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关(getway):从一个网段到另外一个网段,可能要进行协议转换,而网关就负责协议转换。现在,网关一般是路由器的IP地址。 默认网关:一般是路由器的IP地址。
- 我们说到IP协议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外一台主机,但实质工作的是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协议,IP协议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 MAC地址用来控制下一跳的位置,IP地址用来指明最终方向。
局域网
栗子: 我在一间有很多学生的教室中跟张三讲话,那么别的同学也有可能互相聊天。别人就可能打扰到我和张三,而我们也可能打扰到其他的人。
- 这里的教室就可以理解为局域网。每个人就是一台主机。
- 我们将通信时候的互相干扰称之为碰撞。
- 当我和张三两台主机之间想要进行通信时,就需要先进行碰撞检测,查看是否有别的主机正在进行通信。
- 当没有人说话了,我再和张三通信,这叫做碰撞避免。
- 碰撞避免是有效率损失的,但是信号是光速传播的,可以忽略损耗。
- 为了减少碰撞,我们会使用一种设备叫做交换机,用来划分碰撞域。
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协议,局域网技术标准。“以太网” 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 它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 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层的内容。
以太网帧格式
-
以太网要添加以太网定长报头和CRC校验。 -
因为报头是定长的,所以很轻松就可以与有效载荷分离。 -
前6个字节是目的MAC地址。下6个字节是自己的MAC地址.MAC地址是主机出厂的时候设置的,可以认为全球唯一。 -
类型用来表示应该交付给上层的哪个协议,即分用。0800代表交给IP协议,0806代表ARP请求/应答,8035代表RARP请求/应答。 -
一台主机在发送MAC帧的时候,它直接将MAC帧放到局域网中,局域网中所有的主机都可以收到该帧,然后所有主机开始在数据链路层解包,对比MAC地址后发现不是发给自己的,那么就直接丢弃。
MAC地址
-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
- 长度为48位, 及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08:00:27:03:fb:19)。
-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 不能修改. 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 可能会冲突; 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mac地址)。
MAC地址和IP地址:
- 报文在传送的时候,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一直在变化,但是目的IP地址不会改变。
(唐僧的栗子)
MTU
- 不想多说,感觉前面都说烂了。。。
- 因为以太网协议规定了MTU,虽然IP层可以分片,但是我们不提倡分片,因为分片会增加丢包率。所以我们期望上层的所有协议来适应MTU,即上层尽量不传送大包给下层。
tcp的MSS
- TCP的一个数据报也不能无限大, 还是受制于MTU。TCP的单个数据报的最大消息长度, 称为MSS(Max Segment Size);
- TCP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 通信双方会进行MSS协商。
- 最理想的情况下, MSS的值正好是在IP不会被分片处理的最大长度(这个长度仍然是受制于数据链路层的MTU).
- 双方在发送SYN的时候会在TCP头部写入自己能支持的MSS值。
- 然后双方得知对方的MSS值之后, 选择较小的作为最终MSS。
- MSS的值就是在TCP首部的40字节变长选项中。
注意:MSS是tcp报文的最大长度!!!
ARP协议
以太网可以通过MAC地址来发送数据,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怎么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 而ARP协议的作用就是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
- ARP协议也属于链路层,但是它位于以太网协议上层。实际上,ARP协议位于那一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作用。你可以理解为MAC帧如果是ARP请求/应答,那么向上不是交付给IP层,而是交付给ARP协议。
ARP协议报文格式:
- 前面14字节是以太网报头。
- 硬件类型指链路层网络类型,1为以太网;
- 协议类型指要转换的地址类型, 0x0800为IP地址,0x0860为ARP请求/应答,0x0835是RARP的请求/应答;
- 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地址为6字节;
- 协议地址长度对于和IP地址为4字节;
- op字段为1表示ARP请求,op字段为2表示ARP应答。收到ARP报文要先看这个字段,分辨是ARP请求还是应答。
ARP协议工作原理:
-
主机之间进行通信时,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路上所有节点的MAC地址。 -
ARP使用了MAC的广播地址,即48位全为F,那么局域网的所有主机都会接收到该报文,而且需要进行接收。交付给ARP层,ARP层先通过op分辨出这是一个ARP请求,然后通过ARP的目的IP知道是发送给自己的,随即就将自己的MAC地址传回。 -
但是如果每次我们想要通信都需要ARP拿到对方的MAC地址,这显然很蠢。所以我们有一张ARP缓存表,里面暂存着最近(一般是20分钟)使用过的MAC地址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RARP协议
RARP协议是通过mac地址获得IP地址。
其他协议or技术
DNS
-
DNS工作在应用层。 -
DNS底层使用的是UDP协议。因为简单。 -
DNS的作用是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
我们上网是需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的,但是IP地址难以记忆。所以我们就使用字符串(主机名或者域名)跟IP地址构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上网只需要域名即可。 -
在之前,我们将这张映射表保存在每台主机中。当我们输入www.baidu.com,系统就会扫描映射表,找到www.baidu.com对应的IP地址,然后访问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 -
但是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实在太多!!! -
所以我们使用一台专门的DNS服务器,专门保存所有的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表。当你输入www.baidu.com,浏览器会对DNS服务器发起一次请求,DNS服务器代替你来找到IP地址,传给你。然后浏览器再访问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
DNS系统
- 一个组织的系统管理机构, 维护系统内的每个主机的IP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 如果新计算机接入网络, 将这个信息注册到数据库中;
- 用户输入域名的时候, 会自动查询DNS服务器, 由DNS服务器检索数据库, 得到对应的IP地址.
