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 购物 网址 头条 软件 日历 阅读 图书馆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人工智能 -> 李宏毅机器学习--self-supervised:BERT、GPT、Auto-encoder -> 正文阅读

[人工智能]李宏毅机器学习--self-supervised:BERT、GPT、Auto-encoder

目录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BERT

BERT训练

masking input(随机遮盖一些输入单位)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预测前后两个句子是否相接)

BERT的fine-tune应用

BERT框架

GLUE(测试BERT的能力)

case 1-语句分类

case 2-词性标注

case 3-句意立场分析

case 4-问答系统

Pre-training a seq2seq model

Training BERT is challenging

为什么做填空题的BERT有用

Contextualized embedding

使用BERT分类蛋白质、DNA链和音乐

Multi-lingual BERT(多语言BERT)

为什么可以做到Multi-lingual BERT:Cross-lingual Alignment

GPT

GPT的框架概念

如何使用GPT

Beyond Text

Image - SimCLR

Image - BYOL

Speech

auto-encoder(自编码器)

auto-encoder的运作机制

为什么可以实现维度下降

De-noising auto-encoder

auto-encoder应用

feature disentangle(低维向量的功能区分)

feature disentangle的应用:语者转换

discrete representation(离散表示法)

discrete representation的应用:VQVAE

文字作为embedding

?auto-encoder的其他应用

Generator

图片压缩

异常检测

auto-encoder实现异常检测的过程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supervised learning是需要有标签的资料的,而self-supervised learning不需要外界提供有标签的资料,“带标签”的资料源于自身。x分两部分,x'和x'',一部分用作模型的输入,另一部分作为y要学习的label资料。为什么不叫无监督学习呢?因为无监督学习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Self-supervised Learning就是其中之一。

用这些不用标注资料的任务学完一个模型以后,它本身没有什麽用,BERT 只能做填空题,GPT 只能够把一句话补完,可以把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的 Model做微微的调整,把它用在其他下游的任务裡面

BERT

BERT是一个transformer的Encoder,BERT可以输入一行向量,然后输出另一行向量,输出的长度与输入的长度相同。BERT不仅用于NLP,或者用于文本,它也可以用于语音和视频。?当我们训练时,我们要求BERT学习两个任务。

BERT训练

masking input(随机遮盖一些输入单位)

当BERT进行训练时,向BERT输入一个句子,先随机决定哪一些token将被mask。随机遮盖的方法有两种:1.使用特殊单位来代替原单位;2.随机使用其他的单位来代替原单位。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使用哪种方法也是随机决定的。台□大学就是x'(作为模型的输入),台湾大学等字体就是x''(作为输出要学习的label资料)。

把BERT的输出看作是另一个序列,在该序列中寻找mask部分的相应输出向量,然后让这个向量经过一个线性模型(乘上一个矩阵,然后做softmax),输出一个分布。这与Seq2Seq模型中提到的使用transformer进行翻译时的输出分布相同:输出是一个很长的向量,每一个token都对应到一个分数。我们知道被mask的字符是什么,而BERT不知道,可以用一个one-hot vector来表
示这个字符,并使输出和该one-hot vector之间的交叉熵损失最小。
我们实际上是在解决一个分类问题,BERT要做的是预测什么被盖住。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预测前后两个句子是否相接)

训练BERT时,除了mask之外,我们还会使用另一种方法,叫做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
从数据库中拿出两个句子,在句子的开头添加一个特殊标记CLS,在这两个句子之间添加一个特殊标记,表明这两个句子是不同的句子。

把两个句子(包括SEP标记和CLS标记)传给BERT,只看CLS的输出,CLS的输出经过和masking input一样的操作,目的是预测第二句是否是第一句的后续句。这是一个二分类问题,有两个可能的输出:是或不是。

但是有很多文献说这个方法对于预训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大,它可能是无用的原因之一是,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太简单了,通常,当我们随机选择一个句子时,它看起来与前一个句子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BERT来说,预测两个句子是否相连并不是太难。因此,在训练BERT完成Next Sentence Prediction 的任务时,没有学到什么太有用的东西。

