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系统中,信号线的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已经证实:电信号在分布良好的导线中传输速度为3*10^8m/s。假设布线长度为5米,则信号的传输需要17ns ,这种延时在低速系统中可以被忽略,但在高速电路中就不能忽略了。因此在设计高速PCB时,信号延时的问题必须考虑,电路分析需要引入EMI/EMC分析。
以往,Layout工程师总喜欢“凭感觉”、“靠经验”来进行设计,但是在高速电路中,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1、不可预期的系统行为; 2、模拟系统传输路径上产生不可接受的噪声; 3、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较大误差; 4、同一PCB上连接的元器件上产生虚假的位错误; 5、大量的电源、地噪声; 6、过冲、下冲及短时信号干扰等。
那到底什么是高速电路呢? 通常数字逻辑电路的频率达到或者超过50MHZ,且工作在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占整个系统的1/3以上,就可以称之为高速电路。
如果线传输延时大于数字信号驱动端上升时间的1/2,则可以认为此类信号是高速信号并产生传输线效应。信号的传输发生在信号状态改变的瞬间,如上升或者下降时间。如果传输时间小于上升或者下降时间的1/2,那么信号在改变状态之前,来自接收端的反射信号将到达驱动端。否则,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后到达驱动端,如果反射信号很强,叠加的波形就有可能会改变逻辑状态。
通常通过器件手册可以查出信号上升时间的典型值,在PCB中,实际布线长度均定了信号的传输时间。若果过孔多、引脚多或者网络约束多,都降导致延时增大。一般情况下,高速逻辑器件的信号上升时间约为0.2ns。 以Tr表示信号上升时间,以Tpd表示传输延时,若: Tr>4Tpd,信号落在安全区域; 2Tpd<Tr≤4Tpd,信号落在不确定区域; Tr≤2Tpd,信号落在问题区域; 当信号落在不确定区域或者问题区域,则应该使用高速布线进行PCB设计。
针对高速PCB设计,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这是一种建立在实时仿真基础上优化的高效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PCB上传输信号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意义上的布线,认为在任何时段布线上的任意点上额电势均相等;另一种是传输线,需要考虑信号传输时的影响,并假设信号传输时,沿传输线上的每一点都有不同的电势。 什么时候将信号路径认为是传输线呢? 一般信号传输路径大于信号波长的1%或者接收端元器件是边缘敏感的,或者系统中没有过冲、下冲容限,此时认为是传输线。在高速PCB中,大部分传输信号的路径都是传输线。
一般可用串联和并联的电容、电阻、电感等效PCB上的布线。通常串联电阻的典型值为0.25-0.55Ω。由于绝缘层的存在,并联电阻阻值一般很高。将寄生电阻、电容、电感加到实际PCB连线中后,连线上的最终阻抗称为特征阻抗Zo。而当阻抗不匹配的时候,则会引起“振铃”现象。
电信号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而由于布线引起的传播延时与传播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如下表: PCB布线的物理特性对其阻抗影响很大: 布线材料; 布线宽度; 布线厚度; 与其他布线、平面的间距; 周围材料的介电常数(如空气、FR4等)
传输线会对整个电路设计带来以下效应: 1、信号反射;//产生原因:过长的布线、阻抗不匹配、过量电容、电感等 2、延时和时序错误;//信号在逻辑电平的高低门限之间变化时,保持一段时间信号不跳变。产生原因:驱动过载、布线过长 3、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 4、过冲与下冲;//布线过长或者信号变化太快 5、串扰;//异步信号、时钟信号最易产生串扰 6、电磁辐射;//EMI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工作频率太高及布局、布线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