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数学归纳法的5种常用形式——证明题的利器 -> 正文阅读 |
|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归纳法的5种常用形式——证明题的利器 |
文章目录数学归纳法第一数学归纳法概念设 ? P ( n ) ? 是 一 个 含 有 正 整 数 n 的 命 题 , 如 果 ?? ( 1 ) ? 当 ? n = a ? 时 , P ( a ) 成 立 ; ?? ( 2 ) ?? 由 ? P ( k ) ? 成 立 必 可 推 得 ? P ( k + 1 ) ? 成 立 , 那 么 ? P ( n ) ? 对 所 有 正 整 数 ? n ≥ a ? 都 成 立 。 \quad \quad 设\,{\color{Black}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 \,\,\quad \quad \quad (1)\,当\,n=a\,时,P(a)成立;\\\,\,\quad \quad \quad(2)\,\,由\,P(k)\,成立必可推得\,P(k+1)\,成立,\\ \quad \quad 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 \ge a\,都成立。 设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1)当n=a时,P(a)成立;(2)由P(k)成立必可推得P(k+1)成立,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a都成立。 例题例题1-1证 明 : n 边 形 ( n ≥ 3 ) 内 角 和 为 ( n ? 2 ) ? π \quad \quad 证明:n边形(n \ge 3)内角和为 (n-2) * \pi 证明:n边形(n≥3)内角和为(n?2)?π 例题1-2
试
证
:
任
何
≥
8
?
的
正
整
数
均
能
表
示
为
若
干
个
?
3
?
和
?
5
?
的
和
。
试证:任何 \ge 8\,的正整数均能表示为若干个\,3\,和\,5\,的和。
试证:任何≥8的正整数均能表示为若干个3和5的和。 例题1-3试 证 : 对 于 任 何 正 整 数 ? n ≥ 3 ? , 总 存 在 奇 数 ? x , y ? , 使 得 ? 2 n = 7 x 2 + y 2 ? 。 试证:对于任何正整数\,n \ge 3\,,总存在奇数\,x,y\,,使得\,2^n=7x^2+y^2\,。 试证:对于任何正整数n≥3,总存在奇数x,y,使得2n=7x2+y2。
证 : 当 ? n = 3 ? 时 , 有 ? 2 3 = 7 × 1 2 + 1 2 ? , 令 ? x = 1 , y = 1 ? , 可 知 命 题 是 成 立 的 。 假 设 ? n = k 时 , 命 题 成 立 , 即 : 2 k = 7 x 1 2 + y 1 2 , 其 中 x 1 , y 1 为 奇 数 。 ? 由 : ( 7 x 1 2 + y 1 2 ) ( 7 x 2 2 + y 2 2 ) = 7 ( x 1 y 2 + x 2 y 1 ) 2 + ( 7 x 1 x 2 ? y 1 y 2 ) 2 ( 1 ) ( 7 x 1 2 + y 1 2 ) ( 7 x 2 2 + y 2 2 ) = 7 ( x 1 y 2 ? x 2 y 1 ) 2 + ( 7 x 1 x 2 + y 1 y 2 ) 2 ( 2 ) 得 : 当 ? n = k + 1 ? 时 , 2 k + 1 = 2 k × 2 = ( 7 x 1 2 + y 1 2 ) ? [ 7 ( 1 2 ) 2 + ( 1 2 ) 2 ] = { 7 ( x 1 + y 1 2 ) 2 + ( 7 x 1 ? y 1 2 ) 2 ( 3 ) 7 ( x 1 ? y 1 2 ) 2 + ( 7 x 1 + y 1 2 ) 2 ( 4 ) 因 为 x 1 , y 1 都 是 奇 数 , 所 以 ? x 1 + y 1 2 , 7 x 1 ? y 1 2 , x 1 + y 1 2 , 7 x 1 + y 1 2 ? 都 是 整 数 。 如 果 ? x 1 + y 1 2 ? 为 奇 数 , 则 ? 7 x 1 ? y 1 2 = 4 x 1 ? x 1 + y 1 2 ? 也 为 奇 数 , 命 题 成 立 。 如 果 ? x 1 + y 1 2 ? 为 偶 数 , 则 ? x 1 ? y 1 2 = x 1 ? x 1 + y 1 2 ? 为 奇 数 , 则 ? 7 x 1 + y 1 2 = 4 x 1 ? x 1 ? y 1 2 ? 也 为 奇 数 , 命 题 成 立 。 综 上 , 由 第 一 数 学 归 纳 法 可 知 , 命 题 对 所 有 ? n ≥ 3 ? 都 成 立 。 证:\\ \quad \quad 当\,n=3\,时,有\,2^3 = 7 \times 1^2+1^2\,,令\,x=1,y=1\,,可知命题是成立的。