 backbone 和 head 的连接层
    • 主要负责对 backbone 的特征进行高效融合和增强,能够对输入的单尺度或者多尺度特征进行融合、增强输出等
  • 常用的Neck:FPN
  • 典型用法
neck=dict(
    type='FPN',
    in_channels=[256, 512, 1024, 2048], # 骨架多尺度特征图输出通道
    out_channels=256, # 增强后通道输出
    num_outs=5), # 输出num_outs个多尺度特征图
  • 支持的Neck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3 Head

  • 功能
    • 负责分类、框和点的回归
    • 在网络构建方面,理解目标检测算法主要是要理解 head 模块
  • 常用的Head:每个算法都包括一个独立的 head
  • 常用的Head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4 Enhance

  • 功能
    • enhance 是即插即用、能够对特征进行增强的模块
    • 其具体代码可以通过 dict 形式注册到 backbone、neck 和 head 中,非常方便
  • 常用的enhance模块: SPP、ASPP、RFB、Dropout、Dropblock、DCN 和各种注意力模块 SeNet、Non_Local、CBA 等
  • 支持的Enhanc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5 BBox Assigner

  • 功能
    • 正负样本属性分配模块作用是进行正负样本定义或者正负样本分配(可能也包括忽略样本定义),正样本就是常说的前景样本(可以是任何类别),负样本就是背景样本。
    • 因为目标检测是一个同时进行分类和回归的问题,对于分类场景必然需要确定正负样本,否则无法训练。
    • 该模块至关重要,不同的正负样本分配策略会带来显著的性能差异,目前大部分目标检测算法都会对这个部分进行改进。
  • 支持的BBox Assign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6 BBox Sampler

  • 功能
    • 在确定每个样本的正负属性后,可能还需要进行样本平衡操作。
    • 本模块作用是对前面定义的正负样本不平衡进行采样,力争克服该问题。
    • 一般在目标检测中 gt bbox 都是非常少的,所以正负样本比是远远小于 1 的。
    • 而基于机器学习观点:在数据极度不平衡情况下进行分类会出现预测倾向于样本多的类别,出现过拟合,为了克服该问题,适当的正负样本采样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典型采样策略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7 BBox Encoder

  • 功能
    • 为了更好的收敛和平衡多个 loss,具体解决办法非常多,而 bbox 编解码策略也算其中一个,bbox 编码阶段对应的是对正样本的 gt bbox 采用某种编码变换(反操作就是 bbox 解码)
    • 最简单的编码是对 gt bbox 除以图片宽高进行归一化以平衡分类和回归分支,一些典型的编解码策略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8 Loss

  • 功能:
    • Loss 通常都分为分类和回归 loss,其对网络 head 输出的预测值和 bbox encoder 得到的 targets 进行梯度下降迭代训练。
    • loss 的设计也是各大算法重点改进对象,常用的 loss 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9 Training tricks

  • 训练技巧非常多,常说的调参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在设置这部分超参。这部分内容比较杂乱,很难做到完全统一,目前主流的 tricks 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整体抽象

2.1 流程抽象

  • 整体训练和测试抽象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1 Pipeline

  • Pipeline 实际上由一系列按照插入顺序运行的数据处理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完成某个特定功能,例如 Resize,因为其流式顺序运行特性,故叫做 Pipelin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训练流程 Pipeline,每个类都接收字典输入,输出也是字典,顺序执行,其中绿色表示该类运行后新增字段,橙色表示对该字段可能会进行修改。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不同算法的 Pipeline 都可以划分为如下部分:
    • 图片和标签加载,通常用的类是 LoadImageFromFile 和 LoadAnnotations
    • 数据前处理,例如统一 Resize
    • 数据增强,典型的例如各种图片几何变换等,这部分是训练流程特有,测试阶段一般不采用(多尺度测试采用其他实现方式)
    • 数据收集,例如 Collect

