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A 1(Router LSA)
必须要描述自己周围的链路状态(拓扑+路由)
LSA 2(Network LSA)
可以不用,但有会更好一些,能够对多路访问链路进行LSA泛洪数量的优化。
广播型以及非广播型的多路访问网络需要选举DR/BDR
作用:减少LSA的数量, 避免生 成重复的LSA,节省带宽,提高设备效率,减少 设备负载和损耗,进而优化网络
LSA 3(Summary LSA)
如果没有,那只会有一个区域 0,没有扩展性,不能应用于更大型的网络。
产生:收到一个1类LSA,且Flag不为E,进行SPF算法 算出LSA3
LSA3报文中只有路由信息,区域之间只传路由,没有拓扑;
站在OSPF协议的角度上看,从Area 1去看Area 2,完全不知道对方的拓扑,它只知道对方区域有哪些路由,去往对方路由的Metric是多少;相当于LS的链路状态少了一半,只有路由,没有拓扑,那就不再是链路状态协议,而是距离矢量了;拓扑未知,就无法再使用SPF算法,进而会增加环路风险。
所以提高OSPF协议扩展性的代价就是,区域间转变成了距离矢量协议;为了减少环路风险,就需要我们人为的去定义规则,从而衍生出其他区域必须与区域0相连接的规则。
LSA 4(ASBR summary LSA)
如果没有:
- 1类的LSA有Flag字段有ABR/ASBR,1类LSA传不出去,只能靠LSA4来传输
- 将ASBR的拓扑信息提取出来,传递给其他区域 的路由器
产生:收到了一个1类LSA,且flag的为E,摘取相关信 息形成LSA 4
LSA 5(AS External LSA)
如果没有,外部的路由无法进入OSPF
LSA 3能否替代LSA 5
- LSA 3由ABR产生,LSA 5由ASBR产生,且是重分布产生
- 路由原理不同:
E1:计ospf内部沿路cost值
E2:默认cost20,不计内部c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