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对我来说是特别酸爽的一年,这一年我接手了一个还未正式发布就已经烂尾的产品,研发全体跑路、产品文档基本空白、若干即将“爆炸”的已签单项目……所幸苟到现在,产品终于步入正轨。 在这段经历里,我开始思考安全产品如何从idea到能够平稳落地实现,然后发现——绝大概率研发是不可能把产品做砸的,做砸也是因为产品经理压根没想清楚:)而产品经理要如何跨越从idea到可落地实现这道思路鸿沟呢,那么至少要把以下7个问题想清楚。
Step1:用一句话描述产品要解决的问题(What)
如果一个产品无法用一句话说清楚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那基本上可以说是废了,后续没有必要再继续。
Step2:给出用户故事(Why)
这一步是Step1的强化,用具体的用户故事来帮助团队达成思想统一,真正理解我们接下来到底要做个什么事,能产生什么价值。
Step3:分析业务场景,说明产品准备怎么解决用户痛点(How)
罗列用户业务场景(主体+客体+动作+规则),分析业务场景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将其不断拆分、细化、扩展,比如说: 主体有哪些类型,未来可能延伸到什么类型; 客体有哪些类型,未来可能延伸到什么类型; 动作到底是怎么进行的,越具体越好; 整个过程要进行需要哪些前提,受到哪些规则限制,包括管理要求、政策要求、等保测评要求、其他潜在的要求等。
然后看我们的产品准备从业务场景下的哪些部分下手,从而解决用户痛点。
Step4:确认产品的获取、配置与使用流程(How)
解释如果用户该如何获取、如何配置、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先进行什么步骤,后进行什么步骤,最终解决其面临的问题。这里可能会比较耗时,最后应该要输出产品形态说明、产品部署实施方式、产品主流程原型图。
Step5:识别产品关键质量需求(How)
在进行Step4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注意到一些质量相关的需求,这里我直接引用徐锋老师《有效需求分析》中提到的六点需求,不同的产品在这六点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对号入座。
5.1 易用性需求
效率要求高 用户基础弱 与设计者思维差异大
5.2 安全性需求
有哪些敏感数据? 开放了哪些端口? 有无已知安全漏洞?
5.3 可靠性需求
长时间运行,对内存、磁盘的占用 使用者手生,误操作是否会使系统运行不可靠
5.4 性能需求
找出最高并发的场景 识别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实现逻辑的地方
5.5 可维护性需求
业务变化,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法律法规等变化 技术变化,出现新的技术趋势、应用技术等
5.6 可移植性需求
可移植性的最大威胁:系统生命周期长,使用周期长就越可能经历多次技术变迁,就增大了移植需求;系统部署范围大,涉及更多客户、地区、国家
Step6: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How)
为了确保内容完备性,我建议还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如:立项-开发-测试-发布-推广-采购-使用-维护-退市)出发,逐一分析产品的各生命过程,看在每个过程里产品会接触到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角色,都关心什么事情,以确保我们所准备做的这款产品,能够流畅地走完全生命周期。一款ToB产品,绝对不是只满足最终实际用户的需求就够了的,一定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游各个岗位角色的利益诉求。
Step7:产品roadmap(How)
如果要做的事情太多,建议分成几个专项来逐一实现(一定要分成专项,每个专项都有明确的目标,不然研发团队会抓不到重点),而这几个专项的内容和顺序就构成了产品的roadmap。roadmap的确定,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状态、实验局项目状态、公司销售渠道特征等。
总结
想清楚了以上7个问题后,再将它们落到纸面上,这已经就是一份合格的产品需求说明书(PRD),可以作为PM、SE的工作指导材料了。我不认为那些一上来就直接罗列界面功能模块的文档叫做PRD文档,那样的文档对团队成员理解产品没有任何帮助。而一份合格的PRD文档,可以让每个阅读它的成员(哪怕是新成员)都能快速理解这个产品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他身处这个产品研发项目中的什么位置,到底该如何去落地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