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 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笔记》——HTTP -> 正文阅读 |
|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笔记》——HTTP |
题引开篇HTTP概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我们倒着来拆解一下HTTP的名字。 定义协议 协议不就是那老三样:语法、语义、顺序。
说完组成,再说说意义,这个就很简单了,这么烦杂的约定,不就是方便通信么。这跟你开发的时候与前端约定好接口就是一个道理的。 传输 传输,传输什么?传输超文本呀,还能传输什么。 那HTTP的传输有什么特点?——双向传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请求就有响应。所以这里可以看到HTTP的基于TCP的。
超文本 这个最迷,什么是超文本?再拆一拆,看看什么是文本(Text)。普通人的眼里,文本不就是写在记事本里的那些字么。在计算机眼里,文本就是二进制,毕竟它自己就是二进制组成的,“眼界有限”好吧。“二进制”?生活中哪有什么二进制啊?确实,生活中是没有,但如果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入计算机,就有了。比如说生活中有美景,你把美景拍个照片,照片的最底层的数据就是二进制数据,同理视频、音频…太多了,不说了。 所以再强调一遍,文本是什么,就是简单的字符文字。那超文本呢?不也是文本么,也是字符文字。不过这个“超”意味着超越了普通文本,被组织成其他形式的文件,比如图片.jpg,音频.mp3,视频.mp4,这些也能从记事本打开看到字符,但他们有其他形式的打开方式,因此被称为超文本。 超文本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超链接,这个如果遇到相应情况在仔细谈谈,目前好像没什么好说的。 小结 所以HTTP是什么呢?就是用来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超文本数据的约定和规范。 谈论一个问题,首先从是什么开始,是什么除了定义以外,还有总结出来的特点,因此我们看看HTTP的特点。 特点HTTP主要有7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可靠可靠就比较明显,因为HTTP是基于TCP的,其实就是TCP的可参考传输。 应用层协议这里具体来说应该是HTTP超文本的传输特性,因为传统的应用层协议,如FTP只能传文件、SMTP只能发送邮件、SSH只能远程登录,在通用的数据传输方面不如HTTP。 请求-应答HTTP中规定报文必须是“一收一发”,这个其实是跟互联网架构有点关系的,现在互联网中比较传统的架构还是C-S以及B-S,而这些架构的通信都离不开应用层的HTTP。 无状态关于无状态,我们先说说什么是状态吧。状态是通信过程中记录信息变化的标志,比如TCP的那几个状态值,0-CLOSED,2-ESTABLISHED。 那为什么说HTTP是无状态的呢?因为它只知道传个数据,其他什么也不知道。一个请求,把数据传过去之后,就拜拜了,有点类似“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说到这是不是有点眼熟,UDP也是这样的,不过HTTP还是有目标的打击,因为HTTP是有连接的,但UDP是无连接也无状态,干脆直接往端口扔,也不管IP对不对得上号。 “无状态”有什么好处呢? 因为服务器没有“记忆能力”,所以就不需要额外的资源来记录状态信息,不仅实现上会简单一些,而且还能减轻服务器的负担,能够把更多的CPU和内存用来对外提供服务。 而且,“无状态”也表示服务器都是相同的,没有“状态”的差异,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组成集群,让负载均衡把请求转发到任意一台服务器,不会因为状态不一致导致处理出错,使用“堆机器”的“笨办法”轻松实现高并发高可用。 那么,“无状态”又有什么坏处呢? 既然服务器没有“记忆能力”,它就无法支持需要连续多个步骤的“事务”操作。例如电商购物,首先要登录,然后添加购物车,再下单、结算、支付,这一系列操作都需要知道用户的身份才行,但“无状态”服务器是不知道这些请求是相互关联的,每次都得问一遍身份信息,不仅麻烦,而且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数据传输量。 易于扩展这个特性其实主要是HTTP的报文结构,待会会说到,它的报文只规定了行、头的格式。HTTP协议里的请求方法、URI、状态码、原因短语、头字段等每一个核心组成要素都没有被“写死”,允许开发者任意定制、扩充或解释,给予了浏览器和服务器最大程度的信任和自由,也正好符合了互联网“自由与平等”的精神——缺什么功能自己加个字段或者错误码什么的补上就是了。
