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以程序员为例的互联网行业最为突出。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当然,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
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
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
一、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1.能否担起家庭与责任? 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
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2.你的能力与年龄是否匹配? 在我遇到的很多情况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
很多工作3年、5年的Android开发,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
- 一种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
- 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是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画UI,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
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 收入多少?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3.你是否构建与提升了知识结构?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
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
可以参考一下对标阿里50W年薪Android企业资深架构师成长路线图:
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二、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我建议你做两件事。 第一件,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4岁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第一把小提琴,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并且,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34岁就成了世界顶级小提琴家。 文格罗夫说:“我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
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
这里可以给广大的Android开发三条建议: 1、多看源码
2、多造轮子,多实战应用
3、多研究原理
由于篇幅原因就先不展开长篇大论了,后续再专门开一篇文章进行详细讲解
根据我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
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建议你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学会做人。 我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1)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
2)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的一个朋友,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好多年没有加薪了。
我们问他:“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
“没有。”
“从来没有吗?”
“从来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
互联网行业每天都在剧变,如果你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就等于退步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树立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
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
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4)要有强大的内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稣,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
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失良机。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
三、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准备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1.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35岁不败的自己。
你是一流的Android开发,还是一般的Android开发?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向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我之前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
他是一个电子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因为兴趣去做了Android开发。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跟别人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小伙子,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博客平台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
并且他哪怕再忙也会积极回答其他同事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久而久之,他乐于解答的名气打开了,伴随着他对Androi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在他已经是我们公司名副其实的性能优化专家,仅4年的Android开发经验就拿到了45k的高薪。
2.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
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
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
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
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