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逻辑结构,其存储结构有顺序、链式存储。
树的三种表示法:
1.双亲表示法——顺序存储,每个结点包括:结点值
data 、双亲的下标
parent 。一般用数组实现。
2.孩子表示法——链式存储,将每个结点的孩子用单链表连接起来。
3.
孩子兄弟表示法——链式存储(二叉树表示法),每个结点包括:结点值
data 、指向第一个孩子的指针
firstchild ,指向结点下一个兄弟的指针
nextsibling 。
一.转换
1.树
?
\longleftrightarrow
?二叉树
(1)树
→
\rightarrow
→二叉树
- 将所有兄弟相连
- 保留指向第一个孩子的指针,抹去其他
- 以根为轴心顺时针转45°(即将所有兄弟变成右子)
实际上是一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右兄变右子的过程。 树的先跟、二叉树的先序均为:ABEFGCHDIJ 树的后跟、二叉树的中序均为:EFGBHCIJDA
(2)二叉树
→
\rightarrow
→树 从上到下,依次将所有结点的右子变成其的右兄弟即可。
2.森林
?
\longleftrightarrow
?二叉树
森林即一些树的集合。
(1)森林
→
\rightarrow
→二叉树
- 将每棵树转化成二叉树
- 将每棵树的根视为兄弟结点,依次连接
- 以第一颗树的根为轴心旋转45°(即将右兄(根)变右子)
森林、二叉树的先序均为:ABCDEFGHJI 森林、二叉树的中序均为:BCDAFEJHIG
(2)二叉树
→
\rightarrow
→森林 1.从上到下,每次将根的右链断开,得到一些二叉树 2.将所有二叉树转化成树,得到森林
题——空指针计算:
树/森林 的叶结点数:
n
1
n_1
n1?,非终端结点数:
n
2
n_2
n2?,则转换成二叉树后 左子为空结点数:
n
1
n_1
n1?,右子为空结点数:
n
2
+
1
n_2+1
n2?+1
左子为空 = 叶结点数 树/森林:只有叶结点没有孩子,转化成二叉树后,左子为空,所以是
n
1
n_1
n1?
右子为空 = 非叶结点数 + 1(根) 树/森林:每个非叶结点都有孩子,其最右边的孩子必然无右兄,即转换成二叉树后必然右子为空,
n
2
n_2
n2?个右子为空 树:树的根无右兄,故
n
2
+
1
n_2+1
n2?+1 森林:森林的根视为兄弟相连,其最右边的根无右兄,故也是
n
2
+
1
n_2+1
n2?+1
2011统考真题:2011个结点的树,叶结点数为116,其对应的二叉树中无右孩子节点的个数是:2011-116+1 = 1896 2014统考真题:森林F转换成二叉树T后,F中叶结点个数等于:T中左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树的 结点数=边数+1(结点数=总度数+1) 所以 森林中的 总结点数-总边数=森林中树的个数
2016统考真题:若森林F有15条边,25个结点,则F包含树的个数:25-15=10
二.遍历
1.树:
先根遍历:先访问根,再访问子树。对树的每一棵子树递归进行。 后跟遍历:先访问子树,后访问根。递归进行。
2.森林:
先序遍历:先访问第一棵树的根节点,先序遍历第一棵树根节点的子树森林,先序遍历第一棵树外其他树组成的森林。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第一棵树的根节点的子树森林,访问第一棵树的根节点,中序遍历第一棵树外其他树组成的森林。
先根:根子 后根:子根 先序遍历森林:对每棵树依次进行先跟遍历 中序遍历森林:对每棵树依次进行后根遍历
等价关系: 树先根 = 森林先序 = 二叉树先序 树后根 = 森林中序 = 二叉树中序
2019统考真题 将树T转换成二叉树BT,则与T的后跟遍历相同的是:BT的中序遍历
三.树练习
1.求树叶子结点个数
孩子兄弟链表为存储结构。
int Q5(Tree T) {
if (T == NULL)
return 0;
if(T->child==NULL)
return Q5(T->sibling) + 1;
else
return Q5(T->sibling) + Q5(T->child);
}
2.求树高
孩子兄弟链表为存储结构。
int Q6(Tree T) {
if (T == NULL)
return 0;
else
return Q6(T->child) + 1 > Q6(T->sibling) ? Q6(T->child) + 1 : Q6(T->sibling);
}
一般二叉树的递归求高为
return Q(T->lchild) > Q(T->rchild) ? Q(T->lchild) + 1 : Q(T->rchil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