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道明Redis持久化方案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会重点讲清楚如下问题:
一、什么是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即远程字典服务,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从2010年3月15日起,Redis的开发工作由VMware主持。从2013年5月开始,Redis的开发由Pivotal赞助。 以上解释是来自于百度。简单讲他就是基于C语言实现的一种K,V结构的内存级的单线程的数据库。单机可以支持百万级别的并发,性能非常的强大。常用于做缓存和分布式锁。(内存级别:因为是内存级别的数据库,所以免去了多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损耗,所以性能很高)
1 Redis的单线程
Redis 的单线程主要是指 Redis 的网络 IO 和键值对读写是由一个线程来完成的,这也是 Redis 对外提供键值存储服务的主要流程。但 Redis 的其他功能,比如持久化、异步删除、集群数据同步等,其实是由额外的线程执行的。
2 单线程的Redis如何处理那么多的客户连接?
redis采用的一个叫IO多路复用技术。redis利用epoll来实现IO多路复用,将连接信息和事件放到队列中,依次放到文件事件分派器,事件分派器将事件分发给事件处理器。如下图:
3 Redis安装
下载地址:http://redis.io/download
安装步骤:
# 安装gcc
yum install gcc
# 把下载好的redis‐5.0.3.tar.gz放在/usr/local文件夹下,并解压
tar xzf redis‐5.0.3.tar.gz
cd redis‐5.0.3
# 进入到解压好的redis‐5.0.3目录下,进行编译与安装
make
# 修改配置
daemonize yes #后台启动
protected‐mode no #关闭保护模式,开启的话,只有本机才可以访问redis
# 需要注释掉bind
#bind 127.0.0.1(bind绑定的是自己机器网卡的ip,如果有多块网卡可以配多个ip,代表允许客户端通过机器的哪些网卡ip去访问,内网一般可以不配置bind,注释掉即可)
# 启动服务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 验证启动是否成功
ps ‐ef | grep redis
# 进入redis客户端
src/redis‐cli
# 退出客户端
quit
# 退出redis服务:
(1)pkill redis‐server
(2)kill 进程号
(3)src/redis‐cli shutdown
安装上述的步骤redis安装就已经完成了。测试是否安装启动成功;如下图: 这些都是辅助工作。接下来我们就谈一下今天分享的重点内容,redis持久化。
二、RDB持久化配置与详解
RDB持久化也叫RDB快照(snapshot)。在默认情况下, Redis 将内存数据库快照保存在名字为 dump.rdb 的二进制文件中。你可以对 Redis 进行设置, 让它在“ N 秒内数据集至少有 M 个改动”这一条件被满足时, 自动保存一次数据集。比如说, 以下设置会让 Redis 在满足“ 60 秒内有至少有 1000 个键被改动”这一条件时, 自动保存一次数据集:# save 60 1000 //关闭 在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里面可以配置自动保存的策略,如下图: 默认的策略:900s内有一个改动,300s内有10个改动,60s内有10000个改动都会触发rdb的持久化。当然,客户端也可以手动触发持久化。 RDB只需要将所有的save保存策略注释掉即可还可以手动执行命令生成RDB快照,进入redis客户端执行命令save或bgsave可以生成dump.rdb文件,每次命令执行都会将所有redis内存快照到一个新的rdb文件里,并覆盖原有rdb快照文件。
这里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bgsave,这是一种写时复制机制(COW)
Redis 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的写时复制技术(Copy-On-Write, COW),在生成快照的同时,依然可以正常处理写命令。简单来说,bgsave 子进程是由主线程 fork 生成的,可以共享主线程的所有内存数据。bgsave 子进程运行后,开始读取主线程的内存数据,并把它们写入 RDB 文件。此时,如果主线程对这些数据也都是读操作,那么,主线程和 bgsave 子进程相互不影响。但是,如果主线程要修改一块数据,那么,这块数据就会被复制一份,生成该数据的副本。然后,bgsave 子进程会把这个副本数据写入 RDB 文件,而在这个过程中,主线程仍然可以直接修改原来的数据。
那save和bgsave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save是同步去执行持久化的,而bgsave是异步执行持久化的
- save它会阻塞客户端的redis命令,而bgsave则不会(只是在主进程调用fork生成子进程时可能有短暂的阻塞)
- save不会消耗额外内存,bgsave由于要创建子进程,所以需要消耗额外内存
AOF配置与详解
如果 Redis 因为某些原因而造成故障停机, 那么服务器将丢失最近写入、且仍未保存到快照中的那些数据。从 1.1 版本开始, Redis 增加了一种完全耐久的持久化方式: AOF 持久化,将修改的每一条指令记录进文件appendonly.aof中(先写入os cache,每隔一段时间fsync到磁盘)。redis默认是采用rdb作为持久化的。所以,要使用AOF,先必须开启。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配置就行了。如下:
appendonly no //默认是no,改为yes 然后需要重启redis
重启后,redis的根目录下面会出现一个appendonly.aof文件。这个文件里面保存的就是我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redis操作命令。只不过,aof他是采用一种resp格式来保存。例如,我在客户端执行一条“set name luxiaohua",appendonly.aof文件内容如下: 这是一种resp协议格式数据,星号后面的数字代表命令有多少个参数,$号后面的数字代表这个参数有几个字符。 注意,如果执行带过期时间的set命令,aof文件里记录的是并不是执行的原始命令,而是记录key过期的时间戳,例如: set wife xiaohua ex 10 aof文件内容: 只有这样,重启redis时,redis会自动根据aof文件里的命令帮我们重建缓存中的数据。 那redis到底多久将redis客户端发送的命令刷新到aof文件里面那?redis.conf文件里面也是可以配置的。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新命令追加到 AOF 文件时就执行一次 fsync ,非常慢,也非常安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 fsync 一次,足够快,并且在故障时只会丢失 1 秒钟的数据
appendfsync no //从不 fsync ,将数据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更快,也更不安全的选择。
推荐(并且也是默认)的措施为每秒 fsync 一次, 这种 fsync 策略可以兼顾速度和安全性。
AOF文件重写
为什么要重写AOF文件那?