\\ \quad \quad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2^k=7x_1^2+y_1^2,其中x_1,y_1为奇数。\,\\ 由:\\ \quad \quad \begin{aligned}& (7x_1^2+y_1^2)(7x_2^2+y_2^2)=7(x_1y_2+x_2y_1)^2+(7x_1x_2-y_1y_2)^2 \quad (1)\\ &(7x_1^2+y_1^2)(7x_2^2+y_2^2)=7(x_1y_2-x_2y_1)^2+(7x_1x_2+y_1y_2)^2 \quad (2) \end{aligned}\\ 得:\\ \quad \quad 当\,n=k+1\,时,2^{k+1} = 2^k \times 2 = (7x_1^2+y_1^2) \cdot [7({1 \over 2})^2+({1 \over 2})^2]= \\ \quad \quad \begin{cases}& 7({\large x_1+y_1 \over 2})^2+({\large 7x_1-y_1 \over 2})^2 \quad (3)\\ &7({\large x_1-y_1 \over 2})^2+({\large 7x_1+y_1 \over 2})^2 \quad (4) \end{cases} \\因为x_1,y_1都是奇数,所以\,{\large x_1+y_1 \over 2},{\large 7x_1-y_1 \over 2},{\large x_1+y_1 \over 2},{\large 7x_1+y_1 \over 2}\,都是整数。\\如果\,{\large x_1+y_1 \over 2}\,为奇数,则\,{\large 7x_1-y_1 \over 2}=4x_1-{\large x_1+y_1 \over 2}\,也为奇数,命题成立。\\ 如果\,{\large x_1+y_1 \over 2}\,为偶数,则\,{\large x_1-y_1 \over 2}=x_1-{\large x_1+y_1 \over 2}\,为奇数,则\,{\large 7x_1+y_1 \over 2}=4x_1-{\large x_1-y_1 \over 2}\,也为奇数,命题成立。\\综上,由第一数学归纳法可知,命题对所有\,n \ge 3\,都成立。 证:当n=3时,有23=7×12+12,令x=1,y=1,可知命题是成立的。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2k=7x12?+y12?,其中x1?,y1?为奇数。由:?(7x12?+y12?)(7x22?+y22?)=7(x1?y2?+x2?y1?)2+(7x1?x2??y1?y2?)2(1)(7x12?+y12?)(7x22?+y22?)=7(x1?y2??x2?y1?)2+(7x1?x2?+y1?y2?)2(2)?得:当n=k+1时,2k+1=2k×2=(7x12?+y12?)?[7(21?)2+(21?)2]={?7(2x1?+y1??)2+(27x1??y1??)2(3)7(2x1??y1??)2+(27x1?+y1??)2(4)?因为x1?,y1?都是奇数,所以2x1?+y1??,27x1??y1??,2x1?+y1??,27x1?+y1??都是整数。如果2x1?+y1??为奇数,则27x1??y1??=4x1??2x1?+y1??也为奇数,命题成立。如果2x1?+y1??为偶数,则2x1??y1??=x1??2x1?+y1??为奇数,则27x1?+y1??=4x1??2x1??y1??也为奇数,命题成立。综上,由第一数学归纳法可知,命题对所有n≥3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概念设 ? P ( n ) ? 是 一 个 含 有 正 整 数 n 的 命 题 , 如 果 ?? ( 1 ) ? 当 ? n = a ? 时 , P ( a ) 成 立 ; ?? ( 2 ) ?? 在 ? P ( m ) ? 对 所 有 适 合 ? a ≤ m ≤ k ? 的 正 整 数 ? m ? 成 立 的 假 定 下 , ? P ( k + 1 ) 成 立 , ? 那 么 ? P ( n ) ? 对 所 有 正 整 数 ? n ≥ a ? 都 成 立 。 \quad \quad 设\,{\color{Black}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 \,\,\quad \quad \quad (1)\,当\,n=a\,时,P(a)成立;\\\,\,\quad \quad \quad(2)\,\,在\,P(m)\,对所有适合\, a \le m \le k\,的正整数\,m\,成立的假定下,\,P(k+1)成立,\,\\ \quad \quad 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 \ge a\,都成立。 