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
要传送的报文共 x ( 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 s ),数据率为 b ( bit / 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 bit ),每个分组所必须添加的首部都很短,对分组的发送时延的影响在题中可以不考虑。此外,各节点的排队等待时间也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 k 段链路共有几个节点。)
2、分析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时需要先建立连接,然后由一方发送数据到另一方。
电路交换时总时延=建立时延+起点的发送时延+在链路中的传播时延。
2)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时需要先将报文分为若干个分组,然后发送各分组到链路中,然后通过节点转发到下一个链路,直至节点是终点。
k段链路,共k-1个节点。 理由:拿出你的笔,在纸上画上四道横着排列的竖线,这四个竖线一次命名为A、B、C、D,其中A表示起点,D表示终点。那么其中的B、C表示的是节点。A到B,B到C,C到D的距离便表示三段链路。
分组交换总时延=起点的发送时延+节点的发送时延+在链路中的传播时延
3)谈谈个人理解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某个节点把数据的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某个节点把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的时间。 由于后发送的比特在发送时,前面已经发送的比特已经在链路中传输,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
这就像一个火车似的,当火车头到你身边时,并不代表整个火车就到了你的身边,而是还必须等待火车尾到你的身边。
所以,所谓的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意思就是数据的最后一个比特到目标点所需的总时间。
个人理解,欢迎指正。
3、列式子
1)电路交换
总时延T1=s(建立时延)+x/b(发送时延)+kd(在链路中传播时延)。
T1=s + x/b + kd
2)分组交换
总时延T2=(p/b) × (x/p)(发送时延)+kd(传播时延)+(k-1)×(p/b)(节点的发送时延)。 T2= (p/b) × (x/p) + kd + (k-1) × (p/b)
有朋友可能就会问:为什么节点的发送时延只算了一个分组呢? 就像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最后一个比特,而最后一个比特又在最后一个分组,所以最后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便是总时间。
|