2.2.2 DataParallel

  • 在 MMDetection 中 DataLoader 输出的内容不是 pytorch 能处理的标准格式,还包括了 DataContainer 对象,该对象的作用是包装不同类型的对象使之能按需组成 batch。
  • 在目标检测中,每张图片 gt bbox 个数是不一样的,如果想组成 batch tensor,要么你设置最大长度,要么你自己想办法组成 batch。而考虑到内存和效率,MMDetection 通过引入 DataContainer 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 pytorch 无法解析 DataContainer 对象,故需要在 MMDetection 中自行处理。
  • MMDetection 选择了一种比较优雅的实现方式:MMDataParallel 和 MMDistributedDataParallel。具体来说,这两个类相比 PyTorch 自带的 DataParallel 和 DistributedDataParallel 区别是:
    • 可以处理 DataContainer 对象
    • 额外实现了 train_step() 和 val_step() 两个函数,可以被 Runner 调用

2.2.3 Runner和Hooks

  • 对于任何一个目标检测算法,都需要包括优化器、学习率设置、权重保存等等组件才能构成完整训练流程,而这些组件是通用的。为了方便 OpenMMLab 体系下的所有框架复用,在 MMCV 框架中引入了 Runner 类来统一管理训练和验证流程,并且通过 Hooks 机制以一种非常灵活、解耦的方式来实现丰富扩展功能。
  • Runner 封装了 OpenMMLab 体系下各个框架的训练和验证详细流程,其负责管理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预定义回调函数,用户可以插入定制化 Hook ,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需求。下面列出了在 MMDetection 几个非常重要的 hook 以及其作用的生命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代码抽象

2.2.1 训练和测试整体代码抽象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训练代码
#=================== mmdet/apis/train.py ==================
# 1.初始化 data_loaders ,内部会初始化 GroupSampler
data_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

# 2.基于是否使用分布式训练,初始化对应的 DataParallel
if distributed:
  model = MMDistributedDataParallel(...)
else:
  model = MMDataParallel(...)

# 3.初始化 runner
runner = EpochBasedRunner(...)

# 4.注册必备 hook
runner.register_training_hooks(cfg.lr_config, optimizer_config,
                               cfg.checkpoint_config, cfg.log_config,
                               cfg.get('momentum_config', None))

# 5.如果需要 val,则还需要注册 EvalHook           
runner.register_hook(eval_hook(val_dataloader, **eval_cfg))

# 6.注册用户自定义 hook
runner.register_hook(hook, priority=priority)

# 7.权重恢复和加载
if cfg.resume_from:
    runner.resume(cfg.resume_from)
elif cfg.load_from:
    runner.load_checkpoint(cfg.load_from)

# 8.运行,开始训练
runner.run(data_loaders, cfg.workflow, cfg.total_epochs)

2.2.2 Runner 训练和验证代码抽象

  • runner 对象内部的 run 方式是一个通用方法,可以运行任何 workflow,目前常用的主要是 train 和 val。
    • 当配置为:workflow = [(‘train’, 1)],表示仅仅进行 train workflow,也就是迭代训练
    • 当配置为:workflow = [(‘train’, n),(‘val’, 1)],表示先进行 n 个 epoch 的训练,然后再进行1个 epoch 的验证,然后循环往复,如果写成 [(‘val’, 1),(‘train’, n)] 表示先进行验证,然后才开始训练
  • 当进入对应的 workflow,则会调用 runner 里面的 train() 或者 val(),表示进行一次 epoch 迭代。其代码也非常简单,如下所示:
def train(self, data_loader, **kwargs):
    self.model.train()
    self.mode = 'train'
    self.data_loader = data_loader
    self.call_hook('before_train_epoch')
    for i, data_batch in enumerate(self.data_loader):
        self.call_hook('before_train_iter')
        self.run_iter(data_batch, train_mode=True)
        self.call_hook('after_train_iter')

    self.call_hook('after_train_epoch')


def val(self, data_loader, **kwargs):
    self.model.eval()
    self.mode = 'val'
    self.data_loader = data_loader
    self.call_hook('before_val_epoch')
    for i, data_batch in enumerate(self.data_loader):
        self.call_hook('before_val_iter')
        with torch.no_grad():
            self.run_iter(data_batch, train_mode=False)
        self.call_hook('after_val_iter')
    self.call_hook('after_val_epoch') # will call all the registered hooks
  • 核心函数实际上是 self.run_iter(),如下:
def run_iter(self, data_batch, train_mode, **kwargs):
    if train_mode:
        # 对于每次迭代,最终是调用如下函数
        outputs = self.model.train_step(data_batch,...)
    else:
        # 对于每次迭代,最终是调用如下函数
        outputs = self.model.val_step(data_batch,...)

