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介绍CMOS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执行静态时序分析所涉及的术语。
2.1 CMOS逻辑设计
2.1.1 基本MOS结构
基本MOS结构:MOS晶体管可分为PMOS和NMOS,区别见:nmos和pmos有什么区别。相较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MOS是通过电压控制电流。其中源极和漏极间的距离(channel length)是MOS晶体管的长度,而用于构建MOS晶体管的最小长度即为CMOS技术工艺的最小特征尺寸(feather size)。
2.1.2 CMOS逻辑门
CMOS逻辑门使用NMOS和PMOS晶体管搭建而成:
- CMOS反相器两种稳定状态,取决于输入
A
A
A:
A
=
l
o
w
(
0
)
A=low(0)
A=low(0),NMOS截止,PMOS导通,进而
Z
=
h
i
g
h
(
1
)
Z=high(1)
Z=high(1);
A
=
h
i
g
h
(
1
)
A=high(1)
A=high(1),NMOS导通,PMOS截止,进而
Z
=
l
o
w
(
0
)
Z=low(0)
Z=low(0)。所以称为反相器(可脑补一下输入输出对照表);
- CMOS逻辑门中,输出节点通过上拉结构(由PMOS晶体管构成)连接至
V
d
d
V_{dd}
Vdd?,并通过下拉结构(由NMOS晶体管构成)连接至
V
s
s
V_{ss}
Vss?。且任何CMOS逻辑门,输出节点通过上拉结构(由PMOS晶体管构成)连接至
V
d
d
V_{dd}
Vdd?,,并通过下拉结构(由NMOS晶体管构成)连接至
V
s
s
V_{ss}
Vss?。
- 对于逻辑0或逻辑1的输入,由于上拉和下拉结构不能同时开启,因此处于稳态的CMOS逻辑门不会对输入或电源汲取任何电流。CMOS逻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输入仅对前一级构成容性负载。
2.1.3 标准单元
芯片中复杂的逻辑功能大多是由具有简单逻辑功能的基本构建块(basic building blocks)像乐高一样搭建设计出来的。这些基本构件块是预先设计的,称为标准单元(standard cell)。其功能和时序已预先确定,供设计人员使用。
前面小节中描述的CMOS逻辑门的关键特性适用于所有CMOS数字设计。当输入处于稳定的逻辑状态时,所有数字CMOS单元的设计都能够保证不从电源汲取电流(漏电流除外)。因此,大多数功耗与设计的功能有关,并且是由设计中CMOS单元输入端的充放电引起的。
逻辑
0
0
0和逻辑
1
1
1的定义如下图所示。VIHmin(之上是1)和VILmax(之下是0)的值是从标准单元的直流传输特性中得出的。
2.2 CMOS单元建模
如果元件输出针脚驱动了数个扇出元件,那么该输出针脚的总电容:
t
o
t
a
l
??
c
a
p
a
c
i
t
a
n
c
e
=
∑
a
l
l
??
c
e
l
l
s
??
i
t
??
i
s
??
d
r
i
v
i
n
g
i
n
p
u
t
??
c
a
p
a
c
i
t
a
n
c
e
s
+
∑
a
l
l
w
i
r
e
??
s
e
g
m
e
n
t
s
′
??
c
a
p
a
c
i
t
a
n
c
e
s
??
w
h
i
c
h
??
c
o
m
p
r
i
s
e
s
??
n
e
t
+
o
u
t
p
u
t
??
c
a
p
a
c
i
t
a
n
c
e
??
o
f
??
t
h
e
??
d
r
i
v
i
n
g
??