有另外一招叫做Sentence order prediction,SOP,预测两个句子谁在前谁在后。也许因为这个任务更难,它似乎更有效

BERT的fine-tune应用

BERT框架

BERT实际要应用于Downstream Tasks(下游任务),所以产生BERT的过程就是Pre-train,该过程一般需要进行masking input 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这两个操作。产生出来的BERT只会做填空题,BERT做过fine-tune(微调)之后才能做下游的各式各样的任务。微调的过程中,对于下游任务的训练,仍然需要少量的标记数据

生成BERT的过程就是Self-supervised学习(资料来源于自身),fine-tune过程是supervised learning(有标注的资料),所以整个过程是semi-supervised。所谓的 "半监督 "是指有大量的无标签数据和少量的有标签数据。

采用预训练的优点:横轴是训练周期,纵轴是训练损失。在训练网络时,scratch与用学习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网络相比,损失下降得比较慢,最后,用随机初始化参数的网络的损失仍然高于用学习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参数。

GLUE(测试BERT的能力)

为了测试Self-supervised学习的能力,通常会在多个任务上测试它。GLUE是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总共有九个任务。BERT分别微调之后做这9个任务,将9个测试分数做平均后代表BERT的能力高低。

9个任务的平均得分逐年增加。黑色的线表示人类在这个任务上的准确度。每个任务使用的评价指标是不同的,可能不是准确度。如果我们只是比较它们的值,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里我们看的是人类之间的差异。这只是这些数据集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机器真的在总体上超过了人类。

在这里展示的例子属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文本和图像都可以表示为一排向量,可以把这些例子改成其他任务,例如,把它们改成语音任务,或者改成计算机视觉任务。

case 1-语句分类

Downstream Tasks输入句子,输出类别。比如说Sentiment analysis情感分析,就是给机器一个句子,让它判断这个句子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CLS是一个特殊的token(单位),放在这个句子的前面,只看CLS的输出向量,对它进行Linear transform,也就是将它乘以一个Linear transform的矩阵,然后做Softmax。需要向BERT提供大量的句子,以及它们的正负标签,来训练这个BERT模型。
Linear transform的参数是随机初始化的,而BERT的参数是由学会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训练就是利用梯度下降更新BERT和linear这两个模型里的参数。

case 2-词性标注

输入一个序列,然后输出另一个序列,而输入和输出的长度是一样的。例如,POS tagging词性标记,给机器一个句子,它必须告诉你这个句子中每个词的词性。

对于这个句子中的每一个标记,有一个代表这个单词的相应向量。然后,这些向量会依次通过Linear transform和Softmax层。最后,网络会预测给定单词的词性。

case 3-句意立场分析

输入两个句子,输出类别。输出的类别是三个中的一个:contradiction(对立的)、entailment(同边)、neutral(中立的)。最常见的是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机器要做的是判断是否有可能从前提中推断出假设,前提与假设相矛盾吗?例如,舆情分析。给定一篇文章,下面有一个评论,这个消息是同意这篇文章,还是反对这篇文章

BERT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给它两个句子,在这两个句子之间放一个特殊的标记,并在最开始放CLS标记。把CLS标记作为Linear transform的输入。它决定这两个输入句子的类别

case 4-问答系统

针对回答在文中找到的答案,假设答案必须出现在文章中。输入问题和文章,文章和问题都是一个序列,输出两个正整数s,e,表示第s个字到第e个字之间的字就是答案。

在问题和文章之间的一个特殊标记,然后在开头放一个CLS标记。随机初始化两个向量,用橙色向
量和蓝色向量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长度与BERT的输出向量的长度一致,因为要做内积。内积之后的向量经过softmax后得到分数,分数最高的位置就是起或止位置。 橙色向量代表答案的起始位置,蓝色向量代表答案的结束位置。

?

Pre-training a seq2seq model

前面讲的BERT都没有涉及seq2seq,BERT只是一个预训练Encoder,有没有办法预训练Seq2Seq模型的Decoder?