    if 'log_vars' in outputs:
        self.log_buffer.update(outputs['log_vars'],...)
    self.outputs = outputs
  • 上述 self.call_hook() 表示在不同生命周期调用所有已经注册进去的 hook,而字符串参数表示对应的生命周期。以 OptimizerHook 为例,其执行反向传播、梯度裁剪和参数更新等核心训练功能:
@HOOKS.register_module()
class OptimizerHook(Hook):

    def __init__(self, grad_clip=None):
        self.grad_clip = grad_clip

    def after_train_iter(self, runner):
        runner.optimizer.zero_grad()
        runner.outputs['loss'].backward()
        if self.grad_clip is not None:
            grad_norm = self.clip_grads(runner.model.parameters())
        runner.optimizer.step()
  • 可以发现 OptimizerHook 注册到的生命周期是 after_train_iter,故在每次 train() 里面运行到 self.call_hook(‘after_train_iter’) 时候就会被调用,其他 hook 也是同样运行逻辑。

2.2.3 Model 训练和测试代码抽象

  • 训练和验证的时候实际上调用了 model 内部的 train_step 和 val_step 函数,理解了两个函数调用流程就理解了 MMDetection 训练和测试流程。
  • 由于 model 对象会被 DataParallel 类包裹,故实际上上此时的 model,是指的 MMDataParallel 或者 MMDistributedDataParallel。以非分布式 train_step 流程为例,其内部完成调用流程图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调用 model 中的 train_step
#=================== mmdet/models/detectors/base.py/BaseDetector ==================
def train_step(self, data, optimizer):
    # 调用本类自身的 forward 方法
    losses = self(**data)
    # 解析 loss
    loss, log_vars = self._parse_losses(losses)
    # 返回字典对象
    outputs = dict(
        loss=loss, log_vars=log_vars, num_samples=len(data['img_metas']))
    return outputs

def forward(self, img, img_metas, return_loss=True, **kwargs):
    if return_loss:
        # 训练模式
        return self.forward_train(img, img_metas, **kwargs)  # 在各种算法子类中实现
    else:
        # 测试模式
        return self.forward_test(img, img_metas, **kwargs)   # 在各种算法子类中实现
  • forward_train 和 forward_test 需要在不同的算法子类中实现,输出是 Loss 或者 预测结果
  • 目前提供了两个具体子类,TwoStageDetector 和 SingleStageDetector ,用于实现 two-stage 和 single-stage 算法。
  • 对于 TwoStageDetector 而言,其核心逻辑是:
#============= mmdet/models/detectors/two_stage.py/TwoStageDetector ============
def forward_train(...):
    # 先进行 backbone+neck 的特征提取
    x = self.extract_feat(img)
    losses = dict()
    # RPN forward and loss
    if self.with_rpn:
        # 训练 RPN
        proposal_cfg = self.train_cfg.get('rpn_proposal',
                                          self.test_cfg.rpn)
        # 主要是调用 rpn_head 内部的 forward_train 方法
        rpn_losses, proposal_list = self.rpn_head.forward_train(x,...)
        losses.update(rpn_losses)
    else:
        proposal_list = proposals
    # 第二阶段,主要是调用 roi_head 内部的 forward_train 方法
    roi_losses = self.roi_head.forward_train(x, ...)
    losses.update(roi_losses)
    return losses
  • 对于 SingleStageDetector 而言,其核心逻辑是:
#============= mmdet/models/detectors/single_stage.py/SingleStageDetector ============
def forward_train(...):
    super(SingleStageDetector, self).forward_train(img, img_metas)
    # 先进行 backbone+neck 的特征提取
    x = self.extract_feat(img)
    # 主要是调用 bbox_head 内部的 forward_train 方法
    losses = self.bbox_head.forward_train(x, ...)
    return losses

2.2.4 测试流程

  • 由于没有 runner 对象,测试流程简单很多,下面简要概述:
    • 调用 MMDataParallel 或 MMDistributedDataParallel 中的 forward 方法
    • 调用 base.py 中的 forward 方法
    • 调用 base.py 中的 self.forward_test 方法
    • 如果是单尺度测试,则会调用 TwoStageDetector 或 SingleStageDetector 中的 simple_test 方法,如果是多尺度测试,则调用 aug_test 方法
    • 最终调用的是每个具体算法 Head 模块的 simple_test 或者 aug_test 方法