*2
$4
incr
$7
tuofafa
*2
$4
incr
$7
tuofafa
*2
$4
incr
$7
tuofafa
*2
$4
incr
$7
tuofafa
其实上面aof文件记录的就是incr tuofafa这条命令执行了4次。最终。我们get tuofafa的时候返回的值肯定是4,但是我们aof文件记录的是redis命令。所以,这就导致一旦我们的redis宕掉以后恢复数据的时候会比较慢?那怎么办?重写AOF, AOF文件里可能有太多没用指令,所以AOF会定期根据内存的最新数据生成aof文件 配置AOF重写也是在redis.conf文件里面: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文件自上一次重写后文件大小增长了100%则再次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文件至少要达到64M才会自动重写,文件太小恢复速度本来就很快,重写的意义不大
当然AOF还可以手动重写,进入redis客户端执行命令bgrewriteaof重写AOF 注意,AOF重写redis会fork出一个子进程去做(与bgsave命令类似),不会对redis正常命令处理有太多影响 生产环境可以都启用,redis启动时如果既有rdb文件又有aof文件则优先选择aof文件恢复数据,因为aof一般来说数据更全一点。
Redis 4.0 混合持久化
重启 Redis 时,我们很少使用 RDB来恢复内存状态,因为会丢失大量数据。我们通常使用 AOF 日志重放,但是重放 AOF 日志性能相对 RDB来说要慢很多,这样在 Redis 实例很大的情况下,启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Redis 4.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新的持久化选项——混合持久化。如果开启了混合持久化,AOF在重写时,不再是单纯将内存数据转换为RESP命令写入AOF文件,而是将重写这一刻之前的内存做RDB快照处理,并且将RDB快照内容和增量的AOF修改内存数据的命令存在一起,都写入新的AOF文件,新的文件一开始不叫appendonly.aof,等到重写完新的AOF文件才会进行改名,覆盖原有的AOF文件,完成新旧两个AOF文件的替换。于是在 Redis 重启的时候,可以先加载 RDB 的内容,然后再重放增量 AOF 日志就可以完全替代之前的 AOF 全量文件重放,因此重启效率大幅得到提升。
开启混合持久化: 设置为true
aof-use-rdb-preamble no //ture表示开启 4.0以上版本默认是开启状态
总结
Redis三种持久化总结
Redis有三种持久化方式。RDB有save和bgsave两种。save是同步的方式,会阻断Redis客户端发送的命令。但是不会额外消耗内存。bgsave是异步的方式,他是通过主线程fork一个子线程,在子线程中完成持久化操作的。会消耗额外的内存。AOF他是通过记录Redis执行的命令来完成数据的重建。当然,AOF 的文件肯定要不RDB庞大的多,所以,恢复起来肯定也比RDB慢。RDB中是二进制文件,AOF中是resp格式数据。AOF虽然慢但是数据不容易丢失,RDB容易丢失数据。AOF重写就是对AOF中的指令进行一个优化,直接记录最终的修改结果而放弃对过程的修改。看的出来这两种持久化策略都各有优缺点。所以,混合持久化可以理解为结合了两者的优点。
相关命令总结
1 save 60 10 //设置rdb持久策略
2 appendonly yes/no //开启或关闭AOF持久化
## aof刷新的策略
3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新命令追加到aof文件时就执行一次
4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执行一次
5 appendfsync no //从不fsync 将数据交给操作系统处理
## aof重写的策略
6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文件至少要达到64M才会自动重写
7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文件自上一次重写文件大小增长了100%再次触发重写
## 配置混合持久化
8 aof-use-rdb-preamble yes //必须先开启aof
在目前的生产环境中,这种混合持久化比较受欢迎。因为它最大程度保证数据不丢失以及最快速度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