“灵活、易于扩展”的特性还表现在HTTP对“可靠传输”的定义上,它不限制具体的下层协议,不仅可以使用TCP、UNIX Domain Socket,还可以使用SSL/TLS,甚至是基于UDP的QUIC,下层可以随意变化,而上层的语义则始终保持稳定。 明文传输“明文”意思就是协议里的报文(准确地说是header部分)不使用二进制数据,而是用简单可阅读的文本形式。 对比TCP、UDP这样的二进制协议,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工具,用浏览器、Wireshark或者tcpdump抓包后,直接用肉眼就可以很容易地查看或者修改,为我们的开发调试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当然,明文的缺点也是一样显而易见,HTTP报文的所有信息都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漫长的传输链路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毫无隐私可言,不怀好意的人只要侵入了这个链路里的某个设备,简单地“旁路”一下流量,就可以实现对通信的窥视。 不安全安全有很多的方面,明文只是“机密”方面的一个缺点,在“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这两方面HTTP也是欠缺的。 “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怎么证明你就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好办,你可以拿出身份证、驾照或者护照,上面有照片和权威机构的盖章,能够证明你的身份。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这却是个麻烦事。HTTP没有提供有效的手段来确认通信双方的真实身份。虽然协议里有一个基本的认证机制,但因为刚才所说的明文传输缺点,这个机制几乎可以说是“纸糊的”,非常容易被攻破。如果仅使用HTTP协议,很可能你会连到一个页面一模一样但却是个假冒的网站,然后再被“钓”走各种私人信息。 HTTP协议也不支持“完整性校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窜改而无法验证真伪。比如,你收到了一条银行用HTTP发来的消息:“小明向你转账一百元”,你无法知道小明是否真的就只转了一百元,也许他转了一千元或者五十元,但被黑客窜改成了一百元,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HTTP协议没有办法给你答案。 虽然银行可以用MD5、SHA1等算法给报文加上数字摘要,但还是因为“明文”这个致命缺点,黑客可以连同摘要一同修改,最终还是判断不出报文是否被窜改。 为了解决HTTP不安全的缺点,所以就出现了HTTPS,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Http请求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的典型场景Http请求的准备经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Http请求的构建请求报文的格式:
请求行版本: Http 1.1 URL : 这部分比较怪,待会再说。 常用方法: GET POST PUT DELETE HEAD 还有几个不常用的方法 : HEAD CONNECT OPTIONS TRACE GET,POST,DELETE,HEAD,见名知意,开发都常用,看看PUT,这个比较迷惑。 PUT 就是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最新内容。但是,HTTP 的服务器往往是不允许上传文件的,所以 PUT 和 POST 就都变成了要传给服务器东西的方法. URL 我们看看URL怪在哪。有没有发现上面那个请求报文,请求行是没有URL的,那去哪了?在请求体HOST字段那里。 我们又会发现,虽然没有URL,但多了一个斜杠,那是干嘛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你就清楚了。 这里发现/后面有东西,多了个11-1,仔细一看,发现是URL里面的。 实际上,请求的域名,都会放在请求头的 请求头全是key value的键值对格式,说一下常见的几个:
我们看看还有一个注意的地方,比如下面这个Accept字段,后面那些q=0.9,q=0.8是干嘛的?
