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高可用集群基础
- master复制数据到slave
- master:读写,写为主;多slave
- slave:读,写禁止,唯一master
- 可利用负载均衡提高并发和吞吐量
工作流程
- 建立连接
- 数据同步
- 命令传播(反复同步)
1. 建立连接
目的
建立master和slave的连接
最终态
- slave:保存master的地址与端口
- master:保存slave的端口
- 两者之间:创建了连接的socket
步骤
- 设置master的地址和端口,保存master信息②③
- 建立socket连接④
- 发送ping命令(定时器任务,keep alive)⑤⑥
- 身份验证⑦⑧
- 发送slave端口信息,主从连接成功!⑨⑩
Master信息
127.0.0.1:6380> info replication #Replication role:master connected_slaves:1 slave0:ip=192.168.21.11,port=6379,state=online,offset=113722,lag=1 master_replid:ad1130ef440dfbfe532bc230897b27585458d153 master_replid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master_repl_offset:113722 second_repl_offset:-1 repl_backlog_active:1 repl_backlog_size:1048576 repl_backlog_first_byte_offset:1 repl_backlog_histlen:113722
Slave信息
127.0.0.1:6379> info replication #Replication role:slave master_host:192.168.21.12 master_port:6380 master_link_status:up master_last_io_seconds_ago:4 master_sync_in_progress:0 slave_repl_offset:113862 slave_priority:100 slave_read_only:1 connected_slaves:0 master_replid:ad1130ef440dfbfe532bc230897b27585458d153 master_replid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master_repl_offset:113862 second_repl_offset:-1 repl_backlog_active:1 repl_backlog_size:1048576 repl_backlog_first_byte_offset:1 repl_backlog_histlen:113862
身份验证
- 配置文件方式
- Master: requirepass < password>
- Slave: masterauth < password>
- 启动后方式
- Master: config set requirepass < password>
config get requirepass - Slave: auth < password>
- slave启动服务器设置密码
redis-server –a < password>
连接配置方式
- Slave端命令
slaveof < masterip> < masterport>
- Master端启动命令设定参数
redis-server -slaveof < masterip> < masterport>
- Slave端使用配置文件
[root@worker-01 redis-6.0.6]# vim redis-6379.conf daemonize no dir /root/redis-6.0.6/data #logfile “6380.log” slaveof 192.168.21.12 6380
2. 数据同步
目的
- 在slave初次连接master后,复制master中的所有数据
- 后续将slave的数据库状态更新成master当前的数据库状态
最终态
- slave:具有master端全部数据,包含RDB过程中接收的数据
- master:保存slave当前数据同步的位置
- 完成了数据克隆
步骤
- 请求同步数据①
- 创建RDB同步数据②③④
- 恢复RDB同步数据⑤
- 请求部分同步数据⑥⑦
- 恢复部分同步数据,数据同步工作完成!⑧
注意:
- Redis最初用sync命令,2.8以后改为psync,4.0以后升级为psync2
- 整个同步过程在⑧完成后就结束了
注意事项
- Master
- 如果数据量巨大,数据同步阶段应避开流量高峰期
- 复制缓冲区大小设定不合理,会导致数据溢出
- 全量复制周期太长,进行部分复制时发现数据已存在丢失的情况,必须进行第二次全量复制,致使slave陷入死循环状态
- 设置命令 repl-backlog-size 1mb
- master单机内存占用主机内存的比例不应过大,建议使用50%-70%的内存,留下30%-50%的内存用于执行bgsave命令和创建复制缓冲区
- Slave
- 为避免slave进行全量复制、部分复制时服务器响应阻塞或数据不同步,建议关闭此期间的对外服务: slave-serve-stale-data yes|no
- 数据同步阶段,master发送给slave信息可以理解master是slave的一个客户端,主动向slave发送命令
- 多slave同时对master请求数据同步,master发送的RDB文件增多,会对带宽造成巨大冲击,如果master带宽不足,因此数据同步需要根据业务需求,适量错峰
- slave过多时,建议调整拓扑结构,由一主多从结构变为树状结构,中间的节点既是master,也是slave。注意使用树状结构时,由于层级深度,导致深度越高的slave与最顶层master间数据同步延迟较大,数据一致性变差,应谨慎选择
3. 命令传播阶段
目的
- master数据库状态被修改后,导致主从服务器数据库状态不一致,此时需要让主从数据同步到一致的状态,同步的动作称为命令传播
- master将接收到的数据变更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接收命令后执行命令
- 反复同步
网络故障时
- 闪断:忽略
- 长时间中断:全量复制
- 短时间中断:部分复制
部分复制的几个概念
redis的运行服务器id,随机40位16进制,识别master身份
- AOF开启时
- 成为master时
复制缓冲区的元素指针
例如:set name cisco 在复制缓冲区转换为
$3\r\n set\r\n $4\r\n name\r\n $5\r\n cisco\r\n
存储形式:
… | 1021 | 1022 | 1023 | 1024 | 1025 | 1026 | 1027 | … |
---|
… | $ | 3 | \r | \n | s | e | t | … |
offset[3]就是1022
心跳机制
- 命令传播阶段,master与slave间需进行信息交换,使用心跳机制进行维护,实现双方连接保持在线
- master心跳:
- 指令:PING
- 周期:由repl-ping-slave-period决定,默认10秒
- 作用:判断slave是否在线
- 查询:INFO replication 获取slave最后一次连接时间间隔,lag项维持在0或1视为正常
- 指令:REPLCONF ACK {offset}
- 周期:1秒
- 作用1:汇报slave自己的复制偏移量,获取最新的数据变更指令
- 作用2:判断master是否在线
- 当slave多数掉线,或延迟过高时,master为保障数据稳定性,将拒绝所有信息同步操作
如: min-slaves-to-write 2 min-slaves-max-lag 8 表示:slave数量少于2个,或者所有slave的延迟都大于等于10秒时,强制关闭master写功能,停止数据同步
- slave数量和延迟由slave发送REPLCONF ACK命令做确认
数据同步和命令传播阶段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