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查询大量数据时,遇到了查询速度较慢的问题,特地搜集整理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办法。
一、对于sql的优化
1 使用explain判断sql语句是否使用了索引
1. explain能够干什么
- 读取表的顺序
- 哪些索引能够被使用
- 数据读取操作的操作类型
- 哪些索引能够被实际使用
- 表之间的引用
- 每张表有多少行被物理查询
2. explain各个字段代表的意思
- id :select查询的序列号,包含一组数字,表示查询中执行select子句或操作表的顺序
- select_type :查询类型 或者是 其他操作类型
- table :正在访问哪个表
- partitions :匹配的分区
- type :访问的类型
- possible_keys :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一个或多个,但不一定实际使用到
- key :实际使用到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
- key_len :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可通过该列计算查询中使用的索引的长度
- ref :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查找索引列上的值
- rows :根据表统计信息及索引选用情况,大致估算出找到所需的记录所需读取的行数
- filtered :查询的表行占表的百分比
- Extra :包含不适合在其它列中显示但十分重要的额外信息
3. id与table字段
- 通过id和table可以完全判断出你的每一条sql语句的执行顺序和表的查询顺序
- id越大的表table读取顺序越靠前,id相同的表table读取顺序自上而下
4. select_type字段
- SIMPLE 简单查询,不包括子查询和union查询
- PRIMARY 当存在子查询时,最外面的查询被标记为主查询
- SUBQUERY 子查询
- UNION 当一个查询在UNION关键字之后就会出现UNION
- UNION RESULT 连接几个表查询后的结果
- DERIVED 在FROM列表中包含的子查询被标记为DERIVED(衍生),MySQL会递归执行这些子查询,把结果放在临时表中。MySQL5.7+ 进行优化了,增加了derived_merge(派生合并),默认开启,可加快查询效率。
5. partitions字段
- 该列显示的为分区表命中的分区情况,非分区表该字段为空null
6. type字段
NULL > 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range > index > ALL (越靠左边的越优秀)
- NULL:MySQL能够在优化阶段分解查询语句,在执行阶段用不着再访问表或索引,NULL的前提是你已经建立了索引!
- SYSTEM:表只有一行记录(等于系统表),这是const类型的特列,平时不大会出现,可以忽略。
- const:表示通过索引一次就找到了,const用于比较primary key或unique索引,因为只匹配一行数据,所以很快,如主键置于where列表中,MySQL就能将该查询转换为一个常量。简单来说,const是直接按主键或唯一键读取。
- eq_ref:用于联表查询的情况,按联表的主键或唯一键联合查询。多表join时,对于来自前面表的每一行,在当前表中只能找到一行。这可能是除了system和const之外最好的类型。当主键或唯一非NULL索引的所有字段都被用作join联接时会使用此类型。
- ref:可以用于单表扫描或者连接。如果是连接的话,驱动表的一条记录能够在被驱动表中通过非唯一(主键)属性所在索引中匹配多行数据,或者是在单表查询的时候通过非唯一(主键)属性所在索引中查到一行数据。
- ref_or_null:类似ref,但是可以搜索值为NULL的行
- index_merge:表示查询使用了两个以上的索引,最后取交集或者并集,常见and ,or的条件使用了不同的索引,官方排序这个在ref_or_null之后,但是实际上由于要读取多个索引,性能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不如range。
- range:索引范围查询,常见于使用 =, <>, >, >=, <, <=, IS NULL, <=>,BETWEEN, IN()或者like等运算符的查询中
- index:index只遍历索引树,通常比All快。因为,索引文件通常比数据文件小,也就是虽然all和index都是读全表,但index是从索引中读取的,而all是从硬盘读的。
- ALL 如果一个查询的type是All,并且表的数据量很大,那么请解决它!!!
