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合已经掌握?Postman ?基本用法的读者,即对接口相关概念有一定了解、已经会使用?Postman ?进行模拟请求等基本操作。
工作环境与版本:
P.S. 不同版本页面 UI 和部分功能位置会有点不同,不过影响不大。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要达到自动化接口测试效果,在基本的模拟请求上还需要做哪些呢?
我粗略概括为 3 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多补充建议):
1. 如何判断接口是否请求成功? 2. 如何进行接口批量、定期测试? 3. 如何处理依赖接口问题(比如商品下单的接口必须要求先登录)?
所以,接下来就主要分为 3 个部分,介绍如何解决这 3 个问题。
接口结果判断
首先,既然是自动化测试,那么我们肯定需要通过工具?Postman ?或者代码,帮我们直接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那么在接口测试上,大体就两个思路:
1.? 判断请求返回的?code ?是否符合预期
2.? 判断请求返回的内容中是否包含预期的内容(关键字)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利用?Postman ?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1.1 功能区
在?Postman ?中相关的功能在非常显眼的地方,Tests ?功能的使用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编程语言基础,目前支持的脚本语言即为?JavaScript ?。但比较好的一点是,我们不需要再去考虑上下文问题以及运行环境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在这边完成结果逻辑判断的代码块即可。
而?Postman ?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常用的代码模板,在?Tests ?面板右边的?SNIPPETS ?功能区中,所以对?JavaScript ?不大了解问题也不大。代码编写相关将在下文进行具体介绍。
1.2 脚本相关
先看上图的代码部分,我们可以发现?responseCode ?、?responseBody ?和?tests ?三个变量(可直接使用) :
-
responseCode ?:包含请求的返回的状态信息(如:code)。 -
responseBody :为接口请求放回的数据内容(类型为字符串)。 -
tests ?:为键值对形式,用于表示我们的测试结果是成功与否,最终展示在?Test Results ?中。 -
key :(如:code 200)我们可以用来当做结果的一个描述。 -
value:其值为布尔型,ture ?表示测试通过,?false ?表示测试失败。
所以上述代码应该不难理解了,而有了返回结果的数据以及表示结果成功与否的方式,那么我们“接口结果判断”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另外还有几个比较常用的:
-
responseTime ?:请求所耗时长 -
postman ?:可以做的比较多,比如
-
获取返回数据的头部信息: `postman.getResponseHeader("")` -
设置全局变量: `postman.setGlobalVariable("variable_key", "variable_value");`
更多功能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1.3 代码模板
Postman ?在?SNIPPETS ?功能区中为我们提供的代码模板已经能解决大部分情况了,以下先挑几个跟结果判断相关的进行讲解:
Status code : Code is 200
//根据返回的?Code?判断请求情况?
tests["Status?code?is?200"]?=?responseCode.code?===?200;??
Response body: Contains string
//判断返回的内容中是否存在“关键字”。(tests 的 key 可修改,将不再强调)??
tests["Body?matches?string"]?=?responseBody.has("这里可以改为你要判断的关键字内容");????
//如上文提到的:
//判断结果中是否存在?access_token?关键字
tests["has?access_token"]?=?responseBody.has("access_token");
Response body: is equal to string
//判断返回内容是否跟预期完全相等。
tests["Body?is?correct"]?=?responseBody?===?"这里可以改为你的预期内容";
Response body: JSON value check
//上文提到,responseBody?为字符串类型,支持转为?Json?格式
var?jsonData?=?JSON.parse(responseBody);
tests["Your?test?name"]?=?jsonData.value?===?100;
Response time is less than 200ms
//判断请求时长是否小于200ms?,具体时长按情况自定义
tests["Response?time?is?less?than?200ms"]?=?responseTime?<?200;
以上介绍的这些基本已经足够完成对单一接口的测试了,但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批量、定时任务, 那么这些都将毫无意义,所以继续 …
集合(批量)测试
想要进行接口的批量测试、管理,那么我们需要将待测试的接口全部都保存到同一个集合(Collections) 中,你可以认为就是保存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先看看?Postman ?中的操作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到一个待测的接口集合,为了简化情况,我这边每个接口成功与否的条件都是用?code ?是否为 200 来判断:
