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郑烇、杨坚全套《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7版,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课程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0、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数据平面 网络层:控制平面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网络安全 无线和移动网络 多媒体网络 网络管理
功能 服务 实例
E2E end to end P2P point to point
IP协议 路由协议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什么是Internet
什么是Internet:从具体构成角度
零件的角度
-
节点
- 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
边:通信链路
- 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
- 主干链路:路由器间的链路
-
协议
网络互联设备的角度
?数以亿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 ? 主机 = 端系统 ? 运行网络应用程序 ? 通信链路 ? 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 、卫星 ? 传输速率 = 带宽(bps) ? 分组交换设备:转发分 组 (packets) ? 路由器和交换机
-
? 协议控制发送、接收消息
-
? Internet:“网络的网络”
- ? 松散的层次结构,互连的ISP
- ? 公共Internet vs. 专用intranet
-
? Internet标准
- ?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 ?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协议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对等层的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 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收或 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语法 语义 时序
什么是Internet:从服务角度
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的角度
- 使用通信设施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
- Web、VoIP、email、分布式游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
- 通信基础设施为apps提供编程接口(通信服务>
- 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apps与
互联网连接起来 - 为app应用提供服务选择,类似于邮政服务:
网络的系统划分
网络的边缘系统 网络的核心系统 网络的接入系统
网络结构
? 网络边缘: ? 主机 ? 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 器) ? 网络核心: ? 互连着的路由器 ? 网络的网络 ? 接入网、物理媒体: ? 有线或者无线通信链路
1.2 网络边缘
? 端系统(主机): ? 运行应用程序 ? 如Web、email ? 在 “网络的边缘”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收服务 ? 如Web浏览器/服务器;email 客户端/服务器
? 对等(peer-peer )模式 ? 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器 ? 如 Gnutella、KaZaA、Emule 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也是客户端,互相请求,分布式系统,无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缺陷 迅雷、电驴等 可以获得带宽的聚集
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 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 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做好准备
- 人类协议中:你好、你好
- 两个通信主机之间为连接建立状态
-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nternet上面向连接的服务
- TCP 服务 [RFC 793]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网络边缘: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使用TCP的应用: ? HTTP (Web), FTP (文件传 送), Telnet (远程登录), SMTP (email) 使用 UDP的应用: ? 流媒体、远程会议、 DNS、 Internet电话
1.3 网络核心
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端到端的资源被分配给从源端 到目标端的呼叫 “call”:
- 图中,每段链路有4条线路:
- 该呼叫采用了上面链路的第2 个线路,右边链路的第1个线 路(piece)
- 独享资源:不同享
- 如果呼叫没有数据发送,被分配 的资源就会被浪费 (no sharing)
- 通常被传统电话网络采用
为呼叫预留端-端资源 ? 链路带宽、交换能力 ? 专用资源:不共享 ? 保证性能 ? 要求建立呼叫连接
- 网络资源(如带宽)被 分成片
- 为呼叫分配片
- 如果某个呼叫没有数据, 则其资源片处于空闲状态 (不共享)
- 将带宽分成片
- 频分(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 时分(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Wave-division multiplexing)
计算举例
在一个电路交换网络上,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一个640,000比特的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所有的链路速率为1.536 Mbps 每条链路使用时隙数为24的TDM·建立端-端的电路需500 ms 每条链路的速率(一个时间片): 1.536Mbps/24 =64kbps传输时间:640kb/64kps = 10s 共用时间:传输时间+建立链路时间=10s + 500ms = 10.5s
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 连接建立时间长
-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突发性,如果使用线路交换,则浪费的片较多
- 即使这个呼叫没有数据传递,其所占据的片也不能够被别的呼叫使用
- 可靠性不高?
网络核心:分组交换
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方式
-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分为一个个片,传输时使用全部带宽
- 主机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分组
资源共享,按需使用:
- 存储-转发:分组每次移 动一跳( hop ) 相当于分段使用链路
- 在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 整个分组
- 延迟比线路交换要大
- 排队时间
相当于多个电路交换,延迟更大(排队延迟,存储/转发延迟),而来换取了共享性
-
存储-转发 ? 被传输到下一个链路之前, 整个分组必须到达路由器: 存储-转发 ? 在一个速率为R bps的链路 ,一个长度为L bits 的分组 的存储转发延时: L/R s -
排队和延迟: 如果到达速率>链路的输出速率:
-
分组将会排队,等待传输 -
如果路由器的缓存用完了,分组将会被抛弃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路由: 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 目标的路径
转发: 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 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
统计多路复用 A&B 时分复用 链路资源 A & B 分组没有固定的模式? 统计多路复用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同样的网络资源,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
-
1 Mb/s链路口 -
每个用户:
-
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
- 35用户时,>=10个用户活动的概率为0.0004
能支持更多用户
分组交换是“突发数据的胜利者?”
