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话不多说,直接总结,乐于分享,懂得都懂!
问题列表
1、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
ConcurrentHashMap的出现主要为了解决hashmap在并发环境下不安全,JDK1.8ConcurrentHashMap的设计与实现非常精巧,大量的利用了volatile,CAS等乐观锁技术来减少锁竞争对于性能的影响,ConcurrentHashMap保证线程安全的方案是:
JDK1.8:synchronized+CAS+HashEntry+红黑树; JDK1.7:ReentrantLock+Segment+HashEntry。
JDK7 ConcurrentHashMap
在JDK1.7中ConcurrentHashMap由Segment(分段锁)数组结构和HashEntry数组组成,且主要通过Segment(分段锁)段技术实现线程安全。
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的结构,一个Segment中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又是一个链表结构,因此在ConcurrentHashMap查询一个元素的过程需要进行两次Hash操作,如下所示:
第一次Hash定位到Segment, 第二次Hash定位到元素所在的链表的头部 正是通过Segment分段锁技术,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的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能够实现真正的并发访问。
这样结构会使Hash的过程要比普通的HashMap要长,影响性能,但写操作的时候可以只对元素所在的Segment进行加锁即可,不会影响到其他的Segment,ConcurrentHashMap提升了并发能力。
JDK8 ConcurrentHashMap
在JDK8ConcurrentHashMap内部机构:数组+链表+红黑树,Java 8在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8)时将链表(寻址时间复杂度为O(N))转换为红黑树(寻址时间复杂度为O(long(N))),结构基本上与功能和JDK8的HashMap一样,只不过ConcurrentHashMap保证线程安全性。 在JDK1.8中摒弃了Segment分段锁的数据结构,基于CAS操作保证数据的获取以及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对相应数据段加锁来实现线程安全,这进一步提高了并发性。(CAS原理详情)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olatile V val; //使用了volatile属性
volatile Node<K,V> next; //使用了volatile属性
...
}
Node中,使用了volatile关键字修饰value和next,保证并发的可见性。其中Node子类有:
ForwardingNode: 扩容节点,只是在扩容阶段使用的节点,主要作为一个标记,在处理并发时起着关键作用,有了ForwardingNodes,也是ConcurrentHashMap有了分段的特性,提高了并发效率
TreeBin: TreeNode的代理节点,用于维护TreeNodes,ConcurrentHashMap的红黑树存放的是TreeBin
TreeNode: 用于树结构中,红黑树的节点(当链表长度大于8时转化为红黑树),此节点不能直接放入桶内,只能是作为红黑树的节点
ReservationNode: 保留结点
ConcurrentHashMap中查找元素、替换元素和赋值元素都是基于sun.misc.Unsafe中原子操作实现多并发的无锁化操作。
static final <K,V> Node<K,V> tabAt(Node<K,V>[] tab, int i) {
return (Node<K,V>)U.getObjectAcquire(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
static final <K,V> boolean casTabAt(Node<K,V>[] tab, int i,
Node<K,V> c, Node<K,V> v) {
return U.compareAndSetObject(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c, v);
}
static final <K,V> void setTabAt(Node<K,V>[] tab, int i, Node<K,V> v) {
U.putObjectRelease(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v);
}
2、JDK1.8 中为什么使用内置锁 synchronized替换 可重入锁 ReentrantLock?
在 JDK1.6 中,对 synchronized 锁的实现引入了大量的优化,并且 synchronized 有多种锁状态,会从无锁 -> 偏向锁 -> 轻量级锁 -> 重量级锁一步步转换。
减少内存开销 。假设使用可重入锁来获得同步支持,那么每个节点都需要通过继承 AQS 来获得同步支持。但并不是每个节点都需要获得同步支持的,只有链表的头节点(红黑树的根节点)需要同步,这无疑带来了巨大内存浪费。
3、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度是什么?
并发度可以理解为程序运行时能够同时更新 ConccurentHashMap且不产生锁竞争的最大线程数。在JDK1.7中,实际上就是ConcurrentHashMap中的分段锁个数,即Segment[]的数组长度,默认是16,这个值可以在构造函数中设置。
如果自己设置了并发度,ConcurrentHashMap 会使用大于等于该值的最小的2的幂指数作为实际并发度,也就是比如你设置的值是17,那么实际并发度是32。
如果并发度设置的过小,会带来严重的锁竞争问题;如果并发度设置的过大,原本位于同一个Segment内的访问会扩散到不同的Segment中,CPU cache命中率会下降,从而引起程序性能下降。
在JDK1.8中,已经摒弃了Segment的概念,选择了Node数组+链表+红黑树结构,并发度大小依赖于数组的大小。
4、ConcurrentHashMap 不支持 key 或者 value 为 null 的原因?
我们先来说value 为什么不能为 null。因为 ConcurrentHashMap 是用于多线程的 ,如果ConcurrentHashMap.get(key)得到了 null ,这就无法判断,是映射的value是 null ,还是没有找到对应的key而为 null ,就有了二义性。
而用于单线程状态的 HashMap 却可以用containsKey(key) 去判断到底是否包含了这个 null 。
5、ConcurrentHashMap 的 put 方法执行逻辑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