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IP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
1.1.从军用技术的应用谈起
20世纪60年代,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开始着力于新的通信技术。其中有一家以美国国防部为中心的组织也展开了类似的研究。 DoD认为研发新的通信技术对于国防军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组织希望在通信传输的过程中,即使遭到了敌方的攻击和破坏,也可以经过迂回线路实现最终通信,保证通信不中断。倘若在中心位置的中央节点遇到攻击,就会影响整个网络的通信传输。然而,网络呈现出由众多迂回线路组成的分布式通信,使其即便在某一处受到通信攻击,也会在迂回线路的极限范围内始终保持通信无阻。为了实现这种类型的网络,分组交换技术便应运而生。 人们之所以开始关注分组交换技术,不仅是因为他在军工防卫方面的应用,还在于这种技术的一些特征。它可以使多个用户同一时间共享一条通信线路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了线路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搭建线路的成本。
1.2.ARPANET的诞生
1969年,为了验证分组交换技术的实用性,研究人员搭建了一套网络。起初,该网络只连接了美国西海岸的大学和研究所等4个节点。之后,随着美国国防部的重点开发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用户也逐渐加入其中,发展成了后来巨大规模的网络。 该网络被人们称作ARPANET,也是全球互联网的鼻祖。在短短3年内,ARPANET从曾经的4个节点迅速发展成为34个节点的超大网络。研究人员的实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并以此充分证明了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通信方法是可行性。
1.3.TCP/IP的诞生
1.4.UNIX系统的普及与互联网的扩张
1.5.商用互联网服务的启蒙
二、TCP/IP的标准化
2.1.TCP/IP的具体含义
2.2.TCP/IP标准化精髓
2.3.TCP/IP规范——RFC
2.4.TCP/IP的标准化流程
2.5.RFC的获取方法
三、互联网基础知识
3.1.互联网定义
3.2.互联网与TCP/IP的关系
3.3.互联网的结构
3.4.ISP和局域网
四、TCP/IP协议分层模型
4.1.TCP/IP与OSI参考模型
4.2.硬件(物理层)
4.3.网络接口层(数据链接层)
4.4.互联网层(网络层)
4.5.传输层
4.6.应用层(会话层以上的分层)
五、TCP/IP分层模型与通信示例
5.1.数据包首部
5.2.发送数据包
5.3.经过数据链路的包
5.4.数据包接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