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基于TCP的服务器端/客户端
1.1 TCP服务端的默认函数调用顺序
图4-6给出了TCP服务器端默认的函数调用顺序,绝大部分TCP服务器端都按照该顺序调用。
调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声明并初始化地址信息结构体变量,调用bind函数向套接字分配地址。接下来介绍在这之后的几个过程。
1.2 进入等待连接请求状态
我们已调用bind函数给套接字分配了地址,接下来就要通过调用listen函数进人等待连接请求状态。只有调用了listen函数,客户端才能调用connect函数(若提前调用将发生错误)。
#include <sys/socket.h>
int listen(int sock, int backlog);
函数执行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 sock:希望进入等待连接请求状态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传递的描述符套接字参数成为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套接字)
- backlog:连接请求等待队列(Queue)的长度,若为5,则队列长度为5,表示最多使5个连接请求进入队列
先解释一下等待连接请求状态的含义和连接请求等待队列。“服务器端处于等待连接请求状态”是指,客户端请求连接时,受理连接前一直使请求处于等待状态。图4-7给出了这个过程。
由图4-7可知作为listen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传递的文件描述符套接字的用途。客户端连接请求本身也是从网络中接收到的一种数据, 而要想接收就需要套接字。此任务就由服务器端套接字完成。服务器端套接字是接收连接请求的一名门卫或一扇门。
客户端如果向服务器端询问:“请问我是否可以发起连接?”服务器端套接字就会亲切应答:“您好!当然可以,但系统正忙,请到等候室排号等待,准备好后会立即受理您的连接。”同时将连接请求请到等候室。调用Iisten函数即可生成这种门卫(服务器端套接字), listen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决定了等候室的大小。等候室称为连接请求等待队列,准备好服务器端套接字和连接请求等待队列后,这种可接收连接请求的状态称为等待连接请求状态。
listen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值与服务器端的特性有关,像频繁接收请求的Web服务器端至少应为15。另外,连接请求队列的大小始终根据实验结果而定。
1.3 受理客户端连接请求
调用listen函数后,若有新的连接请求,则应按序受理。受理请求意味着进入可接受数据的状态。也许各位已经猜到进入这种状态所需部件——当然是套接字!大家可能认为可以使用服务器端套接字,但服务器端套接字是做门卫的。如果在与客户端的数据交换中使用门卫,那谁来守门呢?因此需要另外一个套接字,但没必要亲自创建。下面这个函数将自动创建套接字,并连接到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include<sys/socket.h>
int accept(int sock,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 addrlen);
成功时返回创建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失败时返回-1
- sock:服务器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 addr:保存发起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地址信息的变量地址值,调用函数后向传递来的地址变量参数填充客户端地址信息
- 第二个参数addr结构体的长度。函数调用完成后,该变量即被填入客户端地址长度。
accept函数受理连接请求等待队列中待处理的客户端连接请求。函数调用成功时, accept函数内部将产生用于数据I/O的套接字,并返回其文件描述符。需要强调的是,套接字是自动创建的,并自动与发起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图4-8展示了accept函数调用过程。
1.4 回顾Hello world服务器端
前面结束了服务器端实现方法的所有讲解,下 面分析之前未理解透的Hello world服务器端。第1章已给出其源代码,此处重列是为了便于讲解。
1.5 TCP客户端的默认函数调用顺序
TCP客户端的实现要比服务端简单很多,因为创建套接字和请求连接就是客户端的全部内容,如图4-9所示: 与服务器端相比,区别就在于“请求连接”,它是创建客户端套接字后向服务器端发起的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调用listen函数后创建连接请求等待队列,之后客户端即可请求连接。那如何发起连接请求呢?通过调用如下函数完成。
#include<sys/socket.h>
int connect(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socklen_t addrlen);
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 sock:客户端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 servaddr:保存目标服务器端地址信息的变量地址值
- addrlen:以字节为单位传递已传递给第二个结构体参数servaddr的地址变量长度
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后,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才会返回(完成函数调用):
- 服务器端接收连接请求
- 发生断网等异常情况而中断连接请求
需要注意,所谓的“接收连接”并不意味着服务器端调用accept函数,其实是服务器端把连接请求信息记录到等待队列。因此connect函数返回后并不立即进行数据交换。
补充:客户端套接字地址信息在哪?
实现服务器端必经过程之一-就是给套接字分配IP和端口号。但客户端实现过程中并未出现套接字地址分配,而是创建套接字后立即调用connect函数。难道客户端套接字无需分配IP和端口?当然不是!网络数据交换必须分配IP和端口。既然如此,那客户端套接字何时、何地、如何分配地址呢?
- 何时?调用connect函数时
- 何地?操作系统,更准确地说是在内核中。
- 如何? IP用计算机(主机)的IP,端口随机。
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在调用connect函数时自动分配,无需调用标记的bind函数进行分配。
1.6 回顾Hello world客户端
与前面回顾Hello world服务器端一样,再来分析一下Hello world客户端。
1.6 基于TCP的服务器端/客户端函数调用关系
图4-10勾勒出了TCP服务器端/客户端的实现顺序:
图4-10的总体流程整理如下:服务器端创建套接字后连续调用bind、listen函数进人等待状态,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发起连接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客户端只能等到服务器端调用listen丽数后才能调connect函数。同时要清楚,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前,服务器端有可能率先调用accept函数。当然,此时服务器端在调用accept函数时进人阻塞( blocking)状态,直到客户端调connect函数为止。
二、实现迭代服务器端/客户端
本节编写回声(echo )服务器端/客户端。顾名思义,服务器端将客户端传输的字符串数据原封不动地传回客户端,就像回声一样。在此之前,需要先解释一下 迭代服务器端。
2.1 实现迭代服务器端
之前讨论的Hello world服务器端处理完1个客户端连接请求即退出,连接请求等待队列实际没有太大意义。但这并非我们想象的服务器端。设置好等待队列的大小后,应向所有客户端提供服务。如果想继续受理后续的客户端连接请求,应怎样扩展代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插人循环语句反复调用accept函数,如图4-11所示。
2.2 迭代回声服务器端/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