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
- 二分查找法只适用于从有序的数列中进行查找(比如数字和字母等),将数列排序后再进行查找
- 二分查找法的运行时间为对数时间 O(log2n),即查找到需要的目标位置最多只需要log2n步,假设从[0,99] 的队列(100个数,即n=100中寻到目标数30,则需要查找步数为log2100,即最多需要查找7次(2^6 < 100 < 2 ^7))
1.1 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NoRecu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3,8,10,11,67,100};
int index = binarySearch(arr, 67);
System.out.println("index = " + index);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target)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while(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if(arr[mid] == target) {
return mid;
} else if (arr[mid] > target) {
right = mid - 1;
} else {
left = mid + 1;
}
}
return -1;
}
}
2. 分治算法
2.1 分治算法介绍
- 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
- 分治算法可以求解的一些经典问题
- 二分搜索
- 大整数乘法
- 棋盘覆盖
- 合并排序
- 快速排序
- 线性时间选择
- 最接近点对问题
- 循环赛日程表
- 汉诺塔
2.2 分治算法的基本步骤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
-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的解各个子问题
-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2.3 分治算法最佳实践–汉诺塔
汉诺塔游戏的演示和思路分析:
- 如果是有一个盘,A->C
- 如果我们有 n>= 2的情况,我们总是可以看做是两个盘:1. 最下边的盘 2.上面的盘
2.1)先把 最上面的盘 A->B 2.2) 把最下边的盘 A-> C 2.3) 把B塔的所有盘 从 B->C
2.4 汉诺塔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Hanoitow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oitower(5, 'A', 'B', 'C');
}
public static void Hanoitower(int num, char a, char b, char c) {
if(num == 1) {
System.out.println("第一个盘从" + a + "->" + c);
} else {
Hanoitower(num - 1, a, c, b);
System.out.println("第" + (num - 1) + "个盘从" + a + "->" + c);
Hanoitower( num - 1, b, a, c);
}
}
}
3. 动态规划算法
3.1 应用场景–背包问题
背包问题:有一个背包,容量为4磅,现有如下物品
物品 | 重量 | 价格 |
---|
吉他(G) | 1 | 1500 | 音响(S) | 4 | 3000 | 电脑(L) | 3 | 2000 |
- 要求达到的目标为装入的背包的总价值最大,并且重量不超出
- 要求装入的物品不能重复
3.2 动态规划算法介绍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一步步获取最优解的处理算法。
-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算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 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即下一个子阶段的求解是建立在上一个子阶段的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 动态规划可以通过填表的方式来逐步推进,得到最优解。
3.3 背包问题的思路分析和图解
算法的主要思想,利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每次遍历到的第i个物品,根据w[i]和v[i]来确定是否需要将物品放入背包中。即对于给定的n个物品,设v[i],w[i]分别为第i个物品的价值和重量,c为背包的容量。再令v[i][j]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能够装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的最大价值。则我们有下面的结果:
- v[i][0]=v[0][j]=0; //表示 填入表 第一行和第一列为0
- 当w[i]>j时:v[i][j]=v[i-1][j];//当准备加入新增的商品的容量大于 当前背包的容量时,就直接使用上一个单元格的装入策略。
- 当j.=w[i]时:v[i][j]=max{v[i-1][j],v[i-1][j-w[i]]+v[i]};//当准备加入的新增的商品的容量小于等于当前背包的容量,
//装入的方式: v[i - 1][j]:就是上一个单元格的装入的最大值 v[i]:表示当前商品的价值 v[i-1][j-w[i]]:装入i-1商品,到剩余空间j-w[i]
- 如果装不下当前物品,那么前n个物品的最佳组合和前n-1个物品的最佳组合是一样的。
- 如果装的下当前物品
假设一:装当前物品,在给当前物品预留了相应空间的情况下,前n-1个物品的最佳组合加上当前物品的价值就是总价值。 假设二:不装当前物品,那么前n个物品的最佳组合和前n-1个物品的最佳组合是一样的。 选取假设1和假设2中较大的价值,为当前最佳组合的价值。
背包问题回溯 问题进阶:在使得背包内总价值最大的情况下,背包内装了哪些物品?
从表的右下角开始回溯,如果发现前n个物品最佳组合的价值和前n-1个物品最佳组合的价值一样,说明第n个物品没有被装入。否则,第n个物品被装入。
4. KMP算法
4.1 KMP算法介绍
- Knuth-Morris-Pratt字符串查找算法,简称“KMP算法”,常用于在一个文本串S内查找一个模式串P的出现位置,这个算法由Donald Knuth、Vaughan Pratt、James H.Morris三人于1977年联合发表,故取这3人的姓氏命名此算法。
- KMP算法利用之前判断过的信息,通过一个next数组,保存模式串中前后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每次回溯时,通过next数组找到前面匹配过的位置,省去了大量的计算时间。
- 功能:快速的从主串中找到指定的子串
- 比较指针左边上下两个子串是匹配的(红框内)
- 模式串中有公共前后缀(白框内)【如果模式串中有多对公共前后缀,要取最长的那对】
则将模式串移动到后缀匹配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