在一个transformer的模型中,将输入的序列损坏,然后Decoder输出句子被破坏前的结果,训练这个模型实际上是预训练一个Seq2Seq模型。

可以采用mass或BART手段损坏输入数据,mass是盖住某些数据(类似于masking),BART是综合了右边所有的方法(盖住数据、删除数据、打乱数据顺序、旋转数据等等),BART的效果要比mass好。

Training BERT is challenging

目前要训练BERT难度很大,一方面是数据量庞大,处理起来很艰难;另一方面是训练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

谷歌最早的BERT,它使用的数据规模已经很大了,包含了30亿个词汇。BERT有一个base版本和一个
large版本。对于大版本,我们很难自己训练它,所以我们尝试用最小的版本来训练,看它是否与谷歌的结果相同。横轴是训练过程,参数更新多少次,大约一百万次的更新,用TPU运行8天,如果你在Colab上做,这个至少要运行200天。在Colab上微调BERT只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

我们自己训练BERT后,可以观察到BERT什么时候学会填什么词汇,它是如何提高填空能力的? 论文的链接https://arxiv.org/abs/2010.02480

为什么做填空题的BERT有用

pre-train的BERT会做填空题,那为什么微调一下就能用作其他的应用呢?

输入一串文本,每个文本都有一个对应的输出向量,这个向量称之为embedding,代表了输入词的含义。意思越相近的字产生的向量越接近,如图右部分。同时,BERT会根据上下文,不同语义的同一个字产生不同的向量(例如“果”字)。

下图中,根据 "苹果 "一词的不同语境,得到的向量会有所不同。计算这些结果之间的cosine similarity,即计算它们的相似度。计算每一对之间的相似度,得到一个10×10的矩阵。相似度越高,这个颜色就越浅。前五个 "苹果 "和后五个 "苹果 "之间的相似度相对较低。BERT知道,前五个 "苹果 "是指可食用的苹果,所以它们比较接近。最后五个 "苹果 "指的是苹果公司,所以它们比较接近。所以BERT知道,上下两堆 "苹果 "的含义不同

为什么不同呢,因为训练填空题BERT时,就是从上下文抽取资讯来填空的,学会了每个汉字的
意思,也许它真的理解了中文,既然它理解了中文,它就可以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做得更好。

Contextualized embedding

为什么BERT能输出代表输入词含义的向量?一位60年代的语言学家,约翰-鲁伯特-弗斯,提出了一个假说:要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需要看它的 "Company",也就是经常和它一起出现的词汇,也就是它的上下文。

当我们训练BERT时,给它w1、w2、w3和w4,覆盖w2,并告诉它预测w2,这就是从上下文中提取信息来预测w2。所以输出向量是其上下文信息的精华,可以用来预测w2是什么。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从同一个词汇产生不同的embedding。因为BERT是一个考虑到语境的高级版本的词
embedding,所以这些由BERT提取的向量或embedding被称为Contextualized embedding

使用BERT分类蛋白质、DNA链和音乐

DNA是一系列的脱氧核团核酸,有四种,分别用A、T、C和G表示。用BERT来对DNA进行分类,例如,"A "是 "we","T "是 "you","C "是 "he","G "是 "she"。例如,"AGAC "变成了 "we she we he",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和以前一样,Linear transform使用随机初始化,而BERT是通过预训练模型初始化的,它已经学会了英语填空。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有十种氨基酸,给每个氨基酸一个随机的词汇,音乐也是一组音符,每个音符一个词汇,然后,把它作为一个文章分类问题来做。
如果不使用BERT,你得到的结果是蓝色部分,如果你使用BERT,你得到的结果是红色部
分,竟然会比较好。所以,即使你给BERT一个无意义的句子,它仍然可以很好地对句子进行分类。可能BERT的初始化参数就比较好,而与语义没有关系(一种推测,BERT内部结构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

Multi-lingual BERT(多语言BERT)

Multi-lingual BERT是用许多不同的语言预训练的BERT。如果把一个Multi-lingual的BERT用英文问答数据进行微调,它就会自动学习如何做中文问答,有78%的正确率。fine-tune是训练时输入的语言,test是测试时输入问题和文章的语言。

它从未接受过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翻译训练,也从未阅读过中文Q&A的数据收集,在预训练中,学习的目标是填空,它用中文只能填空。有了这些知识,再加上做英文问答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它就自动学会了做中文问答。

为什么可以做到Multi-lingual BERT:Cross-lingual Alignment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也许对于多语言的BERT来说,不同的语言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无论你用中文还是英文显示,对于具有相同含义的单词,它们的embedding都很接近。汉语中的 "跳 "与英语中的 "jump "接近,汉语中的 "鱼 "与英语中的 "fish "接近,汉语中的"游 "与英语中的 "swim "接近,也许在学习过程中它已经自动学会了。

