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数码 购物 网址 头条 软件 日历 阅读 图书馆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大数据 -> 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MongoDB存储 -> 正文阅读

[大数据]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MongoDB存储


MongoDB是由C++语言编写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源数据系统,其内容存储形式类似于JSON对象,它的字段值可以包含其他文档、数组及文档数组,非常灵活。以下,我们来介绍一下Python3下MongoDB的存储操作。

如果对MongoDB不熟悉,可以看下这几篇文章MongoDB简介MongoDB概念解析以及MongoDB基础命令

1.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先确保安装了MongoDB并启动了服务,并且安装好了Python的PyMongo库。

2.连接MongoDB

连接MongoDB时,我们需要使用PyMongo库里的MongoClient。一般来说,传入MongoDB的IP及端口即可,第一个参数为地址host,第二个参数为端口port(如果不传入参数,默认为27017):

import pymongo
client = pymongo.MongoClient(host='localhost',port=27017)

这样就可以创建MongoDB的连接对象了。
另外,MongoClient的第一个参数host还可以直接传入MongoBD的连接字符,它以mongodb开头,例如:

client = 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这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3.指定数据库

MongoDB中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接下来我们需要指定操作哪个数据库。这里我们以test数据库为例来说明,下一步需要在程序中指定要使用的数据库:

db = client.test

这里调用client的test属性即可返回test数据库。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指定:

db = client['test']

这两种方式是等价的

4.指定集合

MongoDB的每个数据库又包含许多集合(collection),它们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下一步需要指定要操作的集合,这里指定一个集合名称为students。与指定数据库类似,指定集合也有两种方式:

collection = db.students
collection = db['students']

这样我们便声明了一个Collection对象。

5.插入数据

接下来,便可以插入数据了。对于students这个集合,新建一条学生数据,这条数据以字典形式表示:

student={
    'id':'20170101',
    'name':'Jordan',
    'gender':'male'
}

这里指定了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和性别。接下来,直接调用collection的insert()方法即可插入数据,代码如下:

reslut = collection.insert(student)
print(reslut)

在MongoDB中,每条数据其实都有一个_id属性来唯一标识。如果没有显式的指明该属性,MongoDB会自动产生一个ObjectId类型的_id属性。insert()方法会在执行后返回_id的值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也可以同时插入多条数据,只需以列表形式传递即可,如下:

student1={
    'id':'20170101',
    'name':'Jordan',
    'age':20,
    'gender':'male'
}
student2={
    'id':'20170202',
    'name':'Mike',
    'age':21,
    'gender':'male'
}
reslut = collection.insert([student1,student2])
print(reslut)

返回结果是对应的_id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在PyMongo 3.X版本中,官方已经不推荐使用insert()方法了。当然,继续使用也没关系。官方推荐使用insert_one()和insert()_many()方法来分别插入单条或多条记录,示例如下:

student={
    'id':'20170101',
    'name':'Jordan',
    'gender':'male'
}
reslut = collection.insert_one(student)
print(reslut)
print(reslut.inserted_id)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insert()方法不同,这次返回的是InsertOneResult对象,我们可以调用其inserted_id属性获取_id。
对于insert_many()方法,我们可以将数据以列表形式传递,示例如下:

student1={
    'id':'20170101',
    'name':'Jordan',
    'age':20,
    'gender':'male'
}
student2={
    'id':'20170202',
    'name':'Mike',
    'age':21,
    'gender':'male'
}
reslut = collection.insert_many([student1,student2])
print(reslut)
print(reslut.inserted_ids)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方法返回的类型是InsertManyResult,调用inserted_ids属性可以获取插入数据的_id列表

6.查询

插入数据后,我们可以利用find_one()或find()方法进行查询,其中find_one()查询得到的是单个结果,find()则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示例如下:

reslut = collection.find_one({'name':'Mike'})
print(type(reslut))
print(reslut)

这里我们查询name为Mike的数据,它的返回结果是字典类型,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它多了_id属性,这就是MongoDB在插入过程中自动添加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ObjectId来查询,此时需要使用bson库里面的ObjectId:

from bson.objectid import ObjectId

reslut = collection.find_one({'_id': ObjectId('624290030652b8662d329fd0')})
print(reslut)

其结果依然是字典类型,具体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如果查询结果不存在,则会返回None。
对于多条数据的查询,我们可以使用find()方法。例如,查找年龄为20的数据,示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age':20})
print(results)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结果是Cursor类型,它相当于一个生成器,我们需要遍历取到所有的结果,其中每个结果都是字典类型。
如果要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则写法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age':{'$gt':20}})
print(results)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的查询的条件键值已经不是单纯的数字了,而是一个字典,其键名为比较符号$gt,意思是大于,键值20。
这里将符号归纳为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还可以进行正则匹配查询。例如,查询名字以M开头的学生数据,示例如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name':{'$regex':'^M.*'}})
print(results)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使用$regex来指定正则匹配,^M.*代表以M开头的正则表达式
这里将一些功能符号再归类为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这些操作的详细用法,可以在MongoDB的官方文档中找到: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reference/operator/query/