3. Head 流程

3.1 Head 模块整体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目前 MMDetection 中 Head 模块主要是按照 stage 来划分,主要包括两个 package: dense_heads 和 roi_heads , 分别对应 two-stage 算法中的第一和第二个 stage 模块,如果是 one-stage 算法则仅仅有 dense_heads 而已。

3.1.1 Anchor-based与Anchor-free的本质区别 (分类方法)

3.1.1.1 本质区别 (分类方法 IoU v.s. SSC)

3.1.1.2 Anchor-based

  • 代表算法:Faster R-CNN、SSD、RetinaNet、YoloV2/V3等
  • 方法分类
    • two-stage
      • Faster R-CNN:由一个单独的区域建议网络(RPN: region proposal network)和一个区域预测网络(R-CNN: region proposal network)组成
    • one-stage:2
      • 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 Anchor是什么?
    • 就是事先通过手工或聚类方法设定好的具有不同尺寸、宽高比方框。这些方框覆盖了整张图像,目的是为了防止漏检。
    •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根据anchor与ground truth的IoU(交并比)损失对anchor的长宽以及位置进行回归,使其越来越接近ground truth,在回归的同时预测anchor的类别,最终输出这些回归分类好的anchors。
    • two-stage方法要筛选和优化的anchors数量要远超one-stage方法,筛选步骤较为严谨,所以耗费时间要久一些,但是精度要高一些。在常用的检测基准上,SOTA的方法一般都是anchor-based的。

3.1.1.3 Anchor-free

  • 代表算法:CornerNet、ExtremeNet、CenterNet、FCOS, YoloV1等
  • 方法分类:
    • keypoint-based
    • center-based

3.1.1.4 本质区别分析

  • 区别1分类子任务,即定义(或选取)正负样本的方法
  • 区别2回归子任务,即从锚定箱(anchor box)或锚定点(anchor point)开始的回归
3.1.1.4.1 分类子任务 (确定正负样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图中1为正,0为负
- 蓝色框: 真实值( ground-truth)
- 红色框:anchor box (锚框)
- 红色点:anchor point (锚点)
- RetinaNet:使用IoU同时在spatial and scale dimension选择正样本(1)
- 选择与groundTruth的IoU>=0.5(positive threshold)的初设anchor为正样本1,IOU<(negative threshold)的为负样本0,其他忽略,其中的两个threshold都是我们人为拟定的,对训练样本中所有的检测目标都适用,如图(a)所示。
- IoU来定义正负样本的方式会导致小尺寸物体的正样本数量相对大尺寸物体正样本数量偏少,进而对小样本检测性能不高。
- 模型对这种人为拟定的超参(positive/negative threshold)敏感。
- FCOS:首先在spatial dimension发现候选正样本(?),然后在scale dimension选择最后的正样本(1
- FCOS没有默认anchor box,而是默认anchor point,如图(b)所示。
- FCOS有两步骤,首先是Spatial Constraint,如果默认point在目标内即预设为?,在目标外预设为0;然后是Scale Constarint(这部分细节这就不提了,可在FCOS论文中找到),大意是如果在这层feature map里需要regress的值 minumun value<(regress value)<maxinum value则设置该点为正样本,如果超出maximun value或小于minumun value则为负样本。
- 这一步是为了让不同层的(FPN中)feature map来处理不同大小的目标的regress。大的feature map处理小样本,小的feature map处理大样本。这也是FCOS能比Retina获得更多正样本的原因。

