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http请求中会有headers,它包含了请求头Request Headers和响应头Response Headers。
headers前后端都是可以自定义的
Request Headers
记住常用的如下:
内容 | 含义 |
---|
accept | 浏览器可接收的数据格式 | accept-encoding | 浏览器可接收的压缩算法,例如gzip | accept-languange | 浏览器可接收的语言,例如zh-CN | connection | 例如keep-alive;一次TCP连接重复使用 | cookie | cookie | host | 请求的域名 | user-agent | 简称ua,浏览器信息 | content-type | 发送数据的格式,例如application/json | if-modified-since | 协商缓存相关,对应相应头的last-modified | if-none-match | 协商缓存相关 对应相应头的etag |
Response Headers
记住常用的如下:
内容 | 含义 |
---|
content-type | 返回数据的格式,例如application/json | content-length | 返回数据的大小,多少字节 | content-encoding | 返回数据的压缩算法,例如gzip | set-cookie | 设置浏览器的cookie | cache-control | 控制强制缓存的逻辑,后面有单独说明 | last-modified | 资源最后修改时间(协商缓存相关) | etag | 资源的唯一标识,一个字符串(协商缓存相关) |
强制缓存
一般由服务端返回的响应头决定,通过cache-control告知浏览器。
cache-control的值一般有:
- max-age:缓存最大时间
- no-cache:服务端不搞缓存了
- no-store:客户端服务端都不搞缓存(不常见)
- private 不常见不用记
- public 不常见不用记
控制强制缓存的逻辑,例如返回的响应头中cache-control:max-age=232323 (单位为秒)表示这个请求的返回资源可以放在浏览器缓存中这么久(浏览器会自动做好这个动作),下次直接请求本地缓存拿对应的资源,不需要再次请求服务端。
我们在控制器中的网络里可以找到用到强缓存的请求,可以在size中看到(disk cache) ,说明就是使用了强缓存策略。
原来负责缓存的是expires,现在被cache-control代替。
协商缓存
也叫对比缓存,是一种服务端与浏览器之间的缓存策略,浏览器初次请求时,服务端首次把资源返回并在相应头中加上一个标识etag和资源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浏览器心领神会把资源放入缓存中。
如果下次需要这个资源还需要带上这个标识(在request headers中叫if-none-match)和修改时间(在request headers中叫if-modified-since)继续请求,服务端接收到,如果该标识和服务端现对应资源一致,且最后修改时间和服务端一致,说明资源没有改变,浏览器还是可以用本地缓存的资源,于是就返回304,大大节省了接口大小。如果服务端发现标识不一致了,就正常返回最新的文件并且更新标识和修改时间。
etag与last-modified:优先使用etag,因为last-modified只能精确到秒级,且如果资源被重复生成,而内容不变etag也不会改变,但last-modified变了。
为什么需要缓存
接口请求时间远远大于计算机计算的时间,且还有可能不稳定。对于可以缓存的数据,缓存起来下次使用能够大大提升性能。
这里再拓展一个http缓存机制:
一般缓存静态资源(js css img),如果静态资源有改动,webpack给打包后的静态资源文件添加的hash值后缀(可以从打包后的文件去看或者去别的网站看他们的请求文件,例如user-sdfasd23423423.js)就会变化,重新获取静态资源。如果静态资源没有改动就和上面说的协商缓存一样返回304,直接使用原本地文件。例如CDN文件,它还能根据浏览器所在区域分配个最快的ip请求地址。
强缓存和协商缓存的配合
一般强缓存之间协商缓存都会配合。
话说在线免费的流程图制作哪个网站最好用啊?
一般来说,正常的页面跳转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都是不会失效的,但是在手动刷新(例如右键刷新)的时候,强制缓存就会失效,协商缓存还生效。只有在强制刷新的时候,两者才会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