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层模型
1、分层的思想
分层思想把节点间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逐一解决每个问题对应的每一层,每一层实现一定的功能,相互协作即可实现复杂任务,分层思想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
2、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OSI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它将网络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中
2.表示层:表示层的主要作用就是数据的表示、安全和压缩
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柷语言,并对数据进行
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3.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关系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进行流控和差错校验
将上层应用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
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5.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
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6.数据链路层:进行逻辑连接、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裝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
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7.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
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终中传输
3、点到点/端到端的通信
- 点对点的通信→可以看作主机到主机之间的通讯
(网络层以下的通讯为点对点通讯) - 端到端的通信→可以看作端口到端口的通讯
(传输层的通讯为端到端的通讯)
4、OSI模型 VS TCP/IP模型
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网协议的简称。早期TCP/IP模型是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后来借鉴OSI七层参考模型,有划分网络接口层划分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5、TCP/IP协议族
| |
---|
应用层 | 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 传输层 | TCP IP | 网络层 | IP ICMP IGMP RARP ARP | 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 | IEEE 802.3(有线) IEEE802.11(无线) |
二、传输过程
1、数据封装过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软件应用 1.传输层将应用数据加上TCP(加入端口号) 封装成 数据段 2.网络层将数据段加上IP(源和目的IP) 封装成 数据包 3.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包加上MAC(源和目的MAC) 封装成 数据帧 4.物理层将数据帧转换成比特流进行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解封装
解封装其实就是封装过程的逆向:在物理层,首先将比特流装换成数据帧,数据链路层将查看目标MAC地址,判断是否与自己的MAC地址吻合,地址吻合则拆除数据的MAC头部,并将剩下的数据传输上到网络层,网络层核实目标IP,IP吻合则拆除数据的IP头部,并将剩下的数据传输上到传输层,传输层根据TCP判断数据段送往哪个应用程序,应用层还原发送者的最原始信息
其实分层思想很简单,就像我们平时吃到的面包,从原材料,到我们桌子上的面包,也是通过分层思想,把整个流程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任务,去解决每一层对应的任务,其实和我们的封装过程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