设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1)当n=a时,P(a)成立;(2)在P(m)对所有适合a≤m≤k的正整数m成立的假定下,P(k+1)成立,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a都成立。 例题例题2-1有 两 堆 石 子 , 数 目 相 等 , 有 两 个 人 玩 耍 , 每 人 可 以 在 任 一 堆 里 任 意 取 几 颗 , 但 不 能 同 时 在 两 堆 里 取 , 规 定 取 得 最 后 一 颗 者 胜 。 试 证 : 后 取 者 必 胜 。 证 : 设 ? n ? 是 每 一 堆 棋 子 的 颗 数 。 当 n = 1 时 , 先 取 者 只 能 在 一 堆 里 取 一 颗 , 这 样 另 一 堆 里 留 下 的 1 颗 就 被 后 者 取 得 , 所 以 结 论 成 立 。 假 设 当 ? 1 ≤ n ≤ k ? 时 结 论 成 立 , 当 ? n = k + 1 ? 时 , 先 取 者 可 以 在 一 堆 里 取 棋 子 ? t ? ( ? 1 ≤ t ≤ k ? ) 颗 , 这 样 剩 下 的 棋 子 中 , 一 堆 有 棋 子 ? k + 1 颗 ? , 另 一 堆 有 棋 子 ? k + 1 ? t ? 颗 , 这 时 后 取 者 可 以 在 较 多 的 一 堆 里 取 棋 子 ? t ? 颗 , 使 得 两 堆 棋 子 都 有 ? k + 1 ? t ? 颗 。 由 归 纳 假 设 , 后 取 者 可 以 获 胜 。 根 据 第 二 数 学 归 纳 法 , 这 个 命 题 对 所 有 正 整 数 ? n ? 来 说 , 后 取 者 必 胜 。 有两堆石子,数目相等,有两个人玩耍,每人可以在任一堆里任意取几颗,但不能同时在两堆里取,规定取得\\最后一颗者胜。试证:后取者必胜。\\证:\\ \quad \quad 设\,n\,是每一堆棋子的颗数。\\ \quad \quad 当n=1时,先取者只能在一堆里取一颗,这样另一堆里留下的1颗就被后者取得,所以结论成立。\\ \quad \quad 假设当\,1 \le n \le k\,时结论成立,当\,n=k+1\,时,先取者可以在一堆里取棋子\,t\,(\,1 \le t \le k\,)颗,这样剩下的\\棋子中,一堆有棋子\,k+1颗\,,另一堆有棋子\,k+1-t\,颗,这时后取者可以在较多的一堆里取棋子\,t\,颗,使得\\两堆棋子都有\,k+1-t\,颗。由归纳假设,后取者可以获胜。\\ 根据第二数学归纳法,这个命题对所有正整数\,n\,来说,后取者必胜。 有两堆石子,数目相等,有两个人玩耍,每人可以在任一堆里任意取几颗,但不能同时在两堆里取,规定取得最后一颗者胜。试证:后取者必胜。证:设n是每一堆棋子的颗数。当n=1时,先取者只能在一堆里取一颗,这样另一堆里留下的1颗就被后者取得,所以结论成立。假设当1≤n≤k时结论成立,当n=k+1时,先取者可以在一堆里取棋子t(1≤t≤k)颗,这样剩下的棋子中,一堆有棋子k+1颗,另一堆有棋子k+1?t颗,这时后取者可以在较多的一堆里取棋子t颗,使得两堆棋子都有k+1?t颗。由归纳假设,后取者可以获胜。根据第二数学归纳法,这个命题对所有正整数n来说,后取者必胜。 例题2-2
试
证
:
对
任
意
正
整
数
?
n
,
n
+
1
?
个
组
合
数
?
C
n
0
,
C
n
1
,
?
?
,
C
n
n
?
均
为
奇
数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
n
?
具
有
?
n
=
2
k
?
1
?
(
k
≥
1
)
?
的
形
式
。
试证:对任意正整数\,n,n+1\,个组合数\,C_n^0,C_n^1,\cdots,C_n^n\,均为奇数的充要条件是\,n\,具有\,n=2^k-1\,(k \ge 1)\,的形式。
试证:对任意正整数n,n+1个组合数Cn0?,Cn1?,?,Cnn?均为奇数的充要条件是n具有n=2k?1(k≥1)的形式。
当 ? n = 2 m + 1 ? 时 , C n 2 k + 1 = C 2 m + 1 2 k + 1 = ( 2 m + 1 ) ( 2 m ) ( 2 m ? 1 ) ? ( 2 m ? 2 k + 1 ) ( 2 k + 1 ) ? ! = 去 掉 奇 因 数 , 奇 偶 性 不 变 ( 2 m ) ( 2 m ? 2 ) ? ( 2 m ? 2 k + 2 ) ( 2 k ) ( 2 k ? 2 ) ? 2 = 上 下 同 时 除 以 2 k , 奇 偶 性 不 变 m ( m ? 1 ) ? ( m ? k + 1 ) k ? ! = C m k ( 1 ) 于 是 得 : C n 2 k + 2 = C n 2 k + 1 ? n ? 2 k ? 1 2 k + 2 = 奇 偶 性 不 变 = C m k ? n ? 2 k ? 1 2 k + 2 = C m k ? ( 2 m + 1 ) ? 