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网络主机数据的交互中普遍使用的是TCP协议进行传输,而tcp最著名的就是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并分别代表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那为什么却差了一次,今天看博客突然大悟?
3次握手
一般连接的主动发起者是客户端,当用户访问某个域名后经过DNS解析,拿到目标IP和端口,发起TCP连接(C -> S)
- C -> S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报文,表示希望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S -> C :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若服务器同意,则向客户端发送同意应答,此时服务器进入等待连接的状态。
- C -> S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同意应答,再次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数据包,表示客户端已经接收到服务器的同意请求,之后双方建立连接。
握手为什么不能两次?
防止报文丢失,导致服务器建立多次无效连接。 假设为2次:若某次客户端发送连接的请求在网络中发送了阻塞,相当于用户点击了某个按钮的功能却没出现效果,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用户会再次点击该按钮,此时客户端又发送了一次连接请求,服务器收到并同意并建立连接(因为是2次握手,客户端不需要再次确认),此次连接正常进行;但是之前阻塞了那次请求由于网络恢复到达了服务器,服务器认为又来了一个新的请求,于是又建立了一次连接,但是此时的这个连接是无效的。
4次挥手
假设还是客户端率先请求断开连接,实际上双方都有可能
- C -> S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报文,表示希望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 C -> S :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断开连接的请求,但是此时服务端极有可能还在传输着数据,服务器对客户端发送报文表示你先别着急,等我数据发送完了我再提醒你。
- C -> S : 服务器在某一时间完成的数据交换,再次向客户端发送报文表示你可以断开了
- C -> S :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消息,在真正断开前最后向服务器发送报文表示自己收到了服务器同意断开的消息。
挥手为什么要4次?
所谓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器端发送同意 连接/断开 时。 三次握手用于建立连接,此时双方并未连接;四次挥手用于断开连接,此时双方可能还有正在传输的数据,所以服务端在收到断开请求时并不能第一时间就同意断开,而是等待自己的数据传输完成后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