3.1.1.4.2 回归子任务 (回归目标的位置)
  • 在分类任务中,正负样本已经确定,在本任务中,从正样本处回归目标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蓝色点: 目标的中心,真实值( ground-truth)
  • 蓝色框: 目标的边界,真实值( ground-truth)
  • 红色框:anchor box的边界
  • 红色点:anchor box的中心(anchor point)
  • RetinaNet回归:从anchor box回归,输出anchor box与object box间的四个偏移量 (offsets: Δ x , Δ y , Δ w , Δ h \Delta x, \Delta y, \Delta w, \Delta h Δx,Δy,Δw,Δh)
  • FCOS回归:从anchor point 回归,输出anchor point到object边界框的四个距离值 (distances: l e f t , r i g h t , t o p , b o t t o m left, right, top, bottom left,right,top,bottom)
3.1.1.4.3 RetinaNet与FCOS的分类回归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tinaNet:分类采用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回归采用Bounding Box (BOX)
- FCOS:分类采用Spatial and scale Constraint,回归采用Point方式收敛
- 比较目的:由于分类和回归方式都不同,上表想证明到底是分类方式还是回归方式导致检测模型的性能不同。
- 分类方法相同:Table中显示当分类方式一样(横向对比),比如,IoU时,使用Box回归(mAP:37.0)与使用Point回归(mAP:36.9)时性能差别不大;同时,分类使用Spatial and Scale Constraint时,使用Box回归(mAP:37.8)与使用Point回归(mAP:37.8)时性能也差别不大。
- 回归方法相同:Table中显示当回归方式一样(纵向对比),比如,Box时,使用IoU分类(mAP:37.0)比使用Spatial and Scale Constraint分类(mAP:37.8)时性能低;同时,回归使用Point时,使用IoU分类(mAP:36.9)比使用Spatial and Scale Constraint分类(mAP:37.8)性能低。
- 结论: 由于模型的性能差异与Classification的方式有关(相关性大),与选择使用box或者Point来进行回归无关(相关性不大)。

3.1.2 dense_heads

  • dense_heads 部分主要是按照 anchor-based 和 anchor-free 来划分,对应的类是 AnchorHead 和 AnchorFreeHead, 这两个类主要区别是 AnchorHead 会额外需要 anchor_generator 配置,用于生成默认 anchor。
  • 同时可以看到有些类并没有直接继承这两个基类,例如 YOLOV3Head。原因是在该类中大部分函数处理逻辑都需要复写,为了简单就直接继承了 BaseDenseHead,而对于 SABLRetinaHead 而言,由于 SABL 是类似 anchor-based 和 anchor-free 混合的算法,故直接继承 BaseDenseHead 是最合适的做法。用户如果要进行扩展开发,可以依据开发便捷度自由选择最合适的基类进行继承。

3.1.3 roi_heads

  • roi_heads 部分主要是按照第二阶段内部的 stage 个数来划分,经典的 Faster R-CNN 采用的是 StandardRoIHead,表示进行一次回归即可,而对于 Cascade R-CNN,其第二阶段内部也包括多个 stage 回归阶段,实现了 CascadeRoIHead,即可以构建任意次数的分类回归结果。

3.1.4 Head内部模块

  • RoI 特征提取器 roi_extractor (必备)
  • 共享模块 shared_heads
  • bbox 分类回归模块 bbox_heads (必备)
  • mask 预测模块 mask_heads

3.2 Head 模块构建流程

3.2.1 训练和测试中的Header函数

  • 训练流程,two-stage Head核心函数
    • self.rpn_head.forward_train
    • self.roi_head.forward_train
  • 训练流程,one-stage Head核心函数
    • self.bbox_head.forward_train
  • 测试流程
    • 单尺度:调用了 Head 模块自身的 simple_test方法
    • 多尺度:调用了 Head 模块自身的 aug_test 方法

