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概述
哈希值
万物都有哈希值
方法hashCode()就是返回一个对象的哈希值;这个方法属于Object类,Object类是万物的父类,所以也就是万物都有哈希值;
hashCode()返回的是int类型的值;
哈希表结构
哈希表的结构是对象数组+链表+二叉树的形式;
对象数组长度为16,元素下标为0-15,每个元素称之为哈希桶,也就是有16个哈希桶;
每个哈希桶的结构是链表加二叉树的形式;
哈希表存取数据
假如有个Object对象要存入哈希表中:
刚开使用**Object.hashCode()**得到一个int值的数据,然后int值%16(除16取余数),得到的值为多少,就存入对象数组对应下标的哈希桶中,并放在链表第一个位置,当又一个对象进入该哈希桶,该对象就放在链表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
当一个哈希桶中存的对象大于8个时,链表就会自动变为二叉树的存储形式;
当哈希桶中对象个数减少到6个时,二叉树又会变成链表结构;
散列因子
初始时对象数组长度为16;但是当散列因子>=0.75时,对象数组长度会扩容两倍;
散列因子:就是目前存储了对象的哈希桶占目前所有哈希桶的比例,0.75就是指有75%的哈希桶存储了对象;
当扩容到两倍时:下一次就是除以32取余了(如果之前是除16取余)
HashMap存储数据:
HashMap存储的是键值(K V)的数据;
计算出K的哈希值,然后进行取余运算:(n-1) & hash:表示K的哈希值hash除以对象数组长度取余;
当该哈希桶没有数据,就创建一个新节点存入该键值对;
如果哈希桶已经有数据,就拿要存的数据的K和哈希桶里面的K一一比对,如果K一样,就用新的V覆盖旧V并返回旧V,如果K不一样则存存在最后的节点上;
HashMap存数据流程如下:
Map集合下各子类存取方法
其实不管是哪个子类,其存取方法都是一样的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al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HashMap<String,String> data = new HashMap();
data.put("key1","窗前明月光");
data.put("key2","疑是地上霜");
String vaule1 = data.get("key1");
String vaule2 = data.get("key2");
Set<String> set = data.keySet();
for(String key : set){
System.out.println(data.get(key));
Collection<String> values = data.values();
for(String value : values){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
}
import java.util.*表示导入util下所有的包;
Map集合下所有的子类都是以上的存取数据方法:
如果是TreeMap,则要注意支持接口compare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