- 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传输
- 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分组延时和丢失
- Q:怎样提供类似电路交换的服务?
- 保证音频/视频应用需要的带宽
- 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chapter 7)
Q: 预约服务(线路交换)对比按需服务(分组交换)的例 子?
分组交换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分类
分组交换——分组的存储转发一段一段从源端传到目标端
- 数据报网络:
-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
- 在不同的阶段,路由可以改变
- 类似:问路
- Internent
- 虚电路网络:
- 每个分组都带标签(虚电路标识VC ID),标签决定下一跳
- 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
-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
- X.25和ATM
数据报(datagram) 的工作原理
- 在通信之前,无须建立起一个连接,有数据就传输
- 每一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不一样,可能会失序)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不维护主机和主机之间的状态)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的工作原理
网络分类
1.4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把网络边缘接入网络核心
Q: 怎样将端系统和边缘路由 器连接? ? 住宅接入网络 ? 单位接入网络 (学校、公 司) ? 无线接入网络 注意: ? 接入网络的带宽 (bits per second) ? ? 共享/专用?
住宅接入:modem
接入网: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 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
- 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 (>4kHz,上行、下行再分频率)
- 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 (< 4kHz)
- < 2.5 Mbps上行传输速率(typically < 1 Mbps)
- < 24 Mbps下行传输速率(typically < 10 Mbps)
接入网: 线缆网络
有线电视信号线缆双向改造 FDM: 在不同频段传输不同信道的数据, 数字电视和上网数据(上下行)
- HFC: hybrid fiber coax
- 非对称: 最高30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 2 Mbps 上行传输 速率
- 线缆和光纤网络将个家庭用户接入到 ISP 路由器
- 各用户共享到线缆头端的接入网络
- 与DSL不同, DSL每个用户一个专用线路到CO(central office)
住宅接入:电缆模式
fiber optic transport——光纤传输
接入网: 家庭网络
router, firewall, NAT
企业接入网络(Ethernet)
? 经常被企业或者大学等机构采用 ? 10 Mbps, 100Mbps, 1Gbps, 10Gbps传输率 ? 现在,端系统经常直接接到以太网络交换机上
无线接入网络
? 各无线端系统共享无线接入网络**(端系统到无线路由器)**
物理媒体
Bit: 在发送-接收对间传播
物理链路:连接每个发送-接 收对之间的物理媒体 导引型媒体: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同轴电缆、光纤、 双绞线 非导引型媒体:开放的空间传输电磁波或者光信号,在电磁或者光信号中承载数字数据
双绞线 (TP) ? 两根绝缘铜导线拧合 ? 5类:100Mbps 以太网 ,Gbps 千兆位以太网 ? 6类:10Gbps万兆以太网
同轴电缆、光纤
同轴电缆: ? 两根同轴的铜导线 ? 双向 ? 基带电缆: ? 电缆上一个单个信道 ? Ethernet ? 宽带电缆: ? 电缆上有多个信道 ? HFC
光纤和光缆: ? 光脉冲,每个脉冲表示一个 bit,在玻璃纤维中传输 ? 高速: ? 点到点的高速传输(如10 Gps-100Gbps传输速率 ) ? 低误码率:在两个中继器之 间可以有很长的距离,不受 电磁噪声的干扰 ? 安全
无线链路
? 开放空间传输电磁波,携 带要传输的数据 ? 无需物理“线缆” ? 双向 ? 传播环境效应: ? 反射 ? 吸收 ? 干扰
无线链路类型: ? 地面微波 ? e.g. up to 45 Mbps channels ? LAN (e.g., WiFi) ? 11Mbps, 54 Mbps,540Mbps… ? wide-area (e.g., 蜂窝) ? 3G cellular: ~ 几Mbps ? 4G 10Mbps ? 5G 数Gbps ? 卫星? 每个信道Kbps 到45Mbps (或者 多个聚集信道) ? 270 msec端到端延迟 ? 同步静止卫星和低轨卫星