7.计数

要统计查询结果有多少条数据,可以调用count()方法。比如,统计所有数条数:

count = collection.find().count()
print(count)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或者统计符合某个条件的数据:

count=collection.find({'age':20}).count()
print(count)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排序

排序时,直接调用sort()方法,并在其中传入排序的字段及升降序标志即可。示例:

results = collection.find().sort('name',pymongo.ASCENDING)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我们调用pymongo.ASCENDING指定升序。如果要降序排列,可以传入pymongo.DESENDING。

9.偏移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只取某几个元素,这时可以利用skip()方法偏移几个位置,比如偏移2,就忽略前两个元素,得到第三个及以后的元素:

results = collection.find().sort('name',pymongo.ASCENDING).skip(2)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还可以用limit()方法指定要取的结果个数,示例如下:

results =collection.find().sort('name',pymongo.ASCENDING).skip(2).limit(2)
print([result['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不使用limit()方法,原本会返回4个结果,加了限制后,会截取两个返回。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库数量非常庞大的时候,如千万、亿级别,最好不要使用大的偏移量来查询数据,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内存溢出。此时可以用类似如下操作来查询:

from  bson.objectid import ObjectId

print(collection.find({'_id': ObjectId('624290030652b8662d329fd0')}))

这时需要记录好上次查询的_id

10.更新

对于数据更新,我们可以使用update()方法,指定更新的条件和更新后的数据即可。例如:

condition = {'name':'Mike'}
student = collection.find_one(condition)
student['age']=25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condition,student)
print(result)

这里我们要更新name为Mike的数据的年龄:首先指定查询条件,然后将数据查询出来,修改年龄后调用update()方法将原条件和修改后的数据传入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结果也是字典形式,ok代表执行成功,nModified代表影响的数据条数。
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set操作符对数据进行更新,代码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condition,{'$set':student})
print(result)

这样可以只更新student字典内存在的字段。如果原先还有其他字段,则不会更新,也不会删除。而如果不用$set的话,则会把之前的数据全部用student字典替换;如果原本存在其他字段,则会被删除。
另外,update()方法其实也是官方不推荐使用的方法。这里也分为update_one()方法和update_many()方法,用法更加严格,它们的第二个参数需要使用$类型操作符作为字典的键名,示例如下:

condition = {'name':'Mike'}
student = collection.find_one(condition)
student['age'] = 26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one(condition,{'$set':student})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result.modified_count)

这里调用了update_one()方法,第二个参数不能再直接传入修改后的字典,而是需要使用{’$set’:student}这样的形式,其返回结果是UpdateResult类型。然后分别调用matched_count和modified_count属性,可以获得匹配的数据条数和影响的数据条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condition = {'age':{'$gt':20}}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one(condition,{'$inc':{'age':1}})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result.modified_count)

这里指定查询条件为年龄大于20,然后更新条件为{‘inc’:{‘age’:1}},也就是年龄加一,执行后会将第一条符合条件的数据年龄加一。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匹配条数为1条,影响条数也为1条。
如果调用update_many()方法,则会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数据更新,示例如下:

condition = {'age':{'$gt':20}}
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many(condition,{'$inc':{'age':1}})
print(result)
print(result.matched_count,result.modified_count)

这时匹配条数不再为1条,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这时所有匹配到数据都会被更新。

11.删除

删除操作比较简单,直接调用remove()方法指定删除的条件即可,此时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均会被删除,示例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remove({'name':'Mike'})
print(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这里依然存在两个新的推荐方法——delete_one()和delete_many()。示例如下:

result = collection.delete_one({'name':'Jordan'})
print(result)
print(result.deleted_count)
result = collection.delete_many({'age':{'$lt':25}})
print(result.deleted_count)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elete_one()即删除第一条符合条件的数据,delete_many()即删除所有符合条件的数据。它们的返回结果都是DeleteResult类型,可以调用deleted_count属性获取删除的数据条数。

12.其他操作

另外,PyMongo还提供了一些,如find_one_and_delete()、find_one_and_replace()和find_one_and_update(),它们是查找后删除、替换和更新操作,其用法与上述方法基本一致。
另外,还可以对索引进行操作,相关方法有create_index()、create_indexs()和drop_index()等。

  大数据 最新文章
实现Kafka至少消费一次
亚马逊云科技:还在苦于ETL?Zero ETL的时代
初探MapReduce
【SpringBoot框架篇】32.基于注解+redis实现
Elasticsearch:如何减少 Elasticsearch 集
Go redis操作
Redis面试题
专题五 Redis高并发场景
基于GBase8s和Calcite的多数据源查询
Redis——底层数据结构原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3-30 18:32:03  更:2022-03-30 18:35:00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4年11日历 -2024/11/24 5:45:34-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器↓
TxT小说阅读器
↓语音阅读,小说下载,古典文学↓
一键清除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