2 k ? 1 2 k + 2 = 上 下 同 时 除 以 2 , 奇 偶 性 不 变 C m k ? m ? k k + 1 = C m k + 1 ( 2 ) 于 是 , 由 于 假 定 ? m = 2 h ? 1 ? 为 奇 数 , 且 ? n = 2 m + 1 ? 为 奇 数 , 则 对 于 任 意 ? 1 ≤ t ≤ n ? , 若 ? t ? 为 偶 数 , 必 可 取 ? k 1 = t 2 ? ≤ n ? 1 2 = m ? , 应 用 ( 2 ) 式 , 使 得 ? C n t ? 与 ? C m k 1 ? 的 奇 偶 性 相 同 ; 若 ? t ? 为 奇 数 , 必 可 取 ? k 2 ? = t ? 1 2 ≤ n ? 1 2 = m , 应 用 ? ( 1 ) ? 式 , 使 得 ? C n t ? 与 ? C m k 2 ? 的 奇 偶 性 相 同 。 于 是 如 果 当 ? m = 2 k ? 1 ? 时 , 命 题 成 立 , 那 么 ? n = 2 m + 1 = 2 k + 1 ? 1 ? 时 , 命 题 也 成 立 。 那 么 由 数 学 归 纳 法 可 知 , 该 命 题 成 立 。 \begin{aligned}当\,n=2m+1\,时,& C_{n}^{2k+1}=C_{2m+1}^{2k+1}={ (2m+1)(2m)(2m-1)\cdots(2m-2k+1) \over (2k+1)\,! }\\ & \xlongequal[]{去掉奇因数,奇偶性不变}{ (2m)(2m-2)\cdots(2m-2k+2) \over (2k)(2k-2)\cdots2} \\ \\ &\xlongequal[]{上下同时除以2^k,奇偶性不变} {m(m-1)\cdots(m-k+1) \over k\,!} \\ &= C_m^k \quad (1)\end{aligned} \\ 于是得:\\ \begin{aligned} \\ \quad \quad C_n^{2k+2} &= C_n^{2k+1} \cdot {n-2k-1 \over 2k+2} \xlongequal[]{奇偶性不变}=C_m^k \cdot {n-2k-1 \over 2k+2} \\ &=C_m^k \cdot {(2m+1)-2k-1 \over 2k+2} \xlongequal[]{上下同时除以2,奇偶性不变}C_m^k \cdot {m-k \over k+1} \\ &=C_m^{k+1} \quad (2)\end{aligned} \\ 于是,由于假定\,m=2^h-1\,为奇数,且\,n=2m+1\,为奇数,则对于任意\,1 \le t \le n\,,\\ \quad \quad 若\,t\,为偶数,必可取\,k_1={\large t \over 2}\, \le {\large n-1 \over 2}=m\,,应用(2)式,使得\,C_n^t\,与\,C_m^{k_1}\,的奇偶性相同;\\ \quad \quad 若\,t\,为奇数,必可取\,k_2\,={\large t-1 \over 2} \le {\large n-1 \over 2}=m,应用\,(1)\,式,使得\,C_n^t\,与\,C_m^{k_2}\,的奇偶性相同。\\ 于是 如果当\,m=2^k-1\,时,命题成立,那么\,n=2m+1=2^{k+1}-1\,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由数学归纳法可知,该命题成立。 当n=2m+1时,?Cn2k+1?=C2m+12k+1?=(2k+1)!(2m+1)(2m)(2m?1)?(2m?2k+1)?去掉奇因数,奇偶性不变?(2k)(2k?2)?2(2m)(2m?2)?(2m?2k+2)?上下同时除以2k,奇偶性不变?k!m(m?1)?(m?k+1)?=Cmk?(1)?于是得:Cn2k+2??=Cn2k+1??2k+2n?2k?1?奇偶性不变?=Cmk??2k+2n?2k?1?=Cmk??2k+2(2m+1)?2k?1?上下同时除以2,奇偶性不变?Cmk??k+1m?k?=Cmk+1?(2)?于是,由于假定m=2h?1为奇数,且n=2m+1为奇数,则对于任意1≤t≤n,若t为偶数,必可取k1?=2t?≤2n?1?=m,应用(2)式,使得Cnt?与Cmk1??的奇偶性相同;若t为奇数,必可取k2?=2t?1?≤2n?1?=m,应用(1)式,使得Cnt?与Cmk2??的奇偶性相同。于是如果当m=2k?1时,命题成立,那么n=2m+1=2k+1?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由数学归纳法可知,该命题成立。 例题2-3
已
知
,
斐
波
那
契
(
F
i
b
o
n
a
c
c
i
)
数
列
?
{
f
n
}
?
满
足
f
1
=
1
?
,
?
f
2
=
1
?
,
?
f
n
=
f
n
?
1
+
f
n
?
2
??
(
n
≥
3
)
?
,
试
证
:
f
n
=
1
5
[
(
1
+
5
2
)
n
?
(
1
?