1.5 Internet结构和ISP
按ISP划分互联网
互联网结构:网络的网络
- 端系统通过接入ISP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连接到互联网
- 接入ISPs相应的必须是互联的
- 导致的“网络的网络”非常复杂
- 让我们采用渐进方法来描述当前互联网的结构
问题: 给定数百万接入ISPs,如何将它们互联到一起
选项: 将每个接入ISP都连接到全局ISP(全局范围内覆盖)? 客户ISPs和提供者ISPs有经济合约
竞争:但如果全局ISP是有利可为的业务,那会有竞争者 合作:通过ISP之间的合作可以完成业务的扩展,肯定会有互 联,对等互联的结算关系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然后业务会细分(全球接入和区域接入),区域网络将出 现,用与将接入ISPs连接到全局ISPs 然 后 内 容 提 供 商 网 络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e.g., Google, Microsoft, Akamai) 可能会构建它们自己的网络,将它们的服务、内容更 加靠近端用户,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自己的运营支出
在网络的最中心,一些为数不多的充分连接的大范围网络(分布广、节点有限、 但是之间有着多重连接)
- “tier-1” commercial ISPs (e.g., Level 3, Sprint, AT&T, NTT), 国家或者国际 范围的覆盖
- content provider network (e.g., Google): 将它们的数据中心接入ISP,方便周边 用户的访问;通常私有网络之间用专网绕过第一层ISP和区域
松散的层次模型
中心:第一层ISP(如UUNet, BBN/Genuity, Sprint, AT&T)国家/国际覆盖,速率极高
- 直接与其他第一层ISP相连
- 与大量的第二层ISP和其他客户网络相连
第二层ISP: 更小些的 (通常是区域性的) ISP
- 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层ISPs,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ISP
第三层ISP与其他本地ISP
一个分组要经过许多网络!
很多内容提供商(如:Google, Akamai )可能会部署自己的网 络,连接自己的在各地的DC(数据中心),走自己的数据 连接若干local ISP和各级(包括一层)ISP,更加靠近用户
? POP: 高层ISP面向客户网络的接入点,涉及费用结算 ? 如一个低层ISP接入多个高层ISP,多宿(multi home) ? 对等接入:2个ISP对等互接,不涉及费用结算 ? IXP:多个对等ISP互联互通之处,通常不涉及费用结算 ? 对等接入 ? ICP自己部署专用网络,同时和各级ISP连接
1.6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分组丢失和延时是怎样发生的?
在路由器缓冲区的分组队列 ? 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了链路输出的能力 ? 分组等待排到队头、被传输
四种分组延时
-
节点处理延时: ? 检查 bit级差错 ? 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分组导向何处 -
排队延时 ? 在输出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 ? 依赖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
传输延时: ? R=链路带宽(bps) ? L=分组长度(bits) ? 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 L/R ? 存储转发延时 -
传播延时: ? d = 物理链路的长度 ? s = 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 (~2x10^8 m/sec) ? 传播延时 = d/s
车队类比
情况一、
? 汽车以100 km/hr 的速度传播 ? 收费站服务每辆车需 12s(传 输时间) ? 汽车~bit; 车队 ~ 分组 ? Q: 在车队在第二个收费站排 列好之前需要多长时间? ? 即:从车队的第一辆车到达第 一个收费站开始计时,到这个 车队的最后一辆车离开第二个 收费站,共需要多少时间
? 将车队从收费站输送到公 路上的时间 = 12*10 = 120s ? 最后一辆车从第一个收费 站到第二个收费站的传播 时间: 100km/(100km/hr)= 1 hr ? A: 62 minutes
情况二、
? 汽车以1000 km/hr 的速 度传播汽车 ? 收费站服务每辆车需 1分 钟 ? Q:在所有的汽车被第一个 收费站服务之前,汽车会到达第二个收费站吗?
? Yes!7分钟后,第一辆汽车 到达了第二个收费站,而第 一个收费站仍有3辆汽车 ? 在整个分组被第一个路由器 传输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 到达了第二个路由器!