但是每次访问DNS服务器会浪费效率,所以至今, 我们的计算机上仍然保留了hosts文件。在域名解析的过程中仍然会优先查找hosts文件的内容。
cat /etc/hosts
域名简介:
- com: 一级域名. 表示这是一个企业域名. 同级的还有 “net”(网络提供商), “org”(非盈利组织) 等.
- baidu: 二级域名, 公司名.
- www: 只是一种习惯用法. 之前人们在使用域名时, 往往命名成类似于ftp.xxx.xxx/www.xxx.xxx这样的格式, 来表示主机支持的协议.(其实也可以省略掉)
我们自己的主机会配备DNS服务器的IP地址。我们也可以自己选择DNS服务器,如8.8.8.8
ICMP协议
- 网络层的协议,可以认为是IP的上层。底层使用IP。
- 搭建好网络之后,我们自然想知道网络是否连通。但是IP是没有可靠性的保证的。如果丢包了, IP协议并不能通知传输层是否丢包以及丢包的原因。
这正是ICMP的作用:
- 确认IP包是否成功到达目标地址.
- 通知在发送过程中IP包被丢弃的原因.
- ICMP也是基于IP协议工作的. 但是它并不是传输层的功能, 因此人们仍然把它归结为网络层协议;
- ICMP只能搭配IPv4使用. 如果是IPv6的情况下, 需要是用ICMPv6;
ping 命令:
- ping命令基于ICMP协议。
- 此处 ping 的是域名, 而不是url!一个域名可以通过DNS解析成IP地址。
- ping命令不光能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同时也会统计响应时间和TTL(IP包中的Time To Live, 生存周期)。
- ping命令会先发送一个 ICMP Echo Request给对端;
- 对端接收到之后, 会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y;
- ping命令这种每隔几秒检测一次,叫做心跳检测。
traceroute命令
- 基于ICMP协议实现。
- 能够打印出可执行程序从源主机, 一直到目标主机之前经历多少路由器。
NAT && NAPT 技术
- NAT技术和NAPT技术都用于解决IPv4不足的问题。
- 我们先来谈一谈NAT技术。我们知道局域网的IP地址是私有地址,无法与外网访问。NAT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局域网会配备一个路由器(一个服务器也可以),而这个路由器会有一个WAN口IP地址,这个IP地址是外网地址。
- 当我们想访问外网时,路由器会建立一张A主机的IP地址和路由器外网的IP地址转换表,这样我们披着路由器的皮,通过转换IP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就能访问到外网的服务器。
- 如果外网想向我们回复,那么再通过路由器的转换表,重新转回来即可。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个局域网一般只有一个路由器, 而一个路由器一般只配一个WAN口地址。如果A主机和B主机同时和服务器通信,那么无法实现。**因为服务器同时给局域网的两台主机回复,那么根据转换表,无法确定路由器的外网地址应该转换成A还是B。**所以,为了解决外网IP地址太少,就有了NAPT技术。
NAPT:
- NAPT技术,在替换IP地址的时候,不仅仅替换外网的IP地址,路由器也会将报文对应的端口号也一并替换!!!
- 路由器建立的转换表也包括端口号,这样,即使只有一个外网IP,但是由于有大量的端口号,可以解决NAT的问题。
这种关联关系也是由NAT路由器自动维护的. 例如在TCP的情况下, 建立连接时, 就会生成这个表项; 在断开连接后, 就会删除这个表项。
NAT&&NAPT技术的缺陷:
- 无法从NAT外部向内部服务器建立连接;即NAT路由器不会主动建立连接,连接必须局域网主动发起,而无法通过外网直接访问局域网的服务器;两个局域网直接也无法实现直接通信;研究从外面突破局域网的技术叫做内网穿透
- 转换表的生成和销毁都需要额外开销;(显然)
- 通信过程中一旦NAT设备异常, 即使存在热备, 所有的TCP连接也都会断开;
据我观察,我们现在所说的NAT技术就是NAPT技术,可以不做严格划分的。
代理服务器
- 代理服务器和NAT技术有点相似。
代理服务器和NAT的区别: - 从应用上讲, NAT设备是网络基础设备之一, 解决的是IP不足的问题. 代理服务器则是更贴近具体应用, 比如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翻墙, 另外像迅游这样的加速器, 也是使用代理服务器。
- 从底层实现上讲, NAT是工作在网络层, 直接对IP地址进行替换. 代理服务器往往工作在应用层。
- 从使用范围上讲, NAT一般在局域网的出口部署, 代理服务器可以在局域网做, 也可以在广域网做, 也可以跨网。
- 从部署位置上看, NAT一般集成在防火墙, 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上, 代理服务器则是一个软件程序, 需要部署在服务器上。
代理也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 正向代理: 比如,我想访问facebook,但是直接从大陆访问不到。此时香港有一台服务器可以访问facebook,所以我们先将请求发送到香港的服务器,由香港的服务器代理我请求facebook。这里的香港服务器就是正向代理。
- 反向代理: 我想访问服务器某些信息,服务器给我提供信息,我不管这些信息从哪里来。
正向代理,客户端知道你的目的主机是谁,而反向代理不知道。正向代理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想访问facebook,而反向代理的时候我不需要知道具体谁给我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