7. possible_keys字段
- 这个表里面存在且可能会被使用的索引,可能会在这个字段下面出现,但是一般都以key为准。
8. key字段
- 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否则会显示你使用了哪些索引,查询中若使用了覆盖索引(查询的列刚好是索引),则该索引仅出现在key列表。
9. ref字段
- 显示哪些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一个常数。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查找索引列上的值
10. rows字段和Filter字段
- rows是根据表的统计信息和索引的选用情况,优化器大概帮你估算出你执行这行函数所需要查询的行数。
- Filter是查询的行数与总行数的比值。其实作用与rows差不多,都是数值越小,效率越高。
11. extra字段
- 这一字段包含不适合在其他列显示,但是也非常重要的额外信息。
- Using filesort:表示当SQL中有一个地方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的时候,优化器找不到能够使用的索引,所以只能使用外部的索引排序,外部排序就不断的在磁盘和内存中交换数据,这样就摆脱不了很多次磁盘IO,以至于SQL执行的效率很低。
- Using tempporary:表示在对MySQL查询结果进行排序时,使用了临时表,这样的查询效率是比外部排序更低的,常见于order by和group by。
- Using index 表示使用了索引,很优秀👍。
- Using where 使用了where但是好像没啥用。
- Using join buffer 表明使用了连接缓存,比如说在查询的时候,多表join的次数非常多,那么将配置文件中的缓冲区的join buffer调大一些。
- impossible where 筛选条件没能筛选出任何东西
- distinct 优化distinct操作,在找到第一匹配的元组后即停止找同样值的动作
2 创建索引
- 使用CREATE INDEX创建
- CREATE INDEX indexName ON tableName (ColumnName,ColumnName…);
- 使用ALTER语句创建
- ALTER TABLE tableName ADD INDEX indexName(columnName);
- 建表时创建
3 联合索引
- 联合索引的重点就是最左匹配原则,就是说你的sql语句中用到了联合索引中的最左边的索引,那么这条sql语句就可以利用这个联合索引去进行匹配,但是当遇到了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会停止匹配,但是遇到的这个范围查询还是能使用到索引,只是之后的语句就用不到了
- 在创建联合索引时,要将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在前面,区分度低的字段放在后面
- IN视为等值查询,可以继续最左匹配
- 如果 ORDER BY x前面是范围查询,则不用将x放入联合索引中,因为,在范围查询里x是无序的,如果前面是等值查询,则可以放入
4 覆盖索引
- 覆盖索引是一种特殊的联合索引,可以减少回表查询次数
- 覆盖索引的目的就是避免发生回表查询,通过覆盖索引,只需要扫描一次 B+ 树即可获得所需的行记录。
- 覆盖索引即要查询的值作为索引在其联合索引中
5 聚集索引
- 聚集索引就是按照每张表的主键构造一棵 B+ 树,同时叶子节点中存放的即为表中一行一行的数据
- 聚集索引一般都是加在主键上的
6 辅助索引(Secondary Index)
- 辅助索引也称为 非聚集索引、二级索引。其和聚集索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并不包含行记录的全部数据。
- 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的是:每行数据的辅助索引键 + 该行数据对应的聚集索引键。
二、对于数据库的优化
1 优化现有mysql数据库。
- 优点:不影响现有业务,源程序不需要修改代码,成本最低。
- 缺点:有优化瓶颈,数据量过亿就玩完了。
2 升级数据库类型,换一种100%兼容mysql的数据库。
- 优点:不影响现有业务,源程序不需要修改代码,你几乎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能提升数据库性能。
- 缺点:多花钱。
3 一步到位,大数据解决方案,更换newsql/nosql数据库。
- 优点:扩展性强,成本低,没有数据容量瓶颈。
- 缺点:需要修改源程序代码
方案一具体做法
1. 数据库设计和表创建时就要考虑性能 ??mysql数据库本身高度灵活,造成性能不足,严重依赖开发人员能力。 设计表时要注意:
- 1.表字段避免null值出现,null值很难查询优化且占用额外的索引空间,推荐默认数字0代替null。
- 2.尽量使用INT而非BIGINT,如果非负则加上UNSIGNED(这样数值容量会扩大一倍),当然能使用TINYINT、SMALLINT、MEDIUM_INT更好。