tests["Status?code?is?200"]?=?responseCode.code?===?200;
2.1 批量执行
以上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批量运行接口进行测试了:
点击Run ?后,会新打开一个页面:
-
Environment ?:用于切换接口运行的环境,这里先不管,后面再讲 -
Iteration ?:用于设置接口一共要运行的次数。 -
Delay ?: 设置每次运行接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 -
Data File ?: 上传测试数据文件 (下文单独讲)
2.2 变化的参数数据
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让多个接口循环运行多次,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按目前这个步骤,每次运行时接口的参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就算我们运行个100次、1000次意义也不大。
先看看我们写好的一个登录功能的接口:
使用变量
现在登录的账号和密码参数都是写死的,也就是不过我们执行多少次,都是拿这个账号去测试。那么如果想要测试账号密码参数使用其它值有没有异常怎么办呢?( 想要每次都手动改的可以跳过这部分 /手动滑稽)这里我们先简单讲一下在?Postman ?中使用如何“变量”,如下图:
引用一个变量的语法:{{变量名}}, 图中可以看到,我们将账户和密码字段的参数值都设置为变量:{{username}} 、{{password}} ?。修改完直接点击运行?(Send) ?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目前这两个变量还未被赋值,不过我们可以在?Pre-request Script ?面板中进行赋值操作:
Pre-request Script
Pre-request Script ?与?Tests ?类似,区别在于:Pre-request Script ?中的脚本是在执行请求之前运行,而Tests ?中的脚本则是在请求完成之后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在?Pre-request Script ?功能区中用脚本先个上面两个变量进行赋值,如:
//设置全局变量
postman.setGlobalVariable("username",?"test1");
postman.setGlobalVariable("password",?"123456");
但是用?Pre-request Script ?进行赋值操作仍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按照这种写法,不论运行多少次其实都还是用固定(写死)的数据进行测试。当然既然是脚本语言,也会有更灵活的用法,这边先不将。
测试数据集
接下来我们讲讲?Data File ?, 在运行集合前的这个选项就是用来上传测试数据(文件)以赋值给相应变量的。我们先以?CSV ?格式的测试数据为例:
????username,password
????test1,123456
????test2,222222
????test3,123456
????test4,444444
数据格式类似表格,第一行表示对应的变量名,下面 4 行表示 4 组账号密码数据(其中两组为正确数据) ,我们保存一份内容为上述示例数据后缀名为.csv ?的文件后,再次开始测试看看效果,我们选择运行次数为 4 (对应 4 组测试数据)、选择对应的?CSV ?文件运行后,可以看到我们的结果确实如我们的预期。接口?Request ?运行的结果为两次成功两次失败,也就是每一次运行都赋值了不同的账号密码的测试数据 (在最新的桌面客户端版本中可以看到每次具体的请求情况,这边就不再细说了)。
如果使用?Json ?文件的话,那么格式如下:
????[
??????{
????????"username":?"test1",
????????"password":?"123456"
??????},
??????{
????????"username":?"test2",
????????"password":?"222222"
??????},
??????{
????????"username":?"test3",
????????"password":?"123456"
??????},
??????{
????????"username":?"test4",
????????"password":?"444444"
??????}
????]
2.3 定期任务
Postman ?提供了一个?Monitors ?(监视器)功能,支持我们提交一个测试任务,按照设置的定时器进行运行,如每小时测试一次,具体操作如下:
请求依赖问题
讲完接口结果判断和集合批量测试后,我们再来看看比较复杂的情况,即依赖请求问题,比如我们的购物下订单接口要求必须先登录后才可访问。但大部分依赖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接口间数据传递的问题,比如调用登录接口后返回一个标识,假设为?token ?,那么我们请求下订单接口时只要一起携带?token ?参数进行请求即可。所以,问题变为:
-
保证接口调用顺序 -
将接口A返回的数据传递给后续的接口B、C、D
3.1 接口执行顺序
首先,说明一下,接下来说的接口都是默认属于同一个集合?(Collections) ?中的。
还是以我们上文中创建好接口集合为例,如果你有注意我们执行批量测试的结果,就会发现接口的执行顺序其实就是按照这边目录中的顺序(从上到下),即:?Request1 -> Request2 -> Request3 。
这边接口名字可能有点误导性,所以再强调一下:按目录中从上到下的顺序执行 (与字典排序无关)
所以有了这个默认的执行顺序后,那么我们便可以把需要优先执行的接口放前面即可,比如把“登录接口”放在第一个。
自定义执行顺序