3.2.2 dense_heads 模块训练和测试流程

3.2.2.1 训练流程

  • dense_heads 训练流程最外层函数是 forward_train, 其实现是在 mmdet/models/dense_heads/base_dense_head.py/BaseDenseHead 中,如下所示:
def forward_train(self,
                  x,
                  img_metas,
                  gt_bboxes,
                  gt_labels=None,
                  gt_bboxes_ignore=None,
                  proposal_cfg=None,
                  **kwargs):
    # 调用各个子类实现的 forward 方法
    outs = self(x)
    if gt_labels is None:
        loss_inputs = outs + (gt_bboxes, img_metas)
    else:
        loss_inputs = outs + (gt_bboxes, gt_labels, img_metas)
    # 调用各个子类实现的 loss 计算方法
    losses = self.loss(*loss_inputs, gt_bboxes_ignore=gt_bboxes_ignore)
    if proposal_cfg is None:
        return losses
    else:
        # two-stage 算法还需要返回 proposal
        proposal_list = self.get_bboxes(*outs, img_metas, cfg=proposal_cfg)
        return losses, proposal_list
  • 每个算法的 Head 子类一般不会重写上述方法,但是每个 Head 子类都会重写 forward 和 loss 方法,其中 forward 方法用于运行 head 网络部分输出分类回归分支的特征图,而 loss 方法接收 forward 输出,并且结合 label 计算 loss
3.2.2.1.1 BaseDenseHead
  • BaseDenseHead 基类过于简单,对于 anchor-based 和 anchor-free 算法又进一步进行了继承,得到 AnchorHead 或者 AnchorFreeHead 类。
  • 在目前的各类算法实现中,绝大部分子类都是继承自 AnchorHead 或者 AnchorFreeHead,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默认操作,如果直接继承 BaseDenseHead 则子类需要重写大部分算法逻辑。
3.2.2.1.2 AnchorHead
  • 主要是封装了 anchor 生成过程。下面对 forward 和 loss 函数进行分析:
# BBoxTestMixin 是多尺度测试时候调用
class AnchorHead(BaseDenseHead, BBoxTestMixin):
    # feats 是 backbone+neck 输出的多个尺度图
    def forward(self, feats):
        # 对每张特征图单独计算预测输出
        return multi_apply(self.forward_single, feats)

    # head 模块分类回归分支输出
    def forward_single(self, x):
        cls_score = self.conv_cls(x)
        bbox_pred = self.conv_reg(x)
        return cls_score, bbox_pred
  • forward 函数比较简单,就是对多尺度特征图中每个特征图分别计算分类和回归输出即可,主要复杂度在 loss 函数中,其运行流程图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 loss 函数中首先会调用 get_anchors 函数得到默认 anchor 列表。而 get_anchors 函数内部会先计算多尺度特征图上每个特征点位置的 anchor,然后再计算有效 anchor 标志(因为在组织 batch 时候有些图片会进行左上角 padding,这部分像素人为加的,不需要考虑 anchor)
  • 然后基于 anchor、gt bbox 以及其他必备信息调用 get_targets 函数计算每个预测分支对应的 target。get_targets 函数内部会调用 multi_apply(_get_targets_single) 函数对每张图片单独计算 target,而 _get_targets_single 函数实现的功能比较多,包括:bbox assigner、bbox sampler 和 bbox encoder 三个关键环节
  • 在得到 targets 后,调用 loss_single 函数计算每个输出尺度的 loss 值,最终返回各个分支的 loss
3.2.2.1.3 AnchorFreeHead
  • AnchorFreeHead 逻辑比 AnchorHead 简单很多,主要是因为 anchor-free 类算法比 anchor-based 算法更加灵活多变,而且少了复杂的 anchor 生成过程,其 forward 方法实现和 AnchorHead 完全相同,而 loss 方法没有实现,其子类必须实现。

3.2.2.2 测试流程

  • 最终会调用 Head 模块的 simple_test 或 aug_test 方法分别进行单尺度和多尺度测试,涉及到具体代码层面,one-stage 和 two-stage 调用函数有区别,但是最终调用的依然是 Head 模块的 get_bboxes 方法。

3.2.3 roi_heads 模块训练和测试流程

  • 以最常用的 StandardRoIHead 为例进行分析。

3.2.3.1 训练流程

  • 训练流程最外层依然是调用 forward_train, 其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def forward_train(self,
                  x,
                  img_metas,
                  proposal_list,
                  gt_bboxes,
                  gt_labels,
                  ...):
    if self.with_bbox or self.with_mask:
        num_imgs = len(img_metas)
        sampling_results = []
        for i in range(num_imgs):
            # 对每张图片进行 bbox 正负样本属性分配
            assign_result = self.bbox_assigner.assign(
                proposal_list[i], ...)
            # 然后进行正负样本采样
            sampling_result = self.bbox_sampler.sample(
                assign_result,
                proposal_list[i],
                ...)
            sampling_results.append(sampling_result)
    losses = dict()

    if self.with_bbox:
        # bbox 分支 forward,返回 loss
        bbox_results = self._bbox_forward_train(...)
        losses.update(bbox_results['loss_bbox'])

    if self.with_mask:
        # mask 分支 forward,返回 loss
    return losses


def _bbox_forward_train(self, x, sampling_results, gt_bboxes, gt_labels,
                        img_metas):
    rois = bbox2roi([res.bboxes for res in sampling_results])
    # forward
    bbox_results = self._bbox_forward(x, rois)
    # 计算 target
    bbox_targets = self.bbox_head.get_targets(...)  
    # 计算 loss                                          
    loss_bbox = self.bbox_head.loss(...)
    return ...    

