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习51 单片机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疑问以及32单片机通用IO口的介绍,本人才疏学浅,表达略显粗浅,若有不合理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一、51单片机I/O介绍
1、不同I/O口在结构区别 ①、P0口(P0。0 - P0。7)是一个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是分时传送的低字节地址和数据总线,P0口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八个LSTTL负载 。 ②、 P1口(P1。0 - P1。7)是一个带有内部提升电阻的8位准双向I/O口。能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四个LSTTL负载 。 ③、 P2口(P2。0 - P2。7)是一个带有内部提升电阻的8位准双向I/O口,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它输出高8位地址。P2口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四个LSTTL负载 。 ④、 P3口(P3。0 - P3。7)是一个带有内部提升电阻的8位准双向I/O口。能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四个LSTTL负载 。
2、在采用单片机的I/O口作为输入口或输出口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 ①、电压的大小(包括它能感知的最小电压作为高电平), ②、 电流的驱动能力:一般来讲,IO口的驱动能力是指驱动电流的大小。如常用的51系列的单片机驱动电流最大为20MA。可以驱动带电阻的二极管,蜂鸣器等。不同型号的单片机驱动能力不同 ③、P0口若作为I/O口使用就要加上拉电阻,不然的话高电平是高阻态的形式。 ④、I/O口是不是默认作为I/O口,有的I/O口有第二功能的。
3、单片机的i/o口作为输出口 可以驱动哪些输出设备? 任何可以接收开关信号的设备都可以驱动。大多数需要外加驱动电路,如果外设驱动电流很小,也可以直接驱动。通常单个的I/O口不宜超过10毫安,整个单片机电流不宜超过50毫安。当然还要看具体的型号。
4、51单片机的4个I/O口在使用上有哪些分工和特点? 8051单片机的4个I/O口主要有P0、P1、P2、P3。P0口下拉能力较强P3口有较多的复用功能;P0、P1口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可做为DB和AB口,P2口一般做为通用IO口使用。P1,P2,P3具有内部上拉双向输出IO口,P0口无内部上拉电阻为开漏输出,如果做为普通IO口使用,除P0口需要外加上拉电阻,其功能一致。P3口一般都具有第二功比如外部中断,串口等。在单片机内部存储器不够用时P0和P2口做为数据总线接扩展芯片用来扩展存储器。
5、单片机的I/O口可以同时作为输入和输出使用吗? 不可以同时使用,但可以在一个口上同时实现两种不同功能。举例:1S的工作周期,其中990ms做输出用来点亮指示灯,10ms做输入检测外围信号,灯灭10ms人眼是分辨不了的,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口同时支持两种不同的功能。
二、 51单片机的IO口总结
??51单片机的IO口用作普通输入输出功能,而不是工作在第二功能状态下时,都是开漏结构。对于51单片机的P1、P2、P3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输入模式下不可能出现高阻态,所以称之为准双向IO口。而P0口默认不接上拉电阻,所以无法输出高电平,而如果外部加了上拉电阻连接到VCC,输入时又不会出现高阻态,所以也是准双向IO口。51单片机在使用IO口之前不需要配置输入还是输出状态,直接往引脚写入“0”或“1”就能输出相应的电平,而用作输入时,必须要向该引脚写“1”置成高电平,才能去读取引脚的电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