5
2
)
n
]
已知,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f_n\}\,满足 \\ \qquad f_1=1\,,\,f_2=1\,,\,f_n=f_{n-1}+f_{n-2}\,\,(n \ge 3)\,,\\ 试证:\quad f_n={\large 1 \over \sqrt[]{5}}[({\large 1+\sqrt[]{5} \over 2})^n-({\large 1-\sqrt[]{5} \over 2})^n]
已知,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fn?}满足f1?=1,f2?=1,fn?=fn?1?+fn?2?(n≥3),试证:fn?=5?1?[(21+5??)n?(21?5??)n] “跳跃”的数学归纳法概念设 P ( n ) 是 一 个 含 有 正 整 数 n 的 命 题 , 如 果 ?? ( 1 ) ? 当 ? k = 1 , 2 , ? ? , k 0 ? 时 , 命 题 P ( k ) 是 成 立 的 ; ?? ( 2 ) ?? 由 ? P ( k ) ? 成 立 必 可 推 得 ? P ( k + k 0 ) ? 成 立 , 那 么 ? P ( n ) ? 对 所 有 正 整 数 ? n ? 都 成 立 。 \quad \quad 设{\color{Black}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 \,\,\quad \quad \quad (1)\,当\,k=1,2,\cdots,k_0\,时,命题P(k)是成立的;\\\,\,\quad \quad \quad(2)\,\,由\,P(k)\,成立必可推得\,P(k+k_0)\,成立,\\ \quad \quad 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设P(n)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的命题,如果(1)当k=1,2,?,k0?时,命题P(k)是成立的;(2)由P(k)成立必可推得P(k+k0?)成立,那么P(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例题例题3-1
求
证
:
方
程
?
x
+
2
y
=
n
(
n
≥
1
)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组
数
为
??
n
+
1
2
+
1
+
(
?
1
)
n
4
??
证
明
如
下
:
(
1
)
?
当
?
n
=
1
?
时
,
(
x
,
y
)
=
(
1
,
0
)
;
当
?
n
=
2
时
,
(
x
,
y
)
=
(
0
,
1
)
?
,
可
验
证
命
题
都
是
成
立
的
。
(
2
)
?
假
设
当
?
n
=
k
?
时
,
命
题
成
立
,
则
当
?
n
=
k
+
2
?
时
,
x
+
2
y
=
k
+
2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个
数
,
??
等
价
于
?
x
+
2
(
y
?
1
)
=
k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个
数
,
等
价
于
?
x
+
2
y
=
k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个
数
加
上
??
(
x
,
y
)
=
(
k
+
2
,
?
1
)
这
一
组
,
组
数
为
?
k
+
1
2
+
1
+
(
?
1
)
k
4
+
1
=
k
+
2
2
+
1
+
(
?
1
)
k
+
2
4
?
,
因
此
命
题
也
成
立
。
(
3
)
?
综
上
,
根
据
数
学
归
纳
法
可
知
,
该
命
题
对
所
有
?
n
≥
1
?
都
成
立
。
\begin{aligned}& 求证:方程\,x+2y=n(n \ge 1)\,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为\,\,{n+1 \over 2}+{1+(-1)^n \over 4}\,\,\\ & 证明如下:\\ &\quad \quad (1) \,当\,n=1\,时,(x,y)=(1,0);当\,n=2时,(x,y)=(0,1)\,,可验证命题都是成立的。\\ &\quad \quad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则当\,n=k+2\,时,x+2y=k+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 &\quad \quad \quad \,\,等价于\,x+2(y-1)=k\,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等价于\,x+2y=k\,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加上\\ &\quad \quad \quad\,\,(x,y)=(k+2,-1)这一组,组数为\,{k+1 \over 2}+{1+(-1)^k \over 4}+1={k+2 \over 2}+{1+(-1)^{k+2} \over 4}\,,因此命题也成立。\\ &\quad\quad (3)\,综上,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该命题对所有\,n \ge 1\,都成立。\end{aligned}
