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
根据Bellman-Ford算法计算路由
距离矢量型协议(DV)---- 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条目 ;距离就是开销值,矢量就是下一跳
邻居关系 ---- 相邻的两个路由器,链接在共同的广播域内,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
RIP以跳数作为开销值,并且支持开销负载均衡(当有相同目的网段时,如果开销值相等就支持负载均衡)
15跳作为工作半径,当COST开销值为16时表示目标网段不可达
RIP中的COST开销值的计算方式:本地路由表中的COST值加一
直连路由的COST值为0(因为与路由器相连接的网段不需要经过路由器转发),静态路由的COST值为0(手动配置的路由与COST值无关)
Bellman-Ford算法:
1.AR2发送的信息中的目标网段是192.168.2.0/24,AR1的路由表中没有到达2.0/24网段的路由。将直接把该网段信息刷新到AR1的路由表中。
2,AR2发送的信息中的目标网段是192.168.2.0/24,A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信息;之后看AR1本地到达2.0/24网段的下一跳,且本地路由条目的下一跳是AR2。则将AR2发来的最新的路由信息刷新到路由表中。
3,AR2发送的信息中的目标网段是192.168.2.0/24,A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信息;并且下一跳不是AR2。则看开销值,如果AR2发来的条目中开销值小于本地路由表中条目的开销值,则将AR2发来的路由信息刷新到路由表中。
4,AR2发送的信息中的目标网段是192.168.2.0/24,AR1的路由表中存在到达2.0网段的路由信息;并且下一跳不是AR2。则看开销值,如果AR2发来的条目中开销值大于于本地路由表中条目的开销值,则不刷新。
RIP的版本:
RIPV1、RIPV2 ----- 用于IPV4 RIPNG ----- 用于IPV6
RIPV1和RIPV2的区别:
-
RIPV1是有类别的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别的路由协议 RIPV1在发送目标网段信息时不携带子网掩码 项目RIPV2在发送目标网段信息时携带子网掩码 -
RIPV1不支持手工认证,RIPV2支持手工认证 手工认证就是路由之间发送数据包需要给数据包写上一个认证密码,如果两个路由之间的认证密码相同,数据包就会成功的接收;否则,另一个路由器就拒绝接收该数据包 -
RIPV1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数据,RIPV2以组播的形式发送数据 RIPV2 — 224.0.0.9 ---- 为所有运行RIPV2的设备准备的组播地址。 RIPV1和RIPV2基于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使用UDP 520端口。
RIP的更新机制:
Request ---- 请求包 Response ---- 更新包(应答包) 包含COST、DIP、NextPop等信息
周期更新:
当RIP收敛完成之后依旧会发送一个Response包,30s一个间隔
周期更新的原因:
1.弥补RIP没有确认机制,即TCP发送每个一个包都会收到一个确认包以表示收到完整的数据,最终确保数据端到端的传输
2.弥补RIP没有保活机制,即收敛完成之后当网络拓扑发生改变,不能了解到某些网段是否存在于互联网中
RIP的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30s发送一次,采取异步更新的机制
无效计时器:180s,根据Bellman-Ford算法路由条目刷新到路由表后会有180s的失效计时。若计时器180s到时后路由条目未刷新,则会认为该未刷新的路由不可达,将该路由条目的COST值改为16,并从路由表中删除,但会存在于路由缓存中,发送每30S的Response包的时候都会携带该COST值为16的路由条目(带毒传输)
垃圾回收计时器:120S,当无效计时器的180s到时后,会启动启动垃圾回收计时器,直到120s耗尽就会彻底删除COST为16的路由条目
周期更新出现的问题: 路由环路,但是RIP的环路可以通过自身解决,并且花费的时间较长
RIP破环机制 ----- 解决周期更新的问题
触发更新:当拓扑发送改变时立即将路由表中不可达的路由条目信息发送出去
水平分割:AR1路由器把AR2路由器中自己所没有的路由条目更新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在此之后,不会把从AR2中所更新的路由条目再次通过周期更新包发送给AR2
毒性逆转:当收敛完成后,发送周期更新包的时候,把更新包中路由条目COST值改为16,NextPop改为数据进入接口的IP,那么就不会刷新路由表,就不会启动180s的无效计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