可以用Mean Reciprocal Rank验证,缩写为MRR。MRR的值越高,不同embedding之间的Alignment就越好。更好的Alignment意味着,具有相同含义但来自不同语言的词将被转化为更接近的向量。

这条深蓝色的线是谷歌发布的104种语言的Multi-lingual BERT的MRR,它的值非常高,这说明不同语言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Multi-lingual BERT只看意思,不同语言对它没有太大的差别。

数据量增加了五倍,才达到Alignment的效果。数据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关系到能否成功地将不同的语言排列在一起。

当训练Multi-lingual BERT时,如果给它英语,它用英语填空,如果给它中文,它用中文填空。那么,如果不同语言之间没有区别,怎么可能只用英语标记来填英语句子呢?为什么它不会用中文符号填空呢?说明它知道语言的信息也是不同的,并没有完全抹去语言信息

将所有中文的embbeding平均一下,英文的embbeding平均一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用一个蓝色向量来表示。对一个Multi-lingual BERT输入英文问题和文章,他会输出一堆embedding,在embedding中加上这个蓝色的向量,这就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距。(所以同义的不同字代表的向量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小小的偏差,改变偏差就能保证同义下改变字。)

GPT

GPT的框架概念

BERT模型能够做填空题,GPT模型则能预测下一个token(单位)。

例如有笔训练资料是“台湾大学”,那么输入BOS后训练输出是台,再将BOS和"台"作为输入训练输出是湾,给它BOS "台"和"湾",然后它应该要预测"大",以此类推。模型输出embedding h,h再经过linear transform和softmax后,计算输出分布与正确答案之间的cross entropy,希望它越小越好(与一般的分类问题是一样的)。

GPT模型像是一个transformer的decoder,不过做mask的attention。给BOS预测台的时候,不会看到接下来出现的词汇,给它台要预测湾的时候,不会看到接下来要输入的词汇,以此类推

GPT最知名的就是,GPT不断地预测下一个token,甚至可以写一篇文章。GPT系列最知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用GPT写了一篇跟独角兽有关的新闻,

如何使用GPT

GPT模型真的太大了,大到连fine tune可能都有困难。应用的时候,给模型问题描绘和解答例子,模型就能自己开始做题了。

举例来说假设要GPT这个模型做翻译

  • 先输入Translate English to French,这个句子代表问题的描述
  • 然后给它几个范例,跟它说sea otter然后=>,后面就应该长这个样子,或者是plush girafe,plush girafe后面就应该长这个样子等等
  • 然后接下来,你问它说cheese=>。叫它把后面的补完。希望它就可以產生翻译的结果

和普通的学习不一样,它不需要用到gradient descent(梯度下降),完全没有要去调GPT那个模型参数的意思,所以在GPT的文献裡面把这种训练给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In-context Learning,代表说它不是一般的learning,它连gradient descent都没有做。但是它的准确率不是太高。

Beyond Text

在语音跟影像的应用上也都可以用self-supervised learning的技术。self-supervised learning 有很多种模型,类型包括data centric(以数据为中心)、prediction(预测)、contrastive(对比),BERT和GPT都属于预测型。

Image - SimCLR

Image - BYOL

https://arxiv.org/abs/2006.07733

Speech

把一段声音讯号盖起来,叫机器去猜盖起来的部分是什麼嘛,语音也可以预测接下来会出现的内容

auto-encoder(自编码器)

auto-encoder的运作机制

Auto-Encoder 裡面有两个 Network,一个叫做 Encoder,一个叫做Decoder。输入一个高维向量(图片),经过encoder转变成低维向量(这个低维向量又称为embedding、representation、code;这些是用于下游任务的新特征),再将低维向量输入decoder转变成高维向量。训练的目标是希望Encoder 的输入跟 Decoder 的输出越接近越好,这个过程也叫reconstruction(重建)。

Auto-Encoder 的概念跟 Cycle GAN 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希望所有的图片经过两次转换以后,要跟原来的输出越接近越好,而这个训练的过程完全不需要任何的标注资料,只需要蒐集到大量的图片就可以做这个训练。

可以把图片看作是一个很长的向量,比如说输入是 100×100 的图片,就是 1 万维的向量,如果是 RGB 那就是 3 万维的向量,这个向量太长了不好处理,把这个图片丢到 Encoder 以后输出一个低维度的向量,比如说只有 10 维、100 维。Encoder 的输出有时候又叫做 Bottleneck,,因为本来输入是很宽的,输出也是很宽的 ,中间特别窄,所以这一段就叫做 Bottleneck。拿这个低维度的向量来做接下来的任务,这就是常见的Auto-Encoder用在 Downstream 任务的方法。