def _bbox_forward(self, x, rois):
    # roi 提取
    bbox_feats = self.bbox_roi_extractor(
        x[:self.bbox_roi_extractor.num_inputs], rois)
    # bbox head 网络前向
    cls_score, bbox_pred = self.bbox_head(bbox_feats)
    return ...
  • 从上述逻辑可以看出,StandardRoIHead 中 forward_train 函数仅仅是对内部的 bbox_head 相关函数进行调用,例如 get_targets 和 loss,本身 StandardRoIHead 类不做具体算法逻辑计算。

  • 可以参考 Faster R-CNN 配置文件理解 StandardRoIHead 和 bbox_head 的关系:

roi_head=dict(
    type='StandardRoIHead',
    bbox_roi_extractor=dict(
        type='SingleRoIExtractor',
        roi_layer=dict(type='RoIAlign', output_size=7, sampling_ratio=0),
        out_channels=256,
        featmap_strides=[4, 8, 16, 32]),
    bbox_head=dict(
        type='Shared2FCBBoxHead',
        in_channels=256,
        fc_out_channels=1024,
        roi_feat_size=7,
        num_classes=80,
        bbox_coder=dict(
            type='DeltaXYWHBBoxCoder',
            target_means=[0., 0., 0., 0.],
            target_stds=[0.1, 0.1, 0.2, 0.2]),
        reg_class_agnostic=False,
        loss_cls=dict(
            type='CrossEntropyLoss', use_sigmoid=False, loss_weight=1.0),
        loss_bbox=dict(type='L1Loss', loss_weight=1.0))))
  • StandardRoIHead 类包装了 bbox_roi_extractor 和 bbox_head 的实例,前者用于 RoI 特征提取,后者才是真正计算分类和回归的逻辑。在 bbox_head 中除了网络模型有些变换外,loss计算过程是非常类似的,其 get_targets 和 loss 计算过程都是封装在基类 mmdet/models/roi_heads/bbox_heads/bbox_head.py 中。

3.2.3.2 测试流程

  • 测试流程是调用 Head 模块的 simple_test 和 aug_test 函数,单尺度测试 bbox 相关实现代码在 mmdet/models/roi_heads/test_mixins.py/BBoxTestMixin 的 simple_test_bboxes 函数中。
def simple_test_bboxes(self,
                       x,
                       ...):
    rois = bbox2roi(proposals)
    # roi 提取+ forward,输出预测结果
    bbox_results = self._bbox_forward(x, rois)
    cls_score = bbox_results['cls_score']
    bbox_pred = bbox_results['bbox_pred']
    det_bboxes = []
    det_labels = []
    for i in range(len(proposals)):
        # 对预测结果进行解码输出 bbox 和对应 label
        det_bbox, det_label = self.bbox_head.get_bboxes(...)
        det_bboxes.append(det_bbox)
        det_labels.append(det_label)
    return det_bboxes, det_labels
  • 实际上依然是调用了 Head 模块内部的 get_bboxes 函数,处理逻辑和 dense_head 差不多( 解码+还原尺度+ nms)。

参考:https://mmdetection.readthedocs.io/zh_CN/stable/article.html

  人工智能 最新文章
2022吴恩达机器学习课程——第二课(神经网
第十五章 规则学习
FixMatch: Simplifying Semi-Supervised Le
数据挖掘Java——Kmeans算法的实现
大脑皮层的分割方法
【翻译】GPT-3是如何工作的
论文笔记:TEACHTEXT: CrossModal Generaliz
python从零学(六)
详解Python 3.x 导入(import)
【答读者问27】backtrader不支持最新版本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9-24 20:57:15  更:2022-09-24 21:01:32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4年11日历 -2024/11/25 23:50:28-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