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相关
HTTP/0.9
- HTTP协议原型
- 设计缺陷
- 只支持GET方法
- 不支持多媒体内容
- 只有HTML对象
HTTP/1.0
- 广泛使用
- 增加多种方法
- 支持多媒体对象
- 无连接、无状态
- …
HTTP/1.1
? 更多的从性能及效率去考虑,为了提升性能、效率及减少带宽的使用,提出了很多革新的技术。
HTTP/2.0
- 性能进一步提升
- 二进制分帧
- 多路复用
- 首部压缩
- 服务端推送
- …
keep-alive 长连接
? HTTP协议是处于应用层的协议,底层是由传输层来提供服务的,具体得话如由TCP提供服务,而我们知道在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经历三次握手阶段,断开连接时需要进行四次挥手,所以,频繁的建立和释放连接是需要很大的时间和计算成本的,那么长连接就是为了解决这么个问题而诞生的HTTP版本的功能。
对比可见,通过keep-alive长连接可以大大减少通讯的时间。
多路复用
? 多路复用通常表示在一个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或数据流的过程或技术。通过使用多路复用,通信运营商可以有效避免维护多条线路,从而有效地节约运营成本。
- 二进制分帧是基础,通信单位不再是报文而是帧
- 多请求并行不依赖于多TCP连接
- 并行在一个TCP连接交互多种类型信息
头部压缩
? 由于HTTP是明文传输的,即在传输过程中是非常占用带宽的,所以在HTTP2.0版本中就提供了头部压缩的技术。
-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维护了个静态的字典 -
-
通过哈夫曼编码进行字符的压缩
服务端推送
? 传统获取网页都是由客户端提出请求而服务端提出响应,都是由客户端主动地进行数据的获取的,而在HTTP2.0中,服务端可以进行"未卜先知",能够提前知道客户端需要哪些数据,而不等客户端主动发出请求,自己主动推送资源。比如用户请求a.html,渲染a.html需要b.js和c.css,那么服务端不会等客户端主动请求而直接将所需的数据都推送给客户端,这样的话,服务端又会节省了由客户端两次并行请求的时间。
HTTP内容
HTTP报文结构
请求头是以key-value的形式存在的。
HTTP请求方法
? HTTP请求的本质是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操作的过程(增删改查 + 系统功能),通过定义不同方法实现不同操作是清晰并且必要的。
- GET: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请求服务器发送某个资源
- HEAD:和GET类似,但服务器在响应中只返回首部,主要用于对服务器中的一些资源进行检查
- POST:向服务器写入数据
- TRACE:观察请求报文到达服务器的最终样子
- PUT:和GET相反,向服务器写入资源,和POST类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写入资源
-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请求URL所指定的资源
幂等操作
? 指其任意多次执行与单次执行所产生的影响相同
幂等函数
? 指可以使用相同参数反复执行,并且获取相同结果的函数
HTTP状态码
状态码 | 含义 |
---|
200~299 | 成功状态码 | 300~399 | 重定向状态码 | 400~499 | 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 500~599 | 服务端错误状态码 |
常见:
-
200 — OK,请求成功,实体的主体部分包含了所请求的资源 204 — No Content,响应报文中包含若干首部和一个状态行,但没有实体的主体部分 304 — Not Modified,所请求的资源未修改,服务器返回此状态码时,不会返回任何资源 -
400 — BadRequest,客户端请求的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 Unauthorized,请求客户端在获取对资源的访问权之前,对自己进行认证 403 — Forbidden,请求被服务器拒绝了 404 — Not Found,用于说名服务器无法找到所请求的URL -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2 — Bad Gateway,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从远程服务器接收到了一个无效的 响应 503 — Service Unavailable,用来说明服务器现在无法为该请求提供服务 504 — Gateway Timeout,网关或代理服务器未及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取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