Encoder 做的事情是dimension reduction(维度下降),是整个auto-encoder中最关键的部分。

为什么可以实现维度下降

高维度向量会用复杂的形式表示特征,它的变化其实是有限的,只要找出它有限的变化,就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因此低维度向量可以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相同的特征。维度下降整个过程是化繁为简,并没有使表示的特征内容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通过维度下降来减小向量,使后面的计算更简单,并且下游的任务只需要比较少的训练资料,就可以让机器学到我们本来要它学的事情。

假设本来图片是 3×3,你要用 9 个数值来描述一张 3×3 的图片。并不是所有 3×3 的矩阵都是图片,图片的变化其实是有限的,举例来说3×3可能只有两种类型,其他类型根本就不是,你一般在训练的时候会看到的状况,因此一个Encoder只用两个维度就可以描述一张图片,它把 9 个数值变成 2 个数值,又由decoder还原回 9 个数值

De-noising auto-encoder

Auto-Encoder 还有一个常见的变形叫做 De-Noising 的 Auto-Encoder。
与auto-encoder不同的是,De-noising给原照片加上杂讯再进行操作,并且decoder后的图片是与去掉杂讯的图片进行对比重建。换句话说,Encoder 跟 Decoder除了还原原来的图片这个任务以外,它还多了一个任务,必须要自己学会把杂讯去掉

BERT 也可以看作一个De-Noising 的 Auto-Encoder,输入我们会加 Masking,那些 Masking 其实就是 Noise,BERT 的模型就是 Encoder,它的输出就是Embedding,Linear 的模型就
是 Decoder,把填空题被盖住的地方还原回来,所以可以说BERT 其实就是一个De-Noising 的 Auto-Encoder

auto-encoder应用

feature disentangle(低维向量的功能区分)

Disentangle 的意思就是把一堆本来纠缠在一起的东西解开。embedding里面包含不同层面的资讯。例如输入语音的时候,embedding里面包含语音内容、说话者等资讯,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embedding里面哪些维度表示什么资讯。而经过auto-encoder之后,我们就知道哪些维度代表什么资讯,例如embedding的前50个维度表示语音内容,后50个维度表示说话者。

feature disentangle的应用:语者转换

假设你要把A 的声音转成 B 的声音,把 A 跟 B 都找来,唸一模一样的句子,有成对的资料,这是Supervised Learning 的问题

以前都是同种语言的语者转换,A 跟 B 不需要唸同样的句子,现在通过feature disentangle功能可以实现不同语言的语者转换。

将李宏毅的embedding的前50维和新垣结衣的embedding的后50维结合在一起组成新的embbeding,再将其输入decoder,输出的语音就是新垣结衣在说how are you

discrete representation(离散表示法)

向量的表示有很多种方法:

  1. 真实数字
  2. 二元向量:整个向量只有1或0,表示有无;其中每一个维度代表某一个特征的有无,例如输入的这张图片,如果是女生,可能第一维就是 1,男生第一维就是 0,如果有戴眼镜,就是第三维 1,没有戴眼镜,就是第三维是 0
  3. One-Hot向量:整个向量只有一维是 1,其他都是 0,表示类别;总共多少维就有多少类。普通分类问题是需要有标注的资料,强迫中间的Code 一定是 One-Hot Vector,可以用无标注的资料实现分类。

discrete representation的应用:VQVAE

Vector Quantized Variational Aauto-Encoder,可训练出离散向量。

codebook是一个离散向量集,它也是通过训练学出来的。encoder输出向量是一般的连续向量,计算codebook与连续向量的相似度,找出codebook中与连续向量最相似的离散向量,将其作为decoder的输入向量,然后要它输出一张图片,让输入跟输出越接近越好。
该模型中的encoder、decoder和codebook都是通过训练学出来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Decoder 的输入一定是Codebook裡面的向量的其中一个,假设 Codebook 裡面有 32 个向量,那么 Decoder 的输入就只有 32种可能

