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1、介绍协议分层,了解协议栈的概念及其功能。 2、自顶向下了解协议栈结构。为后面章节打好基础。
1. 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1)基本概念 服务模型: 每层通过在该层执行某些动作或使用下层的服务来提供服务。 协议栈: 各层的所有协议。由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组成。 层次分层的优点:
- 协议分层有概念化和结构化的优点。
- 模块化使更新系统组件更加容易。
层次分层的缺点:
- 一层可能冗余较低层的功能
- 某层的功能可能需要其他某层出现的信息,这违反了层次分离的目标。
1.1 应用层
功能 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 应用层协议分布在多个端系统上。一个端系统使用应用层协议与另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交换报文(message)。
协议
- HTTP:提供Web文档的请求和传输
- SMTP:提供电子邮件报文的传输
- FTP:提供两个端系统间的文件传送
信息分组: 报文(message)
1.2 运输层
功能 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
协议
- TCP
①向应用程序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包括了报文向目的地的“确保传输”和“流量控制” ②TCP将长报文划分为短报文,提供拥塞控制机制。 - UDP
①不提供不必要服务。没有可靠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信息分组: 报文段(segment)
1.3 网络层
功能 通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系列路由器路由数据报。
协议
- 网络协议IP
IP是将因特网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 - 路由选择协议
信息分组: 数据报(datagram)
1.4 链路层
功能 将整个帧从一个网络元素移动到邻近的网络元素。
协议 一个数据报可能被沿途不同链路上的不同链路层协议处理。
信息分组: 帧(frame)
1.5 物理层
功能 将帧的一个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协议 与链路的实际传输媒体相关。
1.6 OSI模型
OSI模型相对于5层因特网协议栈附加了两个层,即“表示层”和“会话层”。
- 表示层:使通信的应用程序能够解释交换数据的含义。
- 会话层:提供了数据交换的定界和同步功能。
2. 封装
(1)协议栈 端系统的协议栈: 5层协议栈 链路层交换机:
路由器:
(2)封装 在每层,一个分组具有两种类型的字段:首部字段和有效载荷字段(payload field)。有效载荷字段通常来自上一层的分组。该层的分组因此封装了上一层的分组。 ①运输层:报文段 = 运输层首部字段 + 报文
- 首部字段包括:允许接收端运输层向上向适当的应用程序交付报文的信息;差错检测位。
- 运输层报文段封装了应用层报文。
②网络层:数据报 = 网络层首部字段 + 报文段
- 首部字段包括:源和目的端系统的地址。
- 网络层数据报封装了运输层报文段。
③链路层:帧 = 链路层首部字段 + 数据报
特别的,一个大报文可能被划分为多个运输层的报文段。这些报文段可能被划分为多个网络层数据报。在接收端,必须从其连续的数据报中重构一个报文段。在从连续的报文段中重构一个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