?求证:方程x+2y=n(n≥1)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为2n+1?+41+(?1)n?证明如下:(1)当n=1时,(x,y)=(1,0);当n=2时,(x,y)=(0,1),可验证命题都是成立的。(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则当n=k+2时,x+2y=k+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等价于x+2(y?1)=k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等价于x+2y=k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加上(x,y)=(k+2,?1)这一组,组数为2k+1?+41+(?1)k?+1=2k+2?+41+(?1)k+2?,因此命题也成立。(3)综上,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该命题对所有n≥1都成立。? 跷跷板归纳法概念设 有 两 个 关 于 正 整 数 ? n ? 的 命 题 ? A n , B n ? , 如 果 ? ( 1 ) ? A 1 ? 成 立 ; ? ( 2 ) ? 假 设 ? A k ? 成 立 , 则 推 出 ? B k ? 成 立 ; ? ( 3 ) ? 假 设 ? B k ? 成 立 , 则 推 出 ? A k + 1 ? 成 立 , 那 么 对 于 任 意 正 整 数 ? n ? , 命 题 ? A n , B n ? 都 成 立 。 \quad \quad 设有两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A_n,B_n\,,如果\\ \quad \quad \quad\,(1)\,A_1\,成立;\\ \quad \quad \quad\,(2)\,假设\,A_k\,成立,则推出\,B_k\,成立;\\ \quad \quad \quad \,(3)\,假设\,B_k\,成立,则推出\,A_{k+1}\,成立,\\ \quad \quad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A_n,B_n\,都成立。 设有两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An?,Bn?,如果(1)A1?成立;(2)假设Ak?成立,则推出Bk?成立;(3)假设Bk?成立,则推出Ak+1?成立,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An?,Bn?都成立。 例题例题4-1假 设 数 列 { a n } 满 足 : a 2 n = 3 n 2 , a 2 n ? 1 = 3 n ( n ? 1 ) + 1 , n = 1 , 2 , 3 , . . . 。 设 ? S m ? 为 数 列 的 前 ? m ? 项 的 和 , 即 ? S m = a 1 + a 2 + ? + a m ? 。 求 证 : ( 1 ) ? S 2 n ? 1 = 1 2 n ( 4 n 2 ? 3 n + 1 ) ( 2 ) ?????? S 2 n = 1 2 n ( 4 n 2 + 3 n + 1 ) 假设数列 \{ a_n \}满足:a_{2n} = 3n^2,a_{2n-1} = 3n(n-1)+1,n=1,2,3,...。\\ 设\,S_m\,为数列的前\,m\,项的和,即\,S_m = a_1+a_2+\cdots+a_m\,。\\求证:\\\begin{aligned}\quad \quad (1)\,S_{2n-1} &={1 \over 2}n(4n^2-3n+1) \\ \quad \quad (2)\,\,\,\,\,\, S_{2n} &= {1 \over 2}n(4n^2+3n+1) \end{aligned} 假设数列{an?}满足:a2n?=3n2,a2n?1?=3n(n?1)+1,n=1,2,3,...。设Sm?为数列的前m项的和,即Sm?=a1?+a2?+?+am?。求证:(1)S2n?1?(2)S2n??=21?n(4n2?3n+1)=21?n(4n2+3n+1)?
例题4-2设 ? r ( n ) ? 表 示 方 程 ? x + 2 y = n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组 数 , 试 证 : r ( 2 l ? 1 ) = l , r ( 2 l ) = l + 1 证 : 这 里 , 设 命 题 ? A n ? 是 “ ? r ( 2 n ? 1 ) = n ? ” , 命 题 ? B n ? 是 “ ? r ( 2 n ) = n + 1 ? ” 。 当 ? n = 1 ? 时 , 方 程 ? x + 2 y = 1 ? 仅 有 一 组 非 负 整 数 解 ? x = 1 , y = 0 ? , 所 以 命 题 A 1 成 立 。 假 设 ? r ( 2 k ? 1 ) = k ? , 即 ? A k ? 成 立 , 则 当 ? n = 2 k ? 时 , 方 程 ? x + 2 y = 2 k ? 时 , 方 程 ? x + 2 y = 2 k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组 数 ? r ( 2 k ) ? 可 分 为 两 类 : 一 类 是 ? x = 0 , 解 的 组 数 等 于 1 ; 一 类 是 ? x ≥ 1 ? , 解 的 组 数 等 于 方 程 ? ( x ? 1 ) + 2 y = 2 k ? 1 ? 满 足 ? x ? 1 ≥ 0 , y ≥ 0 ( x , y 都 是 整 数 ) ? 的 解 的 组 数 ? r ( 2 k ? 1 ) ? 。 所 以 ? r ( 2 k ) = 1 + r ( 2 k ? 1 ) = k + 1 ? , 即 命 题 ? B k ? 成 立 。 假 设 ? r ( 2 k ) = k + 1 ? , 即 ? B k ? 成 立 , 则 当 ? n = 2 k + 1 ? 