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堆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先级队列的实现,有些应用场景需要从队列中获取最小的或者最大的元素,而且不要求数据全部有序,使用最小堆或者最大堆能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最小堆的元素是按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方式存放在一维数组中。
蓝色数字代表节点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
如上图所示,最小堆的根节点对应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后面接着依次从上到下每一层树节点从左往右排列,按照这个顺序将一段线性内存结构映射为一个树结构,并且满足下面的几个性质:
用i代表数组下标,n表示数组大小
- 当i为0时,表示树的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 节点i对应的左子节点为2i + 1,右子节点为2i + 2,父节点为(i - 1) / 2;
- 当2i + 1 > n - 1时,则节点i无左子节点;
- 当2i + 2 > n - 1时,则节点i无右子节点;
数组作为二叉树的存储方式,可以快速的定位父节点和左右子节点,也更加节省内存。
如下给出一组数据,并展示如何将这组数据转换成一个最小堆。 最小堆的转换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将每个子树转换成一个最小堆,直到根节点也转换完成,则整棵树变成了一个最小堆。
首先找出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此节点必然是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
最后一个节点为n - 1,它的父节点为((n-1)-1) / 2,即:(n - 2)/ 2,对于上面的例子,则为节点3。
从节点3开始将节点3为根节点的子树转换成一个最小堆,依次处理2,1,0节点;
下面为转换过程:
节点3转换
节点3只有一个左子节点,节点3小于节点7,节点3所在的子树是一个最小堆,不需要转换。
节点2转换
节点2有左右两个子节点,节点5小于节点6,让节点2和节点5比较,由于节点2大于节点5,交换两个节点元素,得到的以节点2为根节点的子树成为一个最小堆。
节点1转换
节点1存在左右节点,其中节点4小于节点3,所以,节点1和节点4比较,由于节点1大于节点4,交换节点1和节点4元素。
节点0转换
节点0存在左右节点,其中右节点小于左节点,所以节点0和右节点比较,由于节点0大于节点2,所以交换两个节点的元素,交换之后,节点2所在的子树需要再做比较判断,节点5小于节点6,所以节点2和节点5比较,由于节点2大于节点5,交换节点2和节点5元素,至此,整个转换结束,最终得到一个最小堆。
代码实现:
int heap[] = {24, 22, 17, 23, 5, 4, 67, 68};
int n = sizeof(heap) / sizeof(int);
int lastIndex = n - 1;
int starIndex = (n - 2) / 2;
for(int i = starIndex; i >= 0; --i){
int root = i;
int temp = heap[i];
int j = 2 * root + 1;
while(j <= lastIndex){
if(j < lastIndex && heap[j] > heap[j + 1]) j++;
if(temp <= heap[j]) break;
else{
heap[root] = heap[j];
root = j;
j = 2 * root + 1;
}
}
heap[root] = tem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