- 3.使用枚举或整数代替字符串类型
- 4.尽量使用TIMESTAMP而非DATETIME
- 5.单表不要有太多字段,建议在20以内
- 6.用整型来存IP
索引:
- 1.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查询有针对性的创建,考虑在WHERE和ORDER BY命令上涉及的列建立索引,可根据EXPLAIN来查看是否用了索引还是全表扫描
- 2.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NULL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 3.值分布很稀少的字段不适合建索引,例如"性别"这种只有两三个值的字段
- 4.字符字段只建前缀索引
- 5.字符字段最好不要做主键
- 6.不用外键,由程序保证约束
- 7.尽量不用UNIQUE,由程序保证约束
- 8.使用多列索引时主意顺序和查询条件保持一致,同时删除不必要的单列索引
简言之就是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索引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 (1)使用可存下数据的最小的数据类型,整型 < date,time < char,varchar < blob
- (2)使用简单的数据类型,整型比字符处理开销更小,因为字符串的比较更复杂。如,int类型存储时间类型,bigint类型转ip函数
- (3)使用合理的字段属性长度,固定长度的表会更快。使用enum、char而不是varchar
- (4)尽可能使用not null定义字段
- (5)尽量少用text,非用不可最好分表
选择合适的索引列:
- (1)查询频繁的列,在where,group by,order by,on从句中出现的列
- (2)where条件中<,<=,=,>,>=,between,in,以及like 字符串+通配符(%)出现的列
- (3)长度小的列,索引字段越小越好,因为数据库的存储单位是页,一页中能存下的数据越多越好
- (4)离散度大(不同的值多)的列,放在联合索引前面。查看离散度,通过统计不同的列值来实现,count越大,离散程度越高
2. sql的编写需要注意优化
- 1.使用limit对查询结果的记录进行限定
- 2.避免select *,将需要查找的字段列出来
- 3.使用连接(join)来代替子查询
- 4.拆分大的delete或insert语句
- 5.可通过开启慢查询日志来找出较慢的SQL
- 6.不做列运算:SELECT id WHERE age + 1 = 10,任何对列的操作都将导致表扫描,它包括数据库教程函数、计算表达式等等,查询时要尽可能将操作移至等号右边
- 7.sql语句尽可能简单:一条sql只能在一个cpu运算;大语句拆小语句,减少锁时间;一条大sql可以堵死整个库
- 8.OR改写成IN:OR的效率是n级别,IN的效率是log(n)级别,in的个数建议控制在200以内
- 9.不用函数和触发器,在应用程序实现
- 10.避免%xxx式查询
- 11.少用JOIN
- 12.使用同类型进行比较,比如用’123’和’123’比,123和123比
- 13.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或<>(不等于)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 14.对于连续数值,使用BETWEEN不用IN: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5
- 15.列表数据不要拿全表,要使用LIMIT来分页,每页数量也不要太大
引擎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MyISAM和InnoDB两种引擎: MyISAM ??MyISAM引擎是MySQL 5.1及之前版本的默认引擎,它的特点是:
- 1.不支持行锁,读取时对需要读到的所有表加锁,写入时则对表加排它锁
- 2.不支持事务
- 3.不支持外键
- 4.不支持崩溃后的安全恢复
- 5.在表有读取查询的同时,支持往表中插入新纪录
- 6.支持BLOB和TEXT的前500个字符索引,支持全文索引
- 7.支持延迟更新索引,极大提升写入性能
- 8.对于不会进行修改的表,支持压缩表,极大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InnoDB
??InnoDB在MySQL 5.5后成为默认索引,它的特点是:
- 1.支持行锁,采用MVCC来支持高并发
- 2.支持事务
- 3.支持外键
- 4.支持崩溃后的安全恢复
- 5.不支持全文索引
??总体来讲,MyISAM适合SELECT密集型的表,而InnoDB适合INSERT和UPDATE密集型的表MyISAM速度可能超快,占用存储空间也小,但是程序要求事务支持,那就只能选择InnoDB。
3. 分区