当然,如果只有默认的一个执行顺序的话,通常没法满足我们复杂的业务需求,所以?Postman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函数:postman.setNextRequest("填写你要跳转的接口名") ?,支持我们跳转到指定接口继续执行,举个例子:
我们在运行完?Request1 ?接口成功后,不需要再运行?Request2 ?而是直接跳至?Request3 ?,那么我可以在?Request1 ?接口的?Tests ?功能区中执行跳转代码,如: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postman.setNextRequest() ?只在运行集合测试的时候生效,也就是说我们单独运行?(Send) ?接口Request1 ?时,函数是不起作用的。
2. 当我们运行集合测试成功从?Request1 -> Request3 ?后,如果?Request3 ?后面还有接口,那么后面的接口仍然继续按默认顺序执行,即图中的接口?Request4 ?仍会被执行。
3. 指定的跳转接口必须属于同一个集合中。
4.?setNextRequest() ?函数不管在?Tests ?脚本中何处被调用,它都只在当前脚本最后才被真正执行。比如我们将图中的第二行与第一行互调后,那么在运行跳转函数后第二行代码仍会被执行。
所以,利用?setNextRequest() ?函数,我们便可以按照条件跳过不必要的接口,或者建立我们自己的一个逻辑测试。
3.2 数据传递
在讲数据传递前,先聊聊?Postman ?中全局变量、环境切换的使用。
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的概念其实我们在上文中讲?Pre-request Script ?时有简单提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脚本代码来设置全局变量,我们可以看看运行上文的脚本后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运行后,username ?和?password ?两个变量已经被成功保存下来,那么我们在任意接口中便都可以通过变量引用的语法如:{{username}} ?来使用它们。
另外,Postman ?不仅支持代码设置全局变量的方式,它还支持可视化操作:
进入对应界面后,便可直接进行管理:
多环境区分与切换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接口都会分为测试版本和线上版本(或者更多),而他们的区别可能仅是?ULR ?不同,那么全局变量便不大合适解决这个问题。
参数的创建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上图中我已经建有几个不同环境的参数“集合”了,再看一下:
我在每个环境中都创建了一个?host ?参数,如:
当然,我们的环境参数也可以通过脚本的方式来进行设置,函数为:
//注意,该参数只添加到你当前选择的环境的“参数集”中
postman.setEnvironmentVariable("variable_key",?"variable_value");
使用与切换
环境“参数集” 中的参数使用方式和全局变量一致,如图中?{{host}} ?,不同环境的切换见下图:
3.3 解决依赖问题
掌握以上的预备知识后,我们开始看看如何用?Postman ?解决存在依赖关系的接口测试。
假设场景
我们的接口?Request1 ?为登录接口,登录成功将会返回一个?access_token ?字段作为标识(已实现)。那么假设接口?Request3 ?为一个下订单的接口,需要携带登录返回的?access_token ?才能正常访问。
思路
1. 保证?Request1 ?在?Request3 ?之前被运行 2. 将?Request1 ?返回的?access_token ?的值添加到环境变量"参数集"中。 3.?Request3 ?在请求时引用?access_token ?的值
将返回值存在 “全局变量” 或者 “环境变量” 中,视具体业务情况而定,该例中?access_token ?的值是与环境有关的,所以这里选择使用环境变量集存储。
Postman 中的操作
1. 我们目录中已保证?Request1 ?接口优先执行 2.?Request1 ?中?Tests ?的代码情况:
if(responseCode.code?===?200?&&?responseBody.has("access_token")){
????//如果?code?为?200,?并且返回的数据中存在?access_token?关键字,则认为登录成功
????tests["login"]?=?true;
????//将返回的内容转为?json?格式,并且取到?access_token?内容,添加到环境变量中
????var?jsonData?=?JSON.parse(responseBody);
????//access_token的取值方式视具体的?json?数据结构而定
????postman.setEnvironmentVariable("token",jsonData.result.access_token);??
????//跳转到?Request3?接口
????postman.setNextRequest("Request3")
}else{
????tests["login"]?=?false;
????//登录失败,可以选择跳转到对应失败后的处理接口进行测试
????//postman.setNextRequest("Other?Request")
}
3. 在接口?Request3 ?中使用变量?token ?:
>?我这边是将?`token`?放在头部信息中,?具体使用方式时接口参数规则而定。
运行并查看结果
运行集合测试,可以看到我们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Request1 ?和?Request3 ?通过测试,Request2 ?被跳过,Request4 ?仍被执行。Done…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cai_iac/article/details/81030619
搜索微信公众号:TestingStudio 霍格沃兹的干货都很硬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