时 , 方 程 ? x + 2 y = 2 k + 1 ? 的 非 负 整 数 解 的 组 数 ? r ( 2 k + 1 ) 同 样 可 以 分 为 两 类 : ? 一 类 是 ? x = 0 ? , 解 的 组 数 等 于 0 ; 一 类 是 ? x ≥ 1 ? , 解 的 组 数 等 于 方 程 ? ( x ? 1 ) + 2 y = 2 k ? 满 足 ? x ? 1 ≥ 0 , y ≥ 0 ( x , y 都 是 整 数 ) ? 的 解 的 组 数 ? r ( 2 k ) ? 。 所 以 ? r ( 2 k + 1 ) = 0 + r ( 2 k ) = k + 1 ? , 即 命 题 A k + 1 也 成 立 。 因 此 , 由 跷 跷 板 归 纳 法 可 知 , 对 一 切 非 负 整 数 l , 有 : r ( 2 l ? 1 ) = l , r ( 2 l ) = l + 1 设\,r(n)\,表示方程\,x+2y=n\,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试证:\\ \quad \quad r(2l-1)=l,r(2l)=l+1 \\证:\\ \quad \quad 这里,设命题\,A_n\,是“\,r(2n-1)=n\,”,命题\,B_n\,是“\,r(2n)=n+1\,”。\\ \quad \quad 当\,n=1\,时,方程\,x+2y=1\,仅有一组非负整数解\,x=1,y=0\,,所以命题A_1成立。\\ \quad \quad 假设\,r(2k-1)=k\,,即\,A_k\,成立,则当\,n=2k\,时,方程\,x+2y=2k\,时,方程\,x+2y=2k\,的非负整数 \\ \quad \quad 解的组数\,r(2k)\,可分为两类:\\ \quad \quad 一类是\,x=0,解的组数等于1;一类是\,x \ge 1\,,解的组数等于方程\,(x-1)+2y=2k-1\,满足\,x-1 \ge 0,y \ge 0(x,y都是整数)\,的解的组数\,r(2k-1)\,。所以 \,r(2k) = 1+r(2k-1) = k+1\,,即命题\,B_k\,成立。\\ \quad \quad 假设\,r(2k)=k+1\,,即\,B_k\,成立,则当\,n=2k+1\,时,方程\,x+2y=2k+1\,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r(2k+1) \\ \quad \quad 同样可以分为两类:\\ \quad \quad \,一类是\,x=0\,,解的组数等于0;一类是\,x \ge 1\,,解的组数等于方程\,(x-1)+2y=2k\,满足 \,x-1 \ge 0,y \ge 0(x,y都是整数)\,的解的组数\,r(2k)\,。所以\,r(2k+1)=0+r(2k)=k+1\,,即命题A_{k+1}也成立。\\ \quad \quad 因此,由跷跷板归纳法可知,对一切非负整数l,有:r(2l-1)=l,r(2l)=l+1 设r(n)表示方程x+2y=n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试证:r(2l?1)=l,r(2l)=l+1证:这里,设命题An?是“r(2n?1)=n”,命题Bn?是“r(2n)=n+1”。当n=1时,方程x+2y=1仅有一组非负整数解x=1,y=0,所以命题A1?成立。假设r(2k?1)=k,即Ak?成立,则当n=2k时,方程x+2y=2k时,方程x+2y=2k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r(2k)可分为两类:一类是x=0,解的组数等于1;一类是x≥1,解的组数等于方程(x?1)+2y=2k?1满足x?1≥0,y≥0(x,y都是整数)的解的组数r(2k?1)。所以r(2k)=1+r(2k?1)=k+1,即命题Bk?成立。假设r(2k)=k+1,即Bk?成立,则当n=2k+1时,方程x+2y=2k+1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r(2k+1)同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x=0,解的组数等于0;一类是x≥1,解的组数等于方程(x?1)+2y=2k满足x?1≥0,y≥0(x,y都是整数)的解的组数r(2k)。所以r(2k+1)=0+r(2k)=k+1,即命题Ak+1?也成立。因此,由跷跷板归纳法可知,对一切非负整数l,有:r(2l?1)=l,r(2l)=l+1 反向归纳法概念设 ? P ( n ) ? 是 与 自 然 数 ? n ? 相 关 的 命 题 , 如 果 ( 1 ) ? 存 在 一 个 递 增 的 无 限 自 然 数 序 列 { n k } , 使 命 题 ? P n k 成 立 ? , ( 2 ) ? 在 假 设 当 ? n = k + 1 ? 时 命 题 ? P k + 1 ? 成 立 的 前 提 下 , 当 ? n = k ? 时 , P ( k ) ? 成 立 , 那 么 命 题 ? P ( n ) ? 对 所 有 自 然 数 ? n ? 都 是 成 立 的 。 设\,P(n)\,是与自然数\,n\,相关的命题,如果\\ \quad \quad(1)\,存在一个递增的无限自然数序列\{n_k\},使命题\,P_{nk}成立\,,\\ \quad \quad (2)\,在假设当\,n=k+1\,时命题\,P_{k+1}\,成立的前提下,当\,n=k\,时,P(k)\,成立,\\ 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 设P(n)是与自然数n相关的命题,如果(1)存在一个递增的无限自然数序列{nk?},使命题Pnk?成立,(2)在假设当n=k+1时命题Pk+1?成立的前提下,当n=k时,P(k)成立,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 例题例题5-1设 ? p ? 