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
堆排序(英语: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堆排序是基于堆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什么是堆呢?首先,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其次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大根(顶)堆:每个结点的值均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孩子结点的值
- 小根(顶)堆:每个结点的值均小于等于它的两个孩子结点的值
显然,大根堆的堆顶具有整个堆中最大的结点值,小根堆的堆顶具有整个堆中最小的结点值。下面我将基于大根堆(小根堆也是可以的)实现堆排序。 大根堆排序的思想是:
- 首先将整个待排序数组(假设长度为
n )视为一个完全二叉树,然后将其调整为一个大根堆; - 交换堆顶与堆尾两个元素,然后把堆尾(严格来说此时它已不是堆了,为了方便还这么叫吧)从堆中断开,再把剩余的完全二叉树调整为一个新的大根堆;
- 不断重复前面两部直到堆为空,此时排序完成。
很明显堆排序的核心就是如何把一个完全二叉树调整为堆,下面来分析以下: 一棵完全二叉树中,什么样的顶点需要被调整呢?当然是他的孩子节点大于它本身时,显然叶子节点不需要被调整,只有分支结点需要被调整,当我们发现一个需要调整的结点时,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它与它结点值较大的那个孩子交换位置即可,每完成一次调整,被换下去的那个结点有可能再次成为一个需要被调整的结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向下检查直到被换下去的结点不满足调整的条件。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编号从1~floor(n/2) (floor(a)表示对a向下取整)结点为分支结点。 下面是一个堆排序例子的过程:
实现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
buildMaxHeap(A);
for (int i = A.length;i>1;i--){
swap(A,i-1,0);
heapAdjust(A,1,i-1);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int a,int b){
A[a] = A[a]^A[b];
A[b] = A[a]^A[b];
A[a] = A[a]^A[b];
}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A){
for (int i = A.length/2; i > 0; i--){
heapAdjust(A,i,A.length);
}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Adjust(int[] A,int k,int len){
int root = A[k-1];
for (int i = 2*k; i<=len; i*=2){
if (i + 1 <= len && A[i] > A[i-1]){
i = i+1;
}
if (root > A[i-1]){
break;
} else{
A[k-1] = A[i-1];
k = i;
}
}
A[k-1] = root;
}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稳定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假定待排序表含有n个记录,则可将其视为n个有序的子表,每个子表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floor(n/2) 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表;继续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到合并成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表为止。下面是动画演示:
实现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
Sort.B = new int[A.length];
mSort(A,0,A.length-1);
}
private static void m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if (low < high){
int mid = (low + high) / 2;
mSort(A,low,mid);
mSort(A,mid+1,high);
merge(A,low,mid,high);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for (int i = low; i <= high; i++) {
B[i] = A[i];
}
int i,j,k;
for (i = low,j = mid+1,k = i;i<=mid&&j<=high;k++){
if (B[i] <= B[j]){
A[k] = B[i++];
}else {
A[k] = B[j++];
}
}
while (i<=mid){
A[k++] = B[i++];
}
while (j<=high){
A[k++] = B[j++];
}
}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Quick Sort) 是由冒泡排序改进而得的。在冒泡排序过程中,只对相邻的两个记录进行比较,因此每次交换两个相邻记录时只能消除一个逆序。如果能通过两个(不相邻)记录的一次交换直接消除多个逆序,则会大大加快排序的虚度。快速排序方法中的一次交换可以消除多个逆序。
算法步骤
在待排序的n个记录中任取一个记录(通常选取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设其关键字为pivotkey 。经过一趟排序后,把所有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交换的前面,把所有大于pivotkey 的记录交换到后面,结果将待排序记录分成两个子表,最后将枢轴放置在分界处的位置。然后对左右两个子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每一个子表只有一个记录时,排序完成。换句话说,就是每一趟排序都将一条记录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上。(正确位置就是完成排序时它所处的位置)
具体步骤
- 选择待排序表中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保存在变量
pivotkey 中。附设两个指针low 和high ,初始时分别指向表的上界和下界(第一趟时,low = 0;high = nums.length )。 - 从表的最右侧位置依次向左侧搜索,当找到第一个值小于
pivotkey 的记录时,将其移动到low 处。具体操作是:当low < high 时,若high 所指记录大于等于pivotkey ,则向左移动指针high ;否则移动该记录。 - 然后从表的最左侧位置依次向右侧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
pivotkey 的记录,将其移动到high 处。具体操作是:若low 所指记录的值小于pivotkey ,则向右移动指针low ;否则移动该记录。 - 重复步骤2和3,直至
low 和high 。此时low 和high 的位置即为枢轴在此躺排序的最终位置,原表被分为两个子表。
下面是快速排序的动画演示: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s = new int[]{1, 321, 34, 54, 56, 745, 7546,3,423,463,64,234,143421};
quickSort(nums);
for (int n : nums) {
System.out.println(n);
}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nums) {
qSort(nums,0,nums.length - 1);
}
public static void qSort(int[] nums,int low,int high) {
if(low < high) {
int pivotloc = partition(nums,low,high);
qSort(nums,low,pivotloc - 1);
qSort(nums,pivotloc+1,high);
}
}
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nums,int low,int high) {
int pivotkey = nums[low];
while (low < high) {
while (low < high && nums[high] >= pivotkey) { high --; }
nums[low] = nums[high];
while (low < high && nums[low] <= pivotkey) { low ++;}
nums[high] = nums[low];
}
nums[low] = pivotkey;
return low;
}
}
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