??MySQL在5.1版引入的分区是一种简单的水平拆分,用户需要在建表的时候加上分区参数,对应用是透明的无需修改代码。 ??对用户来说,分区表是一个独立的逻辑表,但是底层由多个物理子表组成,实现分区的代码实际上是通过对一组底层表的对象封装,但对SQL层来说是一个完全封装底层的黑盒子。MySQL实现分区的方式也意味着索引也是按照分区的子表定义,没有全局索引 ??用户的SQL语句是需要针对分区表做优化,SQL条件中要带上分区条件的列,从而使查询定位到少量的分区上,否则就会扫描全部分区,可以通过EXPLAIN PARTITIONS来查看某条SQL语句会落在那些分区上,从而进行SQL优化。
分区的好处是:
- 1.可以让单表存储更多的数据
- 2.分区表的数据更容易维护,可以通过清除整个分区批量删除大量数据,也可以增加新的分区来支持新插入的数据。另外,还可以对一个独立分区进行优化、检查、修复等操作
- 3.部分查询能够从查询条件确定只落在少数分区上,速度会很快
- 4.分区表的数据还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从而高效利用多个硬件设备
- 5.可以使用分区表赖避免某些特殊瓶颈,例如InnoDB单个索引的互斥访问、ext3文件系统的inode锁竞争
- 6.可以备份和恢复单个分区
分区的限制和缺点:
- 1.一个表最多只能有1024个分区
- 2.如果分区字段中有主键或者唯一索引的列,那么所有主键列和唯一索引列都必须包含进来
- 3.分区表无法使用外键约束
- 4.NULL值会使分区过滤无效
- 5.所有分区必须使用相同的存储引擎
分区的类型:
- 1.RANGE分区:基于属于一个给定连续区间的列值,把多行分配给分区
- 2.LIST分区:类似于按RANGE分区,区别在于LIST分区是基于列值匹配一个离散值集合中的某个值来进行选择
- 3.HASH分区:基于用户定义的表达式的返回值来进行选择的分区,该表达式使用将要插入到表中的这些行的列值进行计算。这个函数可以包含MySQL中有效的、产生非负整数值的任何表达式
- 4.KEY分区:类似于按HASH分区,区别在于KEY分区只支持计算一列或多列,且MySQL服务器提供其自身的哈希函数。必须有一列或多列包含整数值
- 5.具体关于mysql分区的概念请自行google或查询官方文档,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了。
4. 分表 ??分表就是把一张大表,按照如上过程都优化了,还是查询卡死,那就把这个表分成多张表,把一次查询分成多次查询,然后把结果组合返回给用户。 ??分表分为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通常以某个字段做拆分项。比如以id字段拆分为100张表:表名为 tableName_id%100 ??但是分表需要修改源程序代码,会给开发带来大量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开发成本,故:只适合在开发初期就考虑到了大量数据存在,做好了分表处理,不适合应用上线了再做修改,成本太高。
5. 分库 ??把一个数据库分成多个,读写分离、主从复制、集群等等,真正的做分库也会带来大量的开发成本,适合在开发初期就考虑到。
方案二具体做法
??mysql性能不行,那就换个数据库。为保证源程序代码不修改,保证现有业务平稳迁移,故需要换一个100%兼容mysql的数据库。
开源选择 1.tiDB https://github.com/pingcap/tidb 2.Cubrid https://www.cubrid.org/ 3.开源数据库会带来大量的运维成本且其工业品质和MySQL尚有差距,有很多坑要踩,如果你公司要求必须自建数据库,那么选择该类型产品。
云数据选择 1、阿里云 2、腾讯云 3、百度云
方案三具体做法
??数据量过亿,使用大数据引擎处理数据
开源解决方案: ??hadoop家族。hbase/hive怼上就是了。但是有很高的运维成本,一般公司是玩不起的,需要很大的投入。
云解决方案 ??这个就比较多了,也是一种未来趋势,大数据由专业的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小公司或个人购买服务,大数据就像水/电等公共设施一样,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对于Mysql性能优化(面试题)
- 硬件:运维人员负责
- 架构设计:
- 主从集群
- 读写分离
- 分库分表
- 热点数据引入redis分布式数据库
- sql优化
- 慢sql的定位和排查,使用慢查询日志(日志分析工具)分析
- 执行计划分析explain
- show profile工具分析sql语句资源消耗
- sql语句优化
- sql查询给予索引进行数据扫描
- 避免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或运算符(索引失效)
- where中的like把%放到右侧
- 联合索引中列从左往右命中越多越好
- 使用sql语句用到的索引完成排序
- 查询语句少用*
- 用小结果集驱动大结果集
- mysql程序配置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