是 素 数 , 而 ? m ? 是 正 整 数 , 试 证 : m p ? m 是 ? p ? 的 倍 数 。 证 : 令 ? m = t p ( t ? 是 正 整 数 ) ? , 则 ? ( t p ) p ? t p ? 是 ? p ? 的 倍 数 , 即 有 无 穷 多 个 正 整 数 ? t p ( t = 1 , 2 , ? ? ) ? , 使 得 ? m p ? m ? 是 ? p ? 的 倍 数 。 假 设 ? m = k + 1 ? 时 , ( k + 1 ) p ? ( k + 1 ) ? 是 ? p ? 的 倍 数 , 则 由 ( k + 1 ) p ? ( k + 1 ) = ( k p ? k ) + C p 1 k p ? 1 + C p 2 k p ? 2 + ? ? ? + C p p ? 1 k 以 及 C p i = p ( p ? 1 ) ? ( p ? i + 1 ) i ? ! ?? ( 1 ≤ i ≤ p ? 1 ) 是 ? p ? 的 倍 数 , 知 ? k p ? k ? 是 ? p ? 的 倍 数 。 从 而 根 据 反 向 归 纳 法 , 对 任 意 正 整 数 ? m ? , m p ? m ? 都 是 ? p ? 的 倍 数 。 设\,p\,是素数,而\,m\,是正整数,试证:m^p-m是\,p\,的倍数。\\ 证:\\ \quad \quad 令\,m=tp(t\,是正整数)\,,则\,(tp)^p-tp\,是\,p\,的倍数,即有无穷多个正整数\,tp(t=1,2,\cdots)\,,使得 \\ \,m^p-m\,是\,p\,的倍数。假设\,m=k+1\,时,(k+1)^p-(k+1)\,是\,p\,的倍数,则由 \\ \quad \quad (k+1)^p-(k+1)=(k^p-k)+C_p^1k^{p-1}+C_p^2k^{p-2}+\,\cdots\,+C_p^{p-1}k \\以及 \\ \quad \quad C_p^i={\Large p(p-1)\cdots(p-i+1) \over i\,!}\,\,(1 \le i \le p-1)是\,p\,的倍数,知\,k^p-k\,是\,p\,的倍数。\\ 从而根据反向归纳法,对任意正整数\,m\,,m^p-m\,都是\,p\,的倍数。 设p是素数,而m是正整数,试证:mp?m是p的倍数。证:令m=tp(t是正整数),则(tp)p?tp是p的倍数,即有无穷多个正整数tp(t=1,2,?),使得mp?m是p的倍数。假设m=k+1时,(k+1)p?(k+1)是p的倍数,则由(k+1)p?(k+1)=(kp?k)+Cp1?kp?1+Cp2?kp?2+?+Cpp?1?k以及Cpi?=i!p(p?1)?(p?i+1)?(1≤i≤p?1)是p的倍数,知kp?k是p的倍数。从而根据反向归纳法,对任意正整数m,mp?m都是p的倍数。
例题5-2:精彩!
证
明
:
(
算
术
平
均
值
?
几
何
平
均
值
不
等
式
)
设
命
题
?
P
(
n
)
为
:
??
a
1
,
a
2
,
?
?
,
a
n
?
是
?
n
?
个
非
负
实
数
,
则
成
立
不
等
式
a
1
+
a
2
+
?
+
a
n
n
≥
a
1
a
2
?
a
n
n
其
中
等
号
成
立
的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是
?
a
1
=
a
2
=
?
=
a
n
证明:(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 \qquad 设命题\,P(n)为:\,\,a_1,a_2,\cdots,a_n\,是\,n\,个非负实数,则成立不等式 \\ \quad \quad \qquad {\Large a_1+a_2+\cdots+a_n \over n} \ge \sqrt[n]{\large a_1a_2\cdots a_n} \\ \qquad 其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_1=a_2=\cdots=a_n
证明:(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不等式)设命题P(n)为:a1?,a2?,?,an?是n个非负实数,则成立不等式na1?+a2?+?+an??≥na1?a2??an??其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1?=a2?=?=an? 推广:数学归纳法也可用于实数相关的问题?
设 ? P ( x ) ? 是 与 非 负 实 数 相 关 的 命 题 , 如 果 ( 1 ) ? 当 ? x ∈ [ 0 , 1 ] ? 时 , P ( x ) 成 立 ; ( 2 ) ? 在 假 设 ? P ( x ) ? 成 立 的 前 提 下 , 可 推 出 ? P ( x + 1 ) ? 成 立 , 那 么 命 题 ? P ( x ) ? 对 所 有 非 负 实 数 ? x ? 都 是 成 立 的 设\,P(x)\,是与非负实数相关的命题,如果 \\ \qquad (1) \, 当\, x \in [0,1]\,时,P(x)成立;\\ \qquad (2) \, 在假设\,P(x)\,成立的前提下,可推出\,P(x+1)\,成立,\\ 那么命题\,P(x)\,对所有非负实数\,x\,都是成立的 设P(x)是与非负实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x∈[0,1]时,P(x)成立;(2)在假设P(x)成立的前提下,可推出P(x+1)成立,那么命题P(x)对所有非负实数x都是成立的。 一些保守的思考与联想
End |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4年11日历 | -2024/11/26 19:51:03- |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