节点延时
排队延时
? R=链路带宽 (bps) ? L=分组长度 (bits) ? a=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
流量强度 = La/R ? La/R ~ 0: 平均排队延时很小 ? La/R -> 1: 延时变得很大,趋近无穷 ? La/R > 1: 比特到达队列的速率超过了从该队 列输出的速率,平均排队延时将趋向无穷大! 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
Internet的延时和路由
? Internet 的延时和路由是什么样的呢? ? Traceroute 诊断程序: 提供从源端,经过路 由器,到目的的延时测量 ? For all i: ? 沿着目的的路径,向每个路由器发送3个探测分组 ? 路由器 i 将向发送方返回一个分组 ? 发送方对发送和回复之间间隔计时
Traceroute 是 利用 ICMP协议 运作的
? 在Windows系统下 ? Tracerert hostname ? 如 Tracerert www.gucas.ac.cn ? 更完整的例子 ?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 请见帮助: http://www.linkwan.com/gb/broadmeter/article/trace -help.htm
? 测试网址: ? www.traceroute.org ? www.linkwan.com
分组丢失
? 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 ? 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 ? 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
吞吐量
? 吞吐量: 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单位时间) ? 瞬间吞吐量: 在一个时间点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 在一个长时间内平均值
瓶颈链路:端到端路径上,限制端到端吞吐的链路(吞吐量最小的链路)
吞吐量:互联网场景
? 链路上的每一段实 际可用带宽Ri’=? ? 端到端吞吐量: min{Ri’} ? 每个连接上的端到 端吞吐: min(Rc ,Rs ,R/10) 10个人在用 ? 实际上: Rc 或者 Rs 经常是瓶颈
1.7 协议层次及服务模型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网络功能繁杂:数字信号的物理信 号承载、点到点、路由、rdt、进 程区分、应用等 ? 现实来看,网络的许多构成元素和设备: ? 主机 ? 路由器 ? 各种媒体的链路 ? 应用 ? 协议 ? 硬件, 软件
问题是: 如何组织和实现这个复杂的网络功能?
模块化分解/分层
例子2:两位异地哲学家的交流 哲学家/翻译层/邮局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航线系统 票务 (购买) 行李 (托运) 登机口 (登机) 从跑道起飞 按航线飞行 票务 (投诉) 行李 (认领) 登机口 (离机) 从跑道着陆 按航线飞行 按航线飞行
航线的功能层次
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 ? 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层功能明确的层次,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或一 组功能,功能中有其上层可以使用的功能:服务(垂直关系) ? 本层协议实体相互交互执行本层的协议动作(水平关系),目的是实现本层功能, 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更好的服务 ? 在实现本层协议的时候,直接利用了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 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
-
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服务( 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的能力 ? 服务用户(service user) ?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 ? 原语(primitive):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形式,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以及低层向高层提供服务都是通过 服务访问原语来进行交互的—形式 比如socket API(一些类型的函数) ? 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s Access Point)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间的接口—地点; ? 例子:邮箱 ? 地址(address):下层的一个实体支撑着上层的多个实体, SAP有标志不同上层实体的作用 ? 可以有不同的实现,队列 ? 例子:传输层的SAP: 端口(port) 比如:一个 地点/层间接口 -
服务的类型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方式
- 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 连接(Connection):两个通信实体为进行通信而建立的一种结合
- 面向连接的服务通信的过程:建立连接,通信,拆除连接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例子:网络层的连接被成为虚电路
- 适用范围:对于大的数据块要传输;不适合小的零星报文
- 特点:保序
- 服务类型:
- 可靠的信息流传送页面(可靠的获得,通过接收方的确认)
- 可靠的字节流远程登录
- 不可靠的连接数字化声音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 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 无连接服务:两个对等层实体在通信前不需要建立一个连接,不预留资源;不需要通信双方都是活跃;(例:寄信)
- 特点:不可靠、可能重复、可能失序
- IP分组,数据包;
- 适用范围:适合传送零星数据;
- 服务类型:
- 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方式的函件
- 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
- 请求回答信息查询
-
服务和协议 ?服务与协议的区别 ? ? 服务(Service):低层实体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 通信的能力,是通过**原语(primitive)**来操作的,垂直 ? 协议(protocol) :**对等层实体(peer entity)**之间在相互 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的集合,水平 ? 服务与协议的联系 ? ? 本层协议的实现要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 ? ? 本层实体通过协议为上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数据单元(DU)
ICI : 接口控制信息 - Interface Control Information
上层的PDU对于本层是SDU,封装后对于本层是PDU 两者的封装关系:一对一、一个SDU分成多个再进行封装,成多个PDU(一对多)、多个SDU封装成一个PDU(多对一)
分层处理和实现复杂系统的好处?