这是内容协商的质量值,q是“quality factor”的意思,最大是1,最小的0.01,默认是1,是用来表示权重设置优先级的,具体语法就是
请求体Http请求的发送
HTTP响应Http响应的构建HTTP1.1 响应报文的格式:
相应行版本号:HTTP 1.1 状态码: 就是以代码的形式表示服务器对请求的处理结果,通常跟后面的那个“原因短语Reason”一起使用。 短路:指的是原因短语,就是那些OK,Not Found那些。 这里最重要的是状态码,我们来具体看看状态码。 状态码目前RFC标准的状态码是3位数,就是000到999。不过其实没那么多,一般就五类:
我们看看常见的状态码 常见状态码2xx 最常见的 还有一个是 另外在断点续传或者分块下载里可以见到的, 3xx
4xx
还有经典的 5xx 最常见的是 还有一个 响应头全是key value的键值对格式
响应体HTTP传输大文件的方法其实就传统的传输大文件的方法,也就两种比较常用的:
在HTTP里对应的就是数据压缩、文件分块。 数据压缩这里报文段涉及的字段是请求头的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支持的压缩格式列表,比如gzip,defalte,br等,这样服务器就可以从中选择一种压缩算法,放入Content-Encoding响应头里,再把原数据压缩后放发给浏览器。 这里压缩的数据一般是文本文件,像图片、音频视频那些,本来就被压缩过的,效果不是很好。
分块传输HTTP里的数据块,称为chunk。响应报文头部会有 这里有一个特别注意的地方,chunk除了主观性的使用以外,当传输长度不确定的数据时,也就是常说的“流式数据”, 分块传输的编码规则规则super easy,每一个块都是 “数据 + 长度”。长度是16进制,数据和长度都用CRLF(也就是常说的\r\n)结尾。然后注意一下结尾,用长度0来表示结束分块。 范围请求有没有想过,视频进度条拖动的话,数据是如何请求的? 这是为了满足需求,Web服务器扩展了一个功能——范围请求。 HTTP协议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允许客户端在请求头里使用 HTTP里的实现是用偏移量实现的,具体我还不太懂,先放放。 范围请求的出现其实是对分块传输的一个优化,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懂,以后学了再说。 多段数据范围请求,一次拿某个段,其实还能拿多个段,看看下面这张图: 先留个坑,以后用到再回来深入了解一下。 HTTP的连接管理在http1.1之前,是用短连接的,然后1.1之后才开始使用长连接,不过这长连接还有很多种叫法,比如“持久连接”、“连接保活”、“连接复用”。 长短连接首先谈谈经典的短连接与长链接,因为HTTP是基于TCP的,所以要经过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的过程。所以短连接是不可能短连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短连接的。 关于连接的头字段HTTP1.1是默认开启长连接的,当然也可以在请求头里设置 这个字段主要用在关闭连接的时候,也就是设置成
队首阻塞我们在讲“请求-应答”特性的时候提到HTTP报文必须是“一收一发”,因此容易出现阻塞的情况。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多线程并发了,不过如果用户数量多,用户数*并发数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会将服务器弄炸的。 因此有一种从服务器端解决的方法,将域名分片,这是著名的domain sharding技术,后面将DNS的时候会详细谈到。主要的做法是开多个域名指向同一主域名。 以后遇到再补充更详细的资料。 重定向与跳转这个基本过程在Java Web开发中已经学过了,贴两张图: 我们说说转发forward与重定向redirect的特点。 重定向与转发的特点
我们主要研究一下重定向的使用场景。 重定向的使用场景之前说过重定向一般常用的有两种,301 永久重定向 与 302 临时重定向。 先说一下为什么要用重定向,主要有两个常见的原因:
资源不可用的情况太多了,域名变更、服务器变更…说不完,不说了; 避免重复主要是有的网站申请多个类似的域名,然后访问这些域名后,就重定向到主站上。 那301 和 302 什么时候用? 301比较常用的地方是搜索引擎优化(SEO),原来的URI可能因为换了新域名、服务器切换到新机房、网站目录重构…等原因导致不能用了,必须通知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更新到新地址。 302常用的场景一般是故障维护的时候,或者双十一“服务降级”,暂时把流引开,有点类似围魏救赵的策略吧。 重定向的相关问题重定向主要有两个问题:
Cookie机制首先看看Cookie的使用过程。 Cookie的使用过程这要用到两个字段:响应头字段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肯定是不知道他的身份的。所以,就要创建一个独特的身份标识数据,格式是“key=value”,然后放进Set-Cookie字段里,随着响应报文一同发给浏览器。 浏览器收到响应报文,看到里面有Set-Cookie,知道这是服务器给的身份标识,于是就保存起来,下次再请求的时候就自动把这个值放进Cookie字段里发给服务器。 因为第二次请求里面有了Cookie字段,服务器就知道这个用户不是新人,之前来过,就可以拿出Cookie里的值,识别出用户的身份,然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Cookie里有两点是要注意的:
Cookie的属性贴一张以前学JavaWeb的图,是关于JavaWeb开发用到的属性: 还有几个关于安全性的属性:
Cookie的应用比较常用的就是“身份识别”了,就是网站登录账号密码那些,这里主要是用Seesion,本质上是Cookie,后面可能会说到。 还有一个是广告跟踪,这个打开浏览器应该会经常看到,你上网的时候肯定看过很多的广告图片,这些图片背后都是广告商网站(例如Google ),它会“偷偷地”给你贴上Cookie小纸条,这样你上其他的网站,别的广告就能用Cookie读出你的身份,然后做行为分析,再推给你广告。 这种Cookie不是由访问的主站存储的,所以又叫“第三方Cookie”( third-party cookie )。如果广告商势力很大,广告到处都是,那么就比较“恐怖”了,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通过Cookiei认出你来,实现广告“精准打击”。 SessionSession,会话,底层通过Cookie实现,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HTTP的缓存控制Http2.02.0的特性:
首部压缩首部复用性HTTP 1.1 在应用层以纯文本的形式进行通信。每次通信都要带完整的 HTTP 的头来描述资源属性。但首部可能存在相同的描述字段,重复发送会影响性能。 工作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TTP 2.0 会对 HTTP 的头进行一定的压缩,将原来每次都要携带的大量 key value 在两端建立一个索引表,对相同的头只发送索引表中的索引。 请求与响应首部的定义在HTTP2.0中基本没有变,只是所有首部键必须全部小写,而且要求行要独立为:method:、:scheme:、:host:、:path:这些键值对。 二进制分帧通信单位
工作过程HTTP 2.0 将所有的传输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和帧,并对它们采用二进制格式的编码将其封装,如:
流量控制多路复用基于二进制分帧层,HTTP2.0可以在共享TCP链接的基础上同时发送请求和响应。 HTTP 2.0 协议将一个 TCP 的连接中,切分成多个流,每个流都有自己的 ID,而且流可以是客户端发往服务端,也可以是服务端发往客户端。 它其实只是一个虚拟的通道。 HTTP消息被分解为独立的帧,而不破坏消息本身的语义。这些帧可以乱序发送,然后根据每个帧首部的流标识符重新组装。 请求优先级把HTTP消息分为很多独立帧之后,就可以通过优化这些帧的交错和传输顺序进一步优化性能。 每个流都可以带有一个31bit的优先值:0表示最高优先级;2的31次方-1表示最低优先级。 工作过程客户端明确指定优先级,服务端可以根据这个优先级作为交互数据的依据,比如客户端优先设置为.css>.js>.jpg。服务端按此顺序返回结果更加有利于高效利用底层连接,提高用户体验。然而,在使用请求优先级时应注意服务端是否支持请求优先级,是否会引起队首阻塞问题,比如高优先级的慢响应请求会阻塞其他资源的交互。 服务器推送案例分析假设我们的一个页面要发送三个独立的请求,一个获取css,一个获取js,一个获取图片jpg。如果使用HTTP 1.1就是串行的,但是如果使用HTTP 2.0,就可以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对一对应。 HTTP 2.0其实是将三个请求变成三个流,将数据分成帧,乱序发送到一个TCP 连接中。 缺点
因为 HTTP 2.0 也是基于 TCP 协议的,TCP 协议在处理包时是有严格顺序的。当其中一个数据包遇到问题,TCP 连接需要等待这个包完成重传之后才能继续进行。虽然 HTTP 2.0 通过多个 stream,使得逻辑上一个 TCP 连接上的并行内容,进行多路数据的传输,然而这中间并没有关联的数据。一前一后,前面 stream 2 的帧没有收到,后面 stream 1 的帧也会因此阻塞。 QUIC协议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基于UDP协议,打算替代 TCP 成为 HTTP/3 的数据传输层协议,主要有4个机制:
自定义连接机制我们都知道,一条 TCP 连接是由四元组标识的,分别是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一旦一个元素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断开重连,重新连接。 在移动互联情况下,当手机信号不稳定或者在 WIFI 和 移动网络切换时,都会导致重连,从而进行再次的三次握手,导致一定的时延。 这在 TCP 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基于 UDP,就可以在 QUIC 自己的逻辑里面维护连接的机制,不再以四元组标识,而是以一个 64 位的随机数作为 ID 来标识,而且 UDP 是无连接的,所以当 IP 或者端口变化的时候,只要 ID 不变,就不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自定义重传机制在 TCP 里面超时的采样存在不准确的问题。QUIC 也有个序列号,是递增的。任何一个序列号的包只发送一次,下次就要加一了。例如,发送一个包,序号是 100,发现没有返回;再次发送的时候,序号就是 101 了;如果返回的 ACK 100,就是对第一个包的响应。如果返回 ACK 101 就是对第二个包的响应,RTT 计算相对准确。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包 100 和包 101 发送的是同样的内容呢? QUIC 定义了一个 offset 概念。QUIC 既然是面向连接的,也就像 TCP 一样,是一个数据流,发送的数据在这个数据流里面有个偏移量 offset,可以通过 offset 查看数据发送到了哪里,这样只要这个 offset 的包没有来,就要重发;如果来了,按照 offset 拼接,还是能够拼成一个流。 无阻塞的多路复用同 HTTP 2.0 一样,同一条 QUIC 连接上可以创建多个 stream,来发送多个 HTTP 请求。但是,QUIC 是基于 UDP 的,一个连接上的多个 stream 之间没有依赖。这样,假如 stream2 丢了一个 UDP 包,后面跟着 stream3 的一个 UDP 包,虽然 stream2 的那个包需要重传,但是 stream3 的包无需等待,就可以发给用户。 自定义流量控制QUIC 的流量控制也是通过 window_update,来告诉对端它可以接受的字节数。但是 QUIC 的窗口是适应自己的多路复用机制的,不但在一个连接上控制窗口,还在一个连接中的每个 stream 控制窗口。 还记得吗?在 TCP 协议中,接收端的窗口的起始点是下一个要接收并且 ACK 的包,即便后来的包都到了,放在缓存里面,窗口也不能右移,因为 TCP 的 ACK 机制是基于序列号的累计应答,一旦 ACK 了一个序列号,就说明前面的都到了,所以只要前面的没到,后面的到了也不能 ACK,就会导致后面的到了,也有可能超时重传,浪费带宽。 QUIC 的 ACK 是基于 offset 的,每个 offset 的包来了,进了缓存,就可以应答,应答后就不会重发,中间的空档会等待到来或者重发即可,而窗口的起始位置为当前收到的最大 offset,从这个 offset 到当前的 stream 所能容纳的最大缓存,是真正的窗口大小。显然,这样更加准确。 小结HTTP协议虽然很常用,也很复杂,重点记住GET、POST、PUT、DELETE这几个方法,以及重要的首部字段; HTTP2.0通过头压缩、分帧、二进制编码、多路复用等技术提升性能; QUIC协议通过基于UDP自定义的类似TCP的连接、重试、多路复用、流量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性能。 思考题 |
|
网络协议 最新文章 |
使用Easyswoole 搭建简单的Websoket服务 |
常见的数据通信方式有哪些? |
Openssl 1024bit RSA算法---公私钥获取和处 |
HTTPS协议的密钥交换流程 |
《小白WEB安全入门》03. 漏洞篇 |
HttpRunner4.x 安装与使用 |
2021-07-04 |
手写RPC学习笔记 |
K8S高可用版本部署 |
mySQL计算IP地址范围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开发:
C++知识库
Java知识库
JavaScript
Python
PHP知识库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移动开发
嵌入式
开发工具
数据结构与算法
开发测试
游戏开发
网络协议
系统运维
教程: HTML教程 CSS教程 JavaScript教程 Go语言教程 JQuery教程 VUE教程 VUE3教程 Bootstrap教程 SQL数据库教程 C语言教程 C++教程 Java教程 Python教程 Python3教程 C#教程 数码: 电脑 笔记本 显卡 显示器 固态硬盘 硬盘 耳机 手机 iphone vivo oppo 小米 华为 单反 装机 图拉丁 |
360图书馆 购物 三丰科技 阅读网 日历 万年历 2025年1日历 | -2025/1/6 20:52:32- |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IT数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