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理论复习day1】 一、测试流程 1.编写测试计划 2.分析测试要求 3.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设计一般用思维导图描述;测试用例组成部分:用例编号,功能模块,用例标题,前置条件,执行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执行人,用例等级,测试日期。 4.搭建测试环境(或者是打版本) 5.执行测试用例、提交缺陷报告、跟踪缺陷报告----需求更改的时候也需要对之前的测试用例进行维护修改(修改的时候记得标记上修改日期以及修改人员) 6.测试评估和总结
大厂流程:需求评审,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评审,开发自测,冒烟测试,功能测试(含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上线回归测试,测试用例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
二、测试分类 1.按测试阶段划分 单元测试(一般由开发自己完成)、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2.按是否覆盖源代码 黑盒、白盒、灰盒 黑盒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的测试点为逻辑功能,界面,易用性,升级、安装与卸载;而性能测试主要关注时间性能,稳定性能,负载测试,压力测试。 3.按照程序是否运行 静态测试不运行被测程序,静态检查代码、界面、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动态测试则需要实际运行程序。 4.其他 冒烟测试、回归测试、探索测试、随机测试 冒烟测试:完成一个新版本的开发后,对该版本最基本的功能进行测试, 保证基本的功能和流程能走通。 回归测试:当修复一个 bug 后,把之前的测试用例再次应用到修复后的版本上进行测试。 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a. 等价类划分 1.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的; 2.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 b. 边界值定义: 边界是指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稍高于其边界值及稍低于其边界值的一些特定情况。 边界范围: 确定边界情况 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好大于或刚刚好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 上点 : 边界上的点(正好等于) 离点 : 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刚好大于或者刚刚小于边界的值) 内点 : 范围内的点 边界值的设计步骤: 明确需求、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找到需求条件中的边界值、编写测试用例 c. 判定表定义: 判定表法表示的是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而且输入与输入之间有相互的组合关系、输入 和输出之间有相互的制约和依赖关系 。 判定表组成部分: 1.条件桩 2.动作桩 3.条件项 4.动作项 判定表的设计步骤: (1) 明确条件桩 (2) 明确动作桩 (3) 对条件桩进行全组合 (4) 明确每个组合对应的动作桩 (5) 设计测试用例,每列数据对应一条测试用例 d. 因果图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用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1) 因果图的“因”——输入条件 (2) 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基本使用步骤: (1)用数字标识输入和输出 (2)画出因果图 (3)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4)生成测试用例
e.场景法定义: 场景法就是模拟用户操作软件时的场景,主要用于测试多个功能之间的组合使用情况 。 场景法中 2 个概念: 基本流: 按照正确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一条操作路径 备选流(可有多个备选流): 导致程序出现错误的操作流程(模拟错误的操作流程) 场景法测试步骤: 1 确定基本流和备选流 2.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确定场景 3.一条场景就是一条测试用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