对于语音,向量集代表基本发音单位。

文字作为embedding

embedding不一定是向量,也可以是文字。一篇文章丢进Encoder,产生一个向量,把这个向量丢到 Decoder还原文章,现在把 Embedding 变成一串文字,也许这串文字就是文章的摘要,因为这
段文字是这篇文章的精华,这篇文章最关键的内容。

Encoder 跟 Decoder显然都必须要是一个 Seq2seq 的Model,只需要无标注的文章,就可以训练出获取文献摘要的模型,但是下面这个模型得出的summary是人类看不懂的。Encoder 跟
Decoder 之间发明自己的暗号,Decoder 可以看得懂,它还原得了原来的文章,但是人看不懂。

只需要在上面的模型里加入discriminator,就可以获取人类能懂的文献摘要,其中discriminator保证文献是人类可以看懂的。Discriminator 看过人写的句子,所以知道人写的句子长什么样子,但这些句子不需要是这些文章的摘要性。Encoder 要想办法产生一段句子,这段句子不只可以透过 Decoder还原回原来的文章,还要是 Discriminator 觉得像是人写的句子。
这个思想就是cycle GAN的思想,只是从 Aauto-Encoder 的角度来看待 CycleGAN 这个想法而已。遇到不能train的,直接用RL(强化学习)硬train就完了。

auto-encoder的其他应用

Generator

Decoder 吃一个向量产生一张图片吗所以 Decoder可以当做一个 Generator 来使用。可以从一个已知的 Distribution,比如说 Gaussian Distribution,Sample 一个向量丢给 Decoder,看看它能不能够输出一张图。VAE就是把 Aauto-Encoder 的 Decoder 拿出来当做 Generator 来用

图片压缩

一张图片是一个非常高维的向量,而一般Encoder 的输出是一个非常低维的向量,可以把那个向量看作是一个压缩的结果。encoder负责压缩,decoder负责解压,但是最后解压出来的图片是失真的,非常不可取。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的概念:给一系列的正常数据,训练出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判断输入的x是正常数据还是异常数据。异常的不同称呼:anomaly、outlier、novelty、exceptions


?

新的资料跟之前看过的资料到底相不相似,数据的正常和异常,取决于训练资料是什么,并没有特定谁是异常的。

异常检测应用广泛,实际应用场景有:诈骗侦测、网络入侵检测、癌细胞检测。

异常检测不就是二元分类问题吗?异常检测的问题的难点正在就在收资料上面,通常你比较有办法收集到正常的资料,比较不容易收集到异常的资料。往往假设有一大堆正常的资料,但几乎没有异常的资料,所以它不是一个一般的分类的问题,这种分类的问题又叫做 One Class分类问题。这个时候就是 Aauto-Encoder可以派得上用场的时候

auto-encoder实现异常检测的过程

假设我们现在想要做一个系统,侦测一张图片是不是真人的人脸。在测试时,计算一张照片通过 Encoder,再通过 Decoder 以后的差异有多大,如果差异很小,你的 Decoder 可以顺利地还原原来的照片,代表这样类型的照片在训练的时候有看过,表示图片正常;反过来说,假设有一张照片是训练的时候没有看过的,计算输入跟输出的差异,发现差异非常地大,那就代表说现在输入给 Encoder 的这张照片可能是一个异常的状况
?

?

?More about Anomaly Detection
异常检测不仅可以用auto-encoder实现,也可以用其他模型实现。

??Part 1: https://youtu.be/gDp2LXGnVLQ
?Part 2: https://youtu.be/cYrNjLxkoXs
?Part 3: https://youtu.be/ueDlm2FkCnw
?Part 4: https://youtu.be/XwkHOUPbc0Q
?Part 5: https://youtu.be/Fh1xFBktRLQ
?Part 6: https://youtu.be/LmFWzmn2rFY
?Part 7: https://youtu.be/6W8FqUGYyDo
?

  人工智能 最新文章
2022吴恩达机器学习课程——第二课(神经网
第十五章 规则学习
FixMatch: Simplifying Semi-Supervised Le
数据挖掘Java——Kmeans算法的实现
大脑皮层的分割方法
【翻译】GPT-3是如何工作的
论文笔记:TEACHTEXT: CrossModal Generaliz
python从零学(六)
详解Python 3.x 导入(import)
【答读者问27】backtrader不支持最新版本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0-31 11:56:46  更:2022-10-31 12:00:08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4年5日历 -2024/5/20 1:35:37-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