对付复杂的系统 ? 概念化:结构清晰,便于标示网络组件,以及描述其 相互关系 ? 分层参考模型 ? 结构化:模块化更易于维护和系统升级 ? 改变某一层服务的实现不影响系统中的其他层次 ? 对于其他层次而言是透明的 ? 如改变登机程序并不影响系统的其它部分 ? 改变2个秘书使用的通信方式不影响2个翻译的工作 ? 改变2个翻译使用的语言也不影响上下2个层次的工作 ? 分层思想被认为有害的地方? 效率相对较低
Internet 协议栈
- 应用层:网络应用(实现网络应用)
为人类用户或者其他应用进程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FTP,SMTP,HTTP,DNS - 传输层: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区分进程,把不可靠变为可靠)
在网络层提供的端到端通信基础上,细分为进程到进程,将不可靠的通信变成可靠地通信 TCP , UDP - 网络层:为数据报从源到目的选择路由(转发、路由)
主机主机之间的通信,端到端通信,不可靠 IP,路由协议 - 链路层: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相邻两点间,以帧位单位的传输)
2个相邻2点的通信,点到点通信,可靠或不可靠 点对对协议PPP,802.11(wifi),Ethernet - 物理层:在线路上传送bit(相邻两点间电磁波的承载,以bit的传输)
ISO/OSI 参考模型 ? 表示层: 允许应用解释传输的数据, e.g., 加密,压缩,机器相关的表示转换 ? 会话层: 数据交换的同步,检查点,恢复 ? 互联网协议栈没有这两层! (在Internet协议栈在应用层实现)
? 这些服务,如果需要的话,必须被应用实现 ? 需要吗?
封装与解封装
链路层交换机主要用于组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主要负责连接外网并寻找网络中最合适数据传输的路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路由器一般都具有防火墙功能,能够对一些网络数据包选择性的进行过滤。现在的一些路由器都具备交换机的功能,也有具备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称为三层交换机。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是速度也相对较慢,价格较为昂贵,而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的线性转发报文的能力,又有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报文(message) ?传输层:报文段(segment):TCP段,UDP数据报 ?网络层:分组packet(如果无连接方式:数据报 datagram)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位(bit)
1.8 历史
1980-1990: 体系结构变化, 网络数量激增,应用丰富
? 1983: TCP/IP部署,标记日 ? NCP分化成2个层次,TCP/IP, 从而出现UDP ? 覆盖式IP解决网络互联问题 ? 主机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分开 ? 1982: smtp e-mail协议定义 ? 1983: DNS 定义,完成域名 到IP地址的转换 ? 1985: ftp 协议定义 ? 1988: TCP拥塞控制
? 其他网络形式的发展 ? 新的国家级网络: Csnet, BITnet, NSFnet, Minitel ? 1985年:ISO/OSI提出, 时机不对且太繁琐,
? 100,000主机连接到网络联 邦
TCP/IP 极具包容性 IP for everything
1990, 2000’s: 商业化, Web, 新的应用 Web与超文本
? Internet ? 什么是协议 ? 网络边缘,核心,接入网络 ?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 Internet/ISP 结构 ? 性能: 丢失,延时,吞吐量 ? 层次模型和服务模型 ? 历史
- 组成角度看什么是互联网
边缘:端系统(包括应用)+接入网核心:网络交换设备+通信链路 协议:对等层实体通信过程中遵守的规则的集合·语法,语义,时序 为了实现复杂的网络功能,采用分层方式设计、实现和调试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协议数据单位: 报文,报文段,分组,帧,位 从服务角度看互联网 通信服务基础设施 提供的通信服务:面向连接无连接·应用 应用之间的交互 . C/S模式 . P2P模式 - 数据交换
分组数据交换线路交换 比较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2种方式 虚电路 数据报 接入网和物理媒介 接入网技术: 住宅:ADSL,拨号,cable modem单位:以太网 无线接入方式物理媒介 光纤,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 ISP层次结构 - 分组交换网络中延迟和丢失是如何发生的
延迟的组成:处理、传输、传播、排队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分层体系结构 服务 协议数据单元封装与解封装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