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RP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地址转换协议。负责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为什么需要ARP协议
为什么要把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仅凭IP地址不能传输数据吗?我们平时不是说凭IP地址就能找到一台物理主机吗?在网络层以及更上层协议来说凭IP地址可以找到一台物理主机,而这是建立在有ARP协议的基础上。当应用层把数据传输到数据链路层时,如果没有MAC地址仅仅有IP地址,数据是不能在数据链路层传输的。ARP协议就是借助IP地址获取MAC地址 好像陷入如下一个尴尬的局面: 没有MAC地址就不能传输数据,不能传输数据就没法获取对方的MAC地址,貌似是一个死锁的局面。
以太网帧结构
前同步码、帧开始符、CRC这三个字段是网卡在物理层发送数据添加上去的。 可以看到以太网数据帧中是用MAC地址表示物理主机的,而非IP地址。
ARP协议获取物理MAC地址的流程:
ARP协议就是根据IP地址查询网络地址。在ARP协议中有一个ARP缓存表的概念,ARP缓存表中记录了IP地址、MAC地址对,它们成对保存在ARP缓存表中。当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先在ARP缓存表中查询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顺利的查询到,那么就用查询到的MAC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发送数据,如果查询不到IP地址,那就有点小复杂了。 我们看一下ARP缓存表和ARP缓存表项, ARP缓存表如下:
static struct etharp_entry arp_table[ARP_TABLE_SIZE];
ARP缓存表项如下:
struct etharp_entry {
#if ARP_QUEUEING
struct etharp_q_entry *q;
#else
struct pbuf *q;
#endif
ip_addr_t ipaddr;
struct netif *netif;
struct eth_addr ethaddr;
u8_t state;
u8_t ctime;
};
ip_addr_t ipaddr; 表示IP地址,struct eth_addr ethaddr; 表示MAC地址,这两个成员是ARP缓存表项最基本的而且是必须有的成员。 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在ARP缓存表中找不到对应的IP地址、MAC地址对该怎么办, 主机A要给主机B发送数据,但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主机B的MAC地址,那么主机A将要发送的数据暂时挂载到链表q上,然后主机A发送一个ARP请求包,这个请求包是广播形式发送的,很明显必须是广播形式,这就像老师不认识学生张三,只能在教室喊一声:“谁是张三”,这个喊一声就是广播,教室内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都到这个信号,同理与主机B同一网络内的其它主机也都收到此广播信号。到此请求完成。接下来就是主机B应答ARP了,主机B收到广播信息,发现是请求自己,于是把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一同应答给主机A。 忘记说了收到ARP广播包以后,各个主机如何判断是不是请求自己呢?注意ARP请求包中携带了要请求主机B的IP地址(可以参考后面的ARP报文结构),各个主机收到以后会和自己的IP地址对比,如果是就应答,不是就不理会()。 如果主机A请求到了主机B的MAC地址,那么主机A会发送该表项上的数据,也就是先前挂载到链表q上的数据。
ARP报文结构分析
ARP报文结构
目标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填入对应的值即可,源MAC地址肯定知道,但是对于目的MAC地址来说,ARP请求的就是目的MAC地址,所以ARP请求包中目的MAC地址就用0xFF填充,表示广播,让同一个网段内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 帧类型:对于ARP请求包来说是0x0806,对于IP数据包来说,该字段的值是0x0800。 硬件类型:对于以太网地址来说是1,还可能有其它值。 协议类型:对于映射MAC地址来说是0x0800。 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来说是6,也就是MAC地址的长度。 协议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来说是4,也就是IP地址的长度。 OP:ARP数据包的类型,1表示ARP请求,2表示ARP应答。 源MAC地址,源IP地址:根据源主机如实填写。 目标MAC地址,目标IP地址:对于ARP请求包来说,因为此时还不知道目标MAC地址,那么目标MAC字段就要填写0;对于ARP应答来说,那就无所谓了,已经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