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
*/
?
方法:迭代 思路:
- 迭代法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实现方法。迭代法的实现基于以下两点发现。
- 如果将中序遍历反序,则得到反向的中序遍历,即每次遍历右孩子,再遍历根节点,最后遍历左孩子。
- 如果将后序遍历反序,则得到反向的前序遍历,即每次遍历根节点,再遍历右孩子,最后遍历左孩子。
- 「反向」的意思是交换遍历左孩子和右孩子的顺序,即反向的遍历中,右孩子在左孩子之前被遍历。
因此可以使用和「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的迭代方法类似的方法构造二叉树。
对于后序遍历中的任意两个连续节点 u?和 v(在后序遍历中,u 在 v 的前面),根据后序遍历的流程,我们可以知道 u 和 v 只有两种可能的关系:
- u 是 v 的右儿子。这是因为在遍历到 u 之后,下一个遍历的节点就是 u 的双亲节点,即 v;
- v 没有右儿子,并且 u 是 v 的某个祖先节点(或者 v 本身)的左儿子。如果 v 没有右儿子,那么上一个遍历的节点就是 v 的左儿子。如果 v 没有左儿子,则从 v 开始向上遍历 v 的祖先节点,直到遇到一个有左儿子(且 v 不在它的左儿子的子树中)的节点?
第二种关系看上去有些复杂。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正确性,并在例子中给出我们的迭代算法。
例子
我们以树
为例,它的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分别为
inorder = [15, 9, 10, 3, 20, 5, 7, 8, 4]
postorder = [15, 10, 9, 5, 4, 8, 7, 20, 3]
我们用一个栈 stack 来维护「当前节点的所有还没有考虑过左儿子的祖先节点」,栈顶就是当前节点。也就是说,只有在栈中的节点才可能连接一个新的左儿子。同时,我们用一个指针 index 指向中序遍历的某个位置,初始值为 n - 1,其中 n 为数组的长度。index 对应的节点是「当前节点不断往右走达到的最终节点」,这也是符合反向中序遍历的,它的作用在下面的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首先我们将根节点 3 入栈,再初始化 index 所指向的节点为 4,随后对于后序遍历中的每个节点,我们依次判断它是栈顶节点的右儿子,还是栈中某个节点的左儿子。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inorder, vector<int>& postorder) {
if (postorder.size() == 0) {
return nullptr;
}
auto root = new TreeNode(postorder[postorder.size() - 1]);
auto s = stack<TreeNode*>();
s.push(root);
int inorderIndex = inorder.size() - 1;
for (int i = int(postorder.size()) - 2; i >= 0; i--) {
int postorderVal = postorder[i];
auto node = s.top();
if (node->val != inorder[inorderIndex]) {
node->right = new TreeNode(postorderVal);
s.push(node->right);
} else {
while (!s.empty() && s.top()->val == inorder[inorderIndex]) {
node = s.top();
s.pop();
inorderIndex--;
}
node->left = new TreeNode(postorderVal);
s.push(node->left);
}
}
return roo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