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第七层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操作)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例如,在QQ的对话窗口输入字符 第六层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第五层 会话层:建立、管理、中止会话,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关系 第四层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防火墙端到端)将上层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数据段 第三层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交换机,网卡),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第一层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网卡,网线,光纤,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TCP/IP 五层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主要涉及软件工程师方向
传输层(tcp、源和目的端口 数据段)、网络层(源和目的 IP、 数据包)、数据链路层(源和目的Mac、数据帧)主要涉及网路工程师方向
物理层 主要涉及硬件工程师方向(比特流 PDU)
TCP/IP协议簇、端口号的组成
应用层 HTTP(TCP)80端口 、 FTP 21 远程20 传输 、TFTP(UDP) 、 HTTPS(SSH加密)443端口 、 SSH 22 端口、 SMTP 25端口( 邮箱) 、SNMP 、DNS 53端口、 DHCP 67服务端口 68 客户端口
传输层 TCP (安全)、 UDP(高效)
网络层 ICMP(ping) 、 IGMP(主管理协议 ) 、 IP 、 ARP (地址解析Mac) 、RARP(逆向解析)
数据链路层 802.11 无线 802.3 有线
物理层
五层TCP/IP对应的设备
应用层 计算机
传输层 防火墙、 web防火墙
网络层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二层交换机(学习Mac地址)
物理层 网卡
各层都有对应的协议
封装过程
解封装过程
总结
充分掌握七层和五层协议,了解各层协议的具体功能,以及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了解各层的一些常用的协议簇和端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