c
e
l
l
total\;capacitance=\sum_{all \;cells\; it\; is \;driving}input\;capacitances\\+\sum_{all}wire \;segments'\;capacitances\;which\;comprises\;net\\+output\;capacitance \;of\;the\;driving\;cell
totalcapacitance=allcellsitisdriving∑?inputcapacitances+all∑?wiresegments′capacitanceswhichcomprisesnet+outputcapacitanceofthedrivingcell
总电容值是元件进行电平切换是需要充放电的电容值,因此该总电容值会影响该元件的时序特性。
当输出为逻辑1时,输出级的上拉结构导通,并提供了一条从输出到Vdd的路径。同样,当输出为逻辑0时,输出级的下拉结构提供了一条从输出到
V
s
s
V_{ss}
Vss?的路径。当CMOS单元切换电平状态时,切换的速度取决于输出引脚上的电容被充放电的速度。输出引脚上的电容分别通过上拉和下拉结构充电和放电。注意,上拉和下拉结构中的通道会对输出的充放电路径构成电阻,充放电路径的电阻是决定CMOS单元速度的主要因素。上拉电阻的倒数称为单元的输出高电平驱动(output high drive)。输出上拉结构越大,上拉电阻就越小,即单元的输出高电平驱动就越大,较大的输出结构也意味着该单元的面积较大。而输出上拉结构越小,单元的面积就越小,其输出高电平驱动也就越小。上拉结构的相同概念可用于下拉结构,输出下拉结构决定了下拉路径的电阻值以及输出低电平驱动(output low drive)。通常,单元的上拉和下拉结构具有相似的驱动强度。
输出驱动
→
d
e
t
e
r
m
i
n
e
可驱动最大电容负载
→
d
e
t
e
r
m
i
n
e
扇出的最大数量
输出驱动\xrightarrow{determine} 可驱动最大电容负载\xrightarrow{determine} 扇出的最大数量
输出驱动determine
?可驱动最大电容负载determine
?扇出的最大数量 输出驱动决定了可以驱动的最大电容负载,最大电容负载又决定了扇出的最大数量,即可以驱动多少个其他单元。较高的输出驱动对应较低的输出上拉/下拉电阻,这使单元可以在输出引脚上对较大的负载进行充电和放电。
以上两图具有相同的网络,右图是左图使用等效模型表示CMOS单元的结果:
-
C
w
i
r
e
=
C
s
1
+
C
s
2
+
C
s
3
+
C
s
4
C_{wire}=C_s1+C_s2+C_s3+C_s4
Cwire?=Cs?1+Cs?2+Cs?3+Cs?4
-
输出充放电延迟
=
R
o
u
t
×
(
C
w
i
r
e
+
C
i
n
2
+
C
i
n
3
+
C
i
n
4
)
输出充放电延迟=R_{out}\times (C_{wire}+C_{in}2+C_{in}3+C_{in}4)
输出充放电延迟=Rout?×(Cwire?+Cin?2+Cin?3+Cin?4)
其中
R
o
u
t
R_{out}
Rout?是
R
d
h
R_{dh}
Rdh?或者
R
d
l
R_{dl}
Rdl?之一,分别对应上拉的输出驱动电阻和下拉的输出驱动电阻。引申: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充电:
t
=
R
C
l
n
[
E
/
(
E
?
V
t
)
]
t=RCln[E/(E-V_t)]
t=RCln[E/(E?Vt?)],放电:
t
=
R
C
l
n
(
E
/
V
t
)
t=RCln(E/V_t)
t=RCln(E/Vt?)。
2.3 电平切换波形
如下图所示,按下SW0后电压将施加到RC网络,输出将变为逻辑1。若是按下时
V
o
u
t
=
0
V_{out}=0
Vout?=0,那么充电过程的变化为:
V
o
u
t
=
V
d
d
×
[
1
?
e
?
t
R
d
h
×
C
l
o
a
d
]
V_{out}=V_{dd}\times [1-e^{\frac{-t}{R_{dh}\times C_{load}}}]
Vout?=Vdd?×[1?eRdh?×Cload??t?],如下图中间所示。乘积(
R
d
h
×
C
l
o
a
d
R_{dh}\times C_{load}
Rdh?×Cload?)称为RC时间常数,该值与输出的过渡时间有关。
断开SW0按下SW1后,输出变为逻辑0,
V
o
u
t
V_{out}
Vout?的变化为:
V
o
u
t
=
V
d
d
×
e
?
t
R
d
l
×
C
l
o
a
d
V_{out}=V_{dd}\times e^{\frac{-t}{R_{dl}\times C_{load}}}
Vout?=Vdd?×eRdl?×Cload??t?,如右上图所示。
由于CMOS单元中PMOS上拉结构和NMOS下拉结构会短暂同时导通,所以充放电的输出电平
V
o
u
t
V_{out}
Vout?波形并不像RC充放电波形一样。下图显示了CMOS反相器单元内,从逻辑1到逻辑0输出切换时各阶段的电流路径。左下图是上下拉结构同时开启时的电流流动;随后,上拉结构关闭,电流流向就如右下图所示。输出达到最终状态后,由于
C
l
o
a
d
C_{load}
Cload?已经放电完全,不再有电流流动。
因为上述原因,CMOS单元输出的典型波形如左下图所示,之后的两个图片是对其波形的简化描述,简化版的近似波形也是具有一定过渡时间(transition time,从一种逻辑状态过渡到另一种逻辑状态所需的时间)的波形。
2.4 传播时延
相关陌生术语:
-
source(源极); -
drain(漏极); 在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的两边各扩散一个高杂质浓度的
P
P
P型区(用
P
+
P+
P+表示),就形成两个不对称的
P
+
N
P+N
P+N结。把两个
P
+
P+
P+区并联在一起,引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
g
g
g),在N型半导体的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分别称为源极(
s
s
s)和漏极(
d
d
d)。它们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
b
b
b)、发射极(
e
e
e)和集电极(
c
c
c)相对应。夹在两个
P
+
N
P+N
P+N结中间的N区是电流的通道,称为导电沟道(简称沟道)。这种结构的管子称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
三极管和MOS管的基本特性与应用 -
上拉电阻的作用原理_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的作用及原理 -
对于数字电路来说,
V
c
c
V_{cc}
Vcc?是电路供电电压,
V
d
d
V_{dd}
Vdd?是芯片的工作电压(
V
c
c
>
V
d
d
V_{cc}>V_{dd}
Vcc?>Vdd?),
